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错了,求杨坤老师原谅!”昨天,网红“四川芬达”的道歉视频刷屏全网。视频里,两个操着川普的小伙红着眼眶,声音哽咽,全然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可就在一周前,他们还在直播间高喊:“不就是钱吗?卖房卖车也要硬刚到底!”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模仿秀大战”,终于以杨坤的
2025年4月12日 今日头条首发
“我们错了,求杨坤老师原谅!”
昨天,网红“四川芬达”的道歉视频刷屏全网。视频里,两个操着川普的小伙红着眼眶,声音哽咽,全然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可就在一周前,他们还在直播间高喊:“不就是钱吗?卖房卖车也要硬刚到底!”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模仿秀大战”,终于以杨坤的胜诉、四川芬达的低头告终。但这场闹剧背后,藏着更扎心的真相——流量时代,网红们的“无底线狂欢”,终将被法律和人性反噬。
2024年,四川小伙李某和蒋某注册了“四川芬达”账号,模仿杨坤的沙哑嗓音、标志性手势,甚至复刻了《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造型。
起初,网友只觉得“这俩人太像杨坤了”,直播间里一片欢乐:“坤哥四川分坤!”“没座(模仿杨坤‘没错’的发音)哥又来整活了!”
流量密码,就此开启。
他们开始“加码”:直播背景P上“中国好声音”的盗版LOGO,把杨坤的“32场演唱会”梗改成“32碗担担面”,甚至改编歌词《泥巴》,暗讽杨坤和某歌手的恩怨。最出圈的一次,是李某模仿杨坤演唱会“卡裆名场面”,弹幕瞬间炸锅:“笑到劈叉!杨坤本人看了都得愣三秒!”
争议也随之而来。
有网友发现,他们给杨坤起了“拉不拉昆”“黄焖鸡米昆”等绰号,甚至在视频里阴阳:“姓刀那小子让乐坛倒退15年”——这分明在影射杨坤和刀郎的旧怨。杨坤本人终于忍无可忍,在直播中怒斥:“太恶心!这是侮辱!”
今年3月,杨坤一纸诉状将四川芬达告上法庭,索赔精神损失并公开道歉。
谁都没想到,这场官司成了他们的“流量核弹”。
两人高调晒出法院传票,账号简介改成:“杨坤老师把我们告了!不管输赢都给大家交代!”直播间里,他们嬉皮笑脸:“没钱赔?卖房呗!实在不行去刀郎演唱会门口卖烤肠!”
数据疯涨:粉丝从40万飙到百万,首场诉讼直播观众破10万,礼物刷到系统卡顿。有网友调侃:“杨坤这是反向带货吧?告一次涨粉60万!”
但狂欢之下,危机四伏。
第二场直播仅12分钟就被平台封禁,全程只留下一句“没坐”(谐音“没错”),成了全网笑梗4。律师直言:“模仿可以,但丑化、侮辱就是侵权。平台再不封,自己也得担责!”
昨天的道歉视频,看似诚恳,却暗藏玄机。
两人自称“农村娃没文化”,把杨坤夸成“音乐教父”,甚至搬出刀郎:“等赔完钱,一定去听刀郎演唱会学做人!”
网友瞬间炸锅:“表面认错,实则嘲讽杨坤不如刀郎大度!”
更讽刺的是,道歉视频发布后,账号又涨粉3万。有人留言:“这演技,杨坤看了都得递律师函!”
这场闹剧,没有赢家。
杨坤赢了官司,却输了路人缘,被嘲“格局太小”;四川芬达赚了流量,却背上网红“黑历史”,改名“阿芬阿达”也难洗标签。
四川芬达的道歉,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流量时代的荒诞。
当“审丑文化”取代“审美”,当“法律纠纷”沦为“流量密码”,我们是否也该反思:
到底是谁,在纵容这场“无底线的狂欢”?
来源:头条好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