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小东性格复杂多面,从其表现来看,具有勤奋好学的一面,能不断吸收新信息,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不遮遮掩掩。但同时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一旦认定某种观点就难以改变。而且其情绪管理似乎有所欠缺,容易在言语上表现出粗俗无礼,比如回击网友时使用不当言辞,赋予攻击性,
王小东曾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在网络上有较大影响力。
王小东性格复杂多面,从其表现来看,具有勤奋好学的一面,能不断吸收新信息,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不遮遮掩掩。但同时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一旦认定某种观点就难以改变。而且其情绪管理似乎有所欠缺,容易在言语上表现出粗俗无礼,比如回击网友时使用不当言辞,赋予攻击性,造成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他立场多变:早期他是民族主义旗手,鼓吹中国应在国际上更加强硬,争取更多利益。但后来观点发生转变,开始警惕民族主义过热,主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更加谨慎、克制,这种转变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他自傲自负:他经常自夸自擂,自己出身优越,学历骄人,智力超群,能力出众,鹤立鸡群,号称是中国思想界的大咖,性格喋傲不驯,目中无人。
王小东逐渐成为极具争议性人物,他的言论往往引发激烈争议。早期因民族主义观点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后来又因对民族主义的反思以及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的表态,如支持胡锡进关于取消“公有制为主体”表述的文章、反对司马南经常在网上带节奏,煽动极“左”思想等,被部分网民视为“极右派公知”。
为什么大家对王晓东逐渐失去兴趣呢?他从民族主义的激进倡导者转变为反思者,这种巨大的转变使原本支持他的人感到被背叛,而原本反对他的人又认为他居心叵测,导致两边不讨好。 在一些问题上,他的立场让人难以捉摸。例如在中美关系、贸易战、俄乌冲突等问题上的表态,有时被认为是亲美、亲西方,有时又似乎在试图调和,国内的时政一般不敢涉足,这种模糊性使得他的观点和言论鲜有真知灼见,不再具有吸引力,有时搬运一些海外媒体的文章,收割点流量,有时仅仅靠披露一些内幕消息撑撑门面,例如最近司马南偷税事件,司马南与所属公司互相甩锅 。
为了吸引网民、增加流量,王小东常常采取言辞激烈甚至粗俗的方式,这不仅容易引起他人反感,也让人们难以专注于其观点本身,而更多地关注到他的态度和方式,长此以往,对他已逐渐产生厌倦,最后必然抛弃!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