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0日,一则消息引发网络关注:演员迪丽热巴与郝某某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将于5月28日正式开庭审理。法院已向双方送达起诉状副本及传票,案件进入法律程序。这起案件的核心,是迪丽热巴工作室针对部分网络用户长期散布侮辱性言论、不实信息的行为,委托律师团
2025年4月10日,一则消息引发网络关注:演员迪丽热巴与郝某某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将于5月28日正式开庭审理。法院已向双方送达起诉状副本及传票,案件进入法律程序。这起案件的核心,是迪丽热巴工作室针对部分网络用户长期散布侮辱性言论、不实信息的行为,委托律师团队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结果。
这场官司的起因可追溯到更早时间。2024年起,网络上陆续出现针对迪丽热巴的恶意言论,内容涉及人身攻击及捏造事实。工作室随即发布声明,称已启动法律程序,对侵权行为进行取证,并强调“绝不姑息任何损害艺人名誉的行为”。此后半年,律师团队通过技术手段锁定多个账号,最终确定郝某某为主要侵权人,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进展中,工作室始终保持公开透明。2025年3月,工作室通过社交媒体发布阶段性通报,明确表示“已完成关键证据固定,将依法追究责任”。这一举措不仅让粉丝了解维权进度,也向外界传递了“网络非法外之地”的信号。法律界人士分析,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证据链的完整性,而工作室的持续取证为胜诉奠定了基础。
迪丽热巴的维权并非孤例。近年来,杨幂、赵丽颖等多名艺人因类似事件起诉网友,其中多数案件以明星胜诉告终。例如,2023年杨某因发布不实信息被判赔偿精神损失费并公开道歉,案件一度登上热搜。这些案例显示,明星群体正通过法律手段扭转“忍气吞声”的被动局面,推动网络言论规范化。
对于迪丽热巴而言,这场官司的意义远超个人名誉。1992年出生于新疆的她,凭借《克拉恋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走红,成为一线演员。然而,伴随知名度而来的,是部分网民对其私生活的揣测甚至诋毁。有粉丝整理时间线发现,郝某某的账号曾多次发布“隐婚”“耍大牌”等不实信息,点赞量累计超百万,对迪丽热巴的公众形象造成直接影响。
法律程序的推进,也让公众关注到网络侵权的技术细节。据知情人士透露,工作室取证过程包括对侵权言论的截图公证、IP地址追踪、传播范围评估等环节。律师团队还调取了涉事账号的登录记录,证明郝某某存在主观恶意。这些证据将在庭审中成为关键。若法院认定侵权事实成立,郝某某可能面临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法律后果。
案件即将开庭的消息传出后,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多数网友支持迪丽热巴维权,留言称“支持用法律保护自己”“网络发言应有底线”。也有部分人担忧,明星诉讼可能引发“过度维权”争议。对此,法律专家指出,名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维权行为本身并无过错,关键在于事实是否清晰、证据是否充分。
5月28日的庭审结果,将成为娱乐圈维权案例的又一风向标。无论判决如何,此案已让更多人意识到:网络言论需遵循法律边界,任何个体都无需为恶意中伤买单。正如迪丽热巴工作室在声明中强调的,“维权不仅是权利,更是责任”——对艺人而言,这不仅关乎个人名誉,也关乎行业生态的净化。
来源:绘声娱乐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