摘要:张艺谋是个有才华的导演,他的经典之作一部又一部,在国内外影坛收获了不计其数的荣耀,身家估值高达 40 亿。
张艺谋是个有才华的导演,他的经典之作一部又一部,在国内外影坛收获了不计其数的荣耀,身家估值高达 40 亿。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其事业如日中天的背后,却传出令人咋舌的家庭现状:年届九旬的老母亲独自居住,两个残疾弟弟,一个在乡间辛勤种地,一个在街边辛苦修车。
这不禁让人满心疑惑,坐拥巨额财富的张艺谋,为何对至亲不闻不问?他究竟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呢?
张艺谋出生在特殊年代的陕西西安,家庭背景复杂。
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后来在陕西省财政厅担任会计,母亲则是医院的护士长 。
特殊的家庭成分,给张艺谋的成长带来诸多困扰。小学填家庭成分表时,父母满脸愁容,犹豫许久,才下笔写下 “城市居民”。
这一细节,让年幼的张艺谋敏感地察觉到家庭的特殊,也为他日后低调的性格埋下伏笔。
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家庭,张艺谋的两个弟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不幸。
二弟张伟谋自幼高度近视,视力近乎失明,生活中诸多不便,许多工作都无法胜任;三弟张启谋原本健康,却因三岁时的一场高烧,左耳听力尽失。
面对家庭的困境,张艺谋作为家中长子,小小年纪便扛起了重担,心中暗自许下 “撑起这个家” 的宏愿。
艰难的生活没有磨灭他对艺术的热爱,反而让这份热爱在心底扎根更深,尤其是对摄影,他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执着。
初中刚毕业,张艺谋便被分配到陕西乾县插队劳动。
在插队的日子里,他与其他知青不同,总是主动揽下队里最繁重的活儿。炎炎烈日下,他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地在农田里劳作,还特意剃了个光头,就为了干活时更利落。
他常说,就喜欢这种时间短、出力大且分工明确的活儿,干起来心里踏实。三年知青生活结束后,张艺谋被分配到棉纺织厂当工人。每月拿着 40 元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摄影。
为了买一台相机,他节衣缩食,连续两年省吃俭用,还向同事借了几十块钱,才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
这台相机,成为他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也悄然转动了他命运的齿轮。
1977 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张艺谋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
当时,他已 27 岁,年龄超出报考限制,但他不想放弃。他带着十几个煮熟的鸡蛋,背着装满 60 多张摄影作品的行囊,独自奔赴北京报考北电摄影系。
他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终在文化部部长的特批下,张艺谋成功被北电破格录取。
进入北电后,张艺谋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格外刻苦。同学们课余聚会、游玩,他却总是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类摄影书籍,反复揣摩经典摄影作品的构图、光影运用。
每次学校组织观影,他都会认真记录影片中的精彩镜头,仔细分析导演的拍摄手法。正是这份努力,让他在北电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毕业后,张艺谋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厂做摄影师,正式踏上电影创作之路。他的第一部电影《一个和八个》,为追求完美机位,每天扛着沉重的摄影机在片场来回奔波。
为了一个满意的镜头,他常常在荒郊野外等待合适的光线,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这部电影凭借独特的构图和对人性的深刻刻画,在电影界引起轰动,被誉为第五代电影人的 “开山之作” 。
此后,他与陈凯歌合作的《黄土地》,为展现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张艺谋亲自深入陕北农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
拍摄时,他对每一个画面都精益求精,从演员的服饰到场景的布置,都力求还原最真实的陕北风貌。
影片中,那广袤无垠的黄土地、奔腾不息的黄河,以及农民们质朴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张艺谋也凭借出色的画面把控能力,迈入一线摄影师行列。
1987 年,张艺谋执导《红高粱》。
为打造出独特的视觉风格,他带领剧组在高粱地搭建拍摄场景,亲自挑选每一株高粱,确保其长势良好、色泽鲜艳。
拍摄 “颠轿” 场景时,为让演员们表现得更真实,他反复示范动作,与演员们一同在烈日下排练。
巩俐饰演的九儿,在张艺谋的指导下,将角色的勇敢、坚韧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姜文饰演的余占鳌,其豪爽、莽撞和深情也被诠释得入木三分。
影片中,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片燃烧的火海,充满生机与力量。
《红高粱》一经上映便轰动全国,并一举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此殊荣,张艺谋也凭借此片声名大噪,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1990 年的《菊豆》,张艺谋为营造压抑氛围,对拍摄场地进行精心布置。染坊内昏暗的灯光、陈旧的染缸,以及挂满的各色布匹,都透着一股沉闷气息。
他指导演员们通过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展现角色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这部电影进一步提升了张艺谋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91 年上映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对画面的色彩运用堪称一绝。
凭借精美的画面、深刻的主题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影片获得第 48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1992 年的《秋菊打官司》,张艺谋为追求真实的农村生活质感,带领剧组深入农村,在真实的村庄取景拍摄。
拍摄时,采用纪实手法,捕捉生活中的真实瞬间,最后也荣获了第 49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巩俐凭借此片成为首位获得威尼斯影后的华人。
2002 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汇聚了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等众多华语影坛巨星。
为打造宏大叙事和震撼视觉效果,张艺谋对每一个场景都进行精心设计。
对演员的动作设计也极为严格,亲自示范,力求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展现出角色的神韵。
这部电影在国内取得超高票房,在国际市场也大获成功,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张艺谋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外界对他的家庭生活却产生诸多误解。
有记者爆料,他的老母亲独自居住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一栋老旧居民楼里,两个残疾弟弟,一个在街边修车,一个在农村种地。
消息传出,舆论一片哗然,网友纷纷指责张艺谋 “冷血”“忘本”。但事实并非如此,张艺谋一直关心着家人。
他曾多次想把两个弟弟接到身边,为他们安排舒适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张伟谋和张启谋拒绝了哥哥的好意,他们觉得自己是庄稼人,对电影行业一无所知,去了只会给哥哥添麻烦。
张伟谋凭借多年摸索学会的修车手艺,在街边开了一家修车铺,虽然每天工作辛苦,但他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心里踏实;张启谋则选择留在农村种地,他熟悉农村的一切,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张艺谋的母亲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早已习惯那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农村的邻里乡亲,熟悉的街道和田园风光,对她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如果搬到城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她会感到不适应。
张艺谋尊重母亲和弟弟们的选择,虽然没有让他们与自己一同生活,但在经济上一直给予全力支持。
弟弟家中孩子的教育费用、生活中的重大开销,大多由张艺谋承担。
他还为母亲和弟弟们购置了车和房子,只是他们更倾向于简单、朴素的生活。
面对外界的误解与质疑,张艺谋选择默默承受,坚守内心的信念。其实,并非他不愿帮助家人,而是尊重家人的意愿,让他们以自己舒适的方式生活。
老母亲眷恋农村的邻里乡亲与熟悉环境,弟弟们习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张艺谋虽未让他们伴于左右,却在经济上给予了坚实的支撑。
他明白,尊重与理解,才是打开他人生活真相大门的钥匙。
来源:鼠博士讲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