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陈创靠演“狗”出名,手握影帝奖杯却成“黄金配角”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2 17:50 1

摘要:“我就要当狗!”最近抖音上翻红的哮天犬台词,让无数人笑着重温《宝莲灯》童年回忆。

“我就要当狗!”最近抖音上翻红的哮天犬台词,让无数人笑着重温《宝莲灯》童年回忆。

可当大家调侃“这狗演得真绝”时,却鲜少有人知道,陈创在电视上以哮天犬的形象出现那一年,还凭借《福贵》里悲怆的农民角色赚足了观众眼泪。

陈创能在疯癫狗妖和苦难福贵间横跳封神,却始终逃不过娱乐圈的“魔咒”。

当流量明星争着“撕标签”时,这位手握三座奖杯的影帝,早已被钉死在“哮天犬”的回忆滤镜里。

提起陈创,许多人脱口而出的还是“哮天犬”。

那个两撇小胡子,头发蓬乱的形象,是大家对陈创最深刻的印象。

陈创出生在江西樟树一个普通家庭,父母皆是地方文艺团体的戏曲演员。

从小泡在后台的他,听着锣鼓点长大,顺其自然的“子承父业”,在文艺学校学习戏曲表演。

但是陈创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实在是太像了,一举一动把人逗得哈哈大笑,老师就推荐陈创可以试试往表演方面走。

1994年,陈创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开始学习电影表演。

全班同学都在争抢主角剧本时,1997年的陈创默默接下《危情时刻》里的小配角杰子,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镜头。

之后陈创在《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系列里客串,电影电视剧里都有露面。

他演遍乞丐、混混、店小二,却一直缺少一个被大家记住的机会。

直到2005年,《宝莲灯》制片人看见陈创的试镜表演,当场决定就要他了。

没人料到,这个蜷缩在二郎神脚边的角色,竟成了陈创撬动命运的支点。

这个在《宝莲灯》里趴在地上啃骨头的角色,让观众记了20年,直到现在仍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也是在这一年,陈创出现在另一部戏里,电视剧《福贵》中,陈创成了经历时代沉浮的悲情农民。

这个根据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改编的剧本《福贵》,亲眼看着至亲一个个离世,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活着。

从疯癫搞笑的妖怪到压抑苦闷的底层人物,陈创能在两个极端角色间切换自如。

这种反差让观众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哮天犬”的皮囊下,藏着能驾驭悲剧的演技灵魂。

陈创在《魔幻手机》中饰演的黄眉大王,堪称国产魔幻剧的经典反派。

他将妖怪的狡诈与喜剧感完美融合,顶着夸张造型却不显浮夸。

眼珠子一转透出三分邪气,咧嘴一笑又带出七分憨傻。

无论是被现代科技整蛊时的气急败坏,还是偶尔流露的“妖界打工人”辛酸,都让观众恨不起来,反倒成为全剧最讨喜的“反派”。

这个角色证明了陈创驾驭荒诞题材的功力,用正经演技演不正经角色,反而碰撞出奇妙火花。

8年后的2013年,陈创迎来职业生涯高光时刻。

他主演的低成本电影《孔二皮进城记》横扫国内外电影节,同时拿下两个影帝奖项,成为业内罕见的“双料得主”。

影片中他扮演的乡村教师,用细腻的眼神和颤抖的台词让无数人落泪。

然而这份荣誉并没有给陈创带来想象中的资源飞跃。

颁奖礼的红毯刚走完,陈创转头又扎进了各种剧组的配角堆里。

更耐人寻味的是行业对陈创的“矛盾态度”:导演们夸他是“定海神针”,拍戏时抢着请他给年轻演员示范哭。

可一到选角环节,递过来的本子永远写着“男三号”“客串老翁”。

资本算盘打得响,请陈创这样的演技派当配角,既能给作品贴“质量保障”的标签,又不用扛主演片酬的压力。

就连观众也陷入怪圈:明明看他演《唐朝诡事录》里的神医“费鸡师”时拍手叫绝,可转头刷到陈创的视频,弹幕仍刷满“哮天犬”。

拍《孔二皮进城记》时,陈创可以十天不洗澡,只为贴近乡村教师的体味。

指甲缝里塞满泥垢,陈创也摆摆手拒绝递来的纸巾,因为“擦了就不像了”。

有时候演员拼尽全力磨出的勋章,终究敌不过太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和观众心里那张泛黄的标签。

这种困境几乎成了实力派演员的集体画像。

他们能靠一个眼神封神,却撑不起投资方想要的投资回报。

他们能用五分钟戏份让观众念念不忘,但平台只关心主演的招商号召力。

当行业把“演技”和“流量”放在天平两端时,坐在冷板凳上的从来不只是陈创一个人。

陈创主演的作品不算多,电影《守岛人》就是其中一个。

这部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电影,陈创化身渔民包正富,成了守岛夫妻最特殊的“岛外人”。

他既当补给专线,把米面柴油送上礁石堆;又当海鲜贩子,把王继才夫妇捕捞的海货运到岸上交易,换些柴米钱。

电影开拍前,陈创为了贴近角色,到海边暴晒,学习开船,只为更好的揣摩角色内心。

陈创饰演的包正富从青丝到白头,他亲眼看着那个倔强的守岛人把半辈子钉在了浪涛里。

32年寒来暑往,当初驾船送人上岛的老包,最终载着弥留的王继才离岛。

浪花卷走的是岁月,卷不走的是这个海上摆渡人与孤岛之间沉甸甸的牵绊。

观众眼里的陈创,是荧幕上嬉笑怒怒的“黄金配角”,可他现实中的生活却像一部安静的黑白默片。

50岁的陈创至今独身,早年一段婚姻仅维持两年便破裂,无儿无女的状态与荧幕上那些插科打诨的“小人物”形成微妙反差。

有人替陈创着急,有这演技就该去争主角,陈创却把配角演出了哲学意味。

陈创在娱乐圈将近30年,他演活过《福贵》中悲情挣扎的农民,拿过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但观众似乎只记得他蹲在地上啃骨头的滑稽画面。

他能在低成本文艺片里封神,却在流量剧里沦为镶边配角。

他手握影帝奖杯,演活过中国版《活着》里悲怆的福贵,但行业似乎永远在奖励他的“过去”,而非此刻的锋芒。

或许正是这份孤独,让陈创始终保持着演员最珍贵的体面。

不争C位,不蹭流量,只用一个个小角色在观众心里种下细密的根须。

戏里能当千万人的配角,戏外做好自己的主角就够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陈创

大众网——电视剧《福贵》再现《活着》

北青网娱乐——电影《守岛人》公映 陈创饰包船长诠释家国情怀

来源:五号探秘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