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庚谈发小去世潸然泪下,痛斥城市葬礼:“到死都得不到尊重”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2 11:08 3

摘要:韩庚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提起去年发小的离世,语气里仍带着压抑的愤怒和无力感。他描述了一个令人心寒的场景:葬礼大厅门口挂着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属于谁,像医院候诊室一样排号。

韩庚痛斥发小葬礼遭怠慢:最后一刻都没尊重。

韩庚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提起去年发小的离世,语气里仍带着压抑的愤怒和无力感。他描述了一个令人心寒的场景:葬礼大厅门口挂着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属于谁,像医院候诊室一样排号。

更刺痛他的是,前一场逝者的照片刚被摘下,工作人员便匆匆换上发小的遗照,司仪甚至没改悼词,全程“复制粘贴”,亲友们连好好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最后一面都像赶场,他连最基本的体面都没得到。”韩庚说。

韩庚的控诉戳中了许多人的共鸣。城市殡葬服务常被诟病为“冰冷的产业链”:告别厅按小时收费,仪式流程模板化,工作人员机械地换照片、念稿子,甚至不同逝者的家属会在大厅外“撞车”等待。

一名从业者私下坦言:“一天十几场,不可能为谁破例。除非你花钱包场,否则只能按规矩来。”生死大事,在这里成了效率至上的“标准化作业”。

有人对比农村葬礼的“漫长”与城市仪式的“潦草”:农村白事常持续数日,唢呐声、哭丧声、亲友围坐守夜,看似繁琐,却让生者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离别。而城市里,高楼大厦间连哭声都显得局促。

一名网友留言:“过去讨厌农村办白事太吵,直到自己父亲去世,才发现那些‘麻烦’其实是活人需要的缓冲。”但现实是,城市寸土寸金,普通人既难负担包场费用,也无力对抗这套规则。

韩庚的讲述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我哥43岁猝逝,葬礼只用了两小时。骨灰盒是我妈抱着坐地铁回家的,连辆车都舍不得租。”另一人感慨:“城市人活得急,死得更急。除了至亲,谁还记得你来过?”也有年轻人反思:“从前觉得葬礼是做给活人看的,现在懂了——活人需要这些‘形式’才能活下去。”

我们失去的或许不只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生者疗愈伤痛的出口。一名民俗学者评论:“不是非要吹拉弹唱三天,但至少该让告别像告别。”

韩庚的发小不会知道自己的葬礼有多仓促,但活着的人还在为那一句没能好好说出口的“再见”耿耿于怀。

当死亡成了城市里最按部就班的一件事,或许我们该问问自己:匆忙一生,最后连告别都要妥协吗?

来源:颖火虫小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