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玩笑要有分寸,调侃要懂分界。谁也不希望在无端被拿来当成段子的主角,尤其是在公众平台上被无限放大。2025年这场从模仿走向侵权的风波,就发生在“网红四川芬达”与知名歌手杨坤之间。
开玩笑要有分寸,调侃要懂分界。谁也不希望在无端被拿来当成段子的主角,尤其是在公众平台上被无限放大。2025年这场从模仿走向侵权的风波,就发生在“网红四川芬达”与知名歌手杨坤之间。
齐鲁晚报报道。故事的起点,看上去较为平常。四川芬达,乃是由蒋某与李某这两位年轻人所组建的短视频账号。他们凭借模仿而崭露头角,从外形方面,以及穿搭情况到说话的语气,几乎将杨坤的风格完完全全地复刻了出来。
在视频中,常常能看到他们戴着墨镜,身着皮衣,讲着那经典的“32场演唱会”的梗并且还搭配着背景板,仿造综艺《中国好声音》的场景,一度让不少观众误以为杨坤本人降临凡尘。
按理说模仿本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掌握得当,还能起到致敬和娱乐的双重效果。不过模仿得像不如模仿得巧。这组“芬达”CP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渐渐脱离了致敬的轨道,越来越多的内容被网友解读为嘲讽、影射。
尤其他们将杨坤的语录用作搞笑段子,并且借着综艺的场景来讽刺明星的光环等内容,频繁地触碰到了公众人物的形象底线,甚至还会在不经意间偏离主题,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却又略有不同的事情。
面对不断升温的争议,杨坤选择了正面应对。3月10日,“四川芬达”突然在视频中晒出了法院传票和起诉状,表示已被杨坤正式起诉,案由是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起诉要求包括,立即删除相关视频,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这一下,玩笑玩大了,四川芬达起初并不服软,他们一边回应称我们没提过杨坤的名字,一边继续发视频,甚至上线了一首带有调侃意味的新歌《你礼貌吗》,还打上了热搜。
这首歌在短视频平台迅速爆红,有人认为是反讽,有人觉得是泼天的流量,但无论如何,这场官司已经进入了正式程序。
时间来到4月11日,舆论风向出现转折。“四川芬达”发布了一则视频,并且向杨坤鞠躬道歉。他们在视频中承认,自己确实在模仿过程中,考虑不周,内容的确可能对杨坤造成了困扰。
他们表示,从未想过,会给对方带来困扰,也并无恶意,只是想通过搞笑,表达生活,不过说真的,如今意识到了模仿无界限,就等于越界。
他们还在视频中郑重承诺,将账号名改为四川芬达(阿芬阿达),不再使用原来的模仿形象,也愿意为之前的行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希望杨坤能给他们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确实要面对比普通人更多的曝光与调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形象可以随意拿来做流量提款机。在表达自由和公众责任之间,要拿捏好尺度。
另一个角度看,四川芬达的道歉也展现出年轻人知错能改的一面。他们不是一味硬扛,而是在认识到问题后选择调整方向,这也算是一种成长。毕竟人在江湖走,规矩不能丢。再红的段子,也不能踩着别人的尊严去博笑声。
真正的娱乐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能在尊重的基础上带来持久的欢笑。这才是值得被鼓掌的“好声音”。
来源:魔轮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