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月香的故事开篇就像一本被撕掉前几页的小说。镜头直接对准监狱铁门"哐当"关上的瞬间,我们只从她与狱警的三句对话里知道,这位母亲铤而走险是为了女儿的人工耳蜗。可那些真正扎心的细节——丈夫把襁褓中的女婴扔在雪地里时她跪着求饶的冬夜,被烟头烫伤的手臂还要抱着孩子喂奶
高月香的故事开篇就像一本被撕掉前几页的小说。镜头直接对准监狱铁门"哐当"关上的瞬间,我们只从她与狱警的三句对话里知道,这位母亲铤而走险是为了女儿的人工耳蜗。可那些真正扎心的细节——丈夫把襁褓中的女婴扔在雪地里时她跪着求饶的冬夜,被烟头烫伤的手臂还要抱着孩子喂奶的清晨,统统被剪进了导演的废片篓。就像端上一碗没有熬出油花的鸡汤,观众咂摸着滋味,总觉得少了点戳心窝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黑妹这条线,倒像老火慢炖的卤味,每个关节都入味。记得她第一次开口说话那场戏吗?嘶哑的喉咙里蹦出的每个字都带着血丝,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比立体声效还真实。这姑娘从小被拐进贼窝,舌头被开水烫得结了痂,可心里那簇火苗愣是没灭。要说人间疾苦,这两位母亲本可以谱成双生花的绝唱,如今却成了独奏与和声的错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冯导这次收起了他招牌的京式幽默,就像川菜师傅突然改做淮扬菜。有人嘀咕少了"冯氏金句"的电影院,就像涮羊肉缺了麻酱。可你细品,高月香攥着女儿照片说"我的命脏了,孩子的得干净"时,这句话比多少俏皮话都来得扎心。倒是黑妹和大师兄那场戏让人五味杂陈——烫烟疤的手递过来新手机,恶人身上长出的善意,比纯粹的好人好事更让人鼻子发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丽颖这次没遇上《第二十条》里哑女跳楼那种"戏疯子"时刻,倒让我想起上学时总考年级前十的学霸。你说她没努力吧,作业本上字迹工整;你说惊艳吧,又少了点破釜沉舟的狠劲。就像做红烧肉没炒糖色,滋味都在,就是欠点火候。倒是剧组透露的删减片段里,她半夜用牙刷在墙上刻女儿名字的镜头,要是留着该多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影上映后,听力障碍救助热线快被打爆,这倒是意外之喜。可较真起来,剧情和现实就像两条偶尔交汇的铁轨——国家明明有20万补贴政策,高月香何必走那夜路?法律博主算过账,按她犯的事,刑期少说十年起步。这些"美丽的误会",好比给中药裹上糖衣,疗效有了,方子却走了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说这算不算艺术创作的"善意谎言"呢?就像老辈人讲故事总爱添油加醋,关键是把理儿说明白。票房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唱起了反调,首周2.3亿听着风光,可比起《第二十条》还是差了点火候。倒让我想起老家赶集时吆喝最响的摊子,未必能做成最好的买卖。说到底,观众心里那杆秤,称的不只是眼泪,更是那份让人信服的真。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