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造星工厂”仍未走出阴霾,欢瑞世纪2024年还在亏损。4月9日晚间,欢瑞世纪发布最新年报显示,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0%;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4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亏损39.29%。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曾经的“造星工厂”仍未走出阴霾,欢瑞世纪2024年还在亏损。4月9日晚间,欢瑞世纪发布最新年报显示,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0%;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4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亏损39.29%。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实控人变更、公司创始人变为老赖、核心艺人不断流失——欢瑞世纪一直处于风波中,面对诸多困境,欢瑞世纪也早已开始“自救”,但想要重回曾经的辉煌似乎并不容易。
还在亏损
最新的财报显示,欢瑞世纪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4.60%至3.85亿元。其中,影视剧销售收入仍然是欢瑞世纪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受项目周期影响,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5.15%至2.20亿元。
欢瑞世纪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3.97亿元减少39.29%至2.41亿元。对于亏损,欢瑞世纪在财报中解释,“主要受2021年及以前年度开拍的影视剧项目的信用减值损失及存货减值损失影响。”
财报显示,2024年,欢瑞世纪信用减值损失为1.76亿元;截至2024 年12月31日,欢瑞世纪公司存货账面余额7.8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1.84亿元。
虽然2024年亏损收窄,但是欢瑞世纪在2025年的业绩压力仍不小。
据记者了解,欢瑞世纪影视剧主要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进行发行,而下游客户一般付款时间滞后,造成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财报显示,2024年末,欢瑞世纪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01亿元,坏账准备6.75亿元。
“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会加大资金管理难度,增加资金短缺风险,若出现未能及时收回或无法收回的情况,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欢瑞世纪在财报中如是表述。
曾经的信披违法或许也成为欢瑞世纪在财务上更为谨慎的原因。2019年11月,欢瑞世纪发布了证监会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司自2013年以来,存在多项信披违法的情况。
违法事实包含四大方面,具体为,因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虚构收回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推迟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以及存在连续多年违规资金占用。
而翻开财报,欢瑞世纪在2019年—2021年连亏了三年,具体的亏损额为5.51亿元、7.85亿元、3.34亿元。在2019年的财报中,欢瑞世纪解释,“2019年,由于影视行业进行规范化调整,导致播出环境及市场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司部分剧集的售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对投资制作影视剧项目较为审慎;影视行业政策、规则及格局的优化调整,短期内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欢瑞世纪创作中的影视剧有《佳偶天成》等;同时,欢瑞世纪深化打造自有IP体系,围绕核心IP进行立体化开发,拥有对《天命在我》《沧海笑》等40余部IP的电视剧改编权。
核心艺人流失
欢瑞世纪曾在造星能力方面颇为突出。在善于挖掘、培养新人的基础上,欢瑞世纪依靠出品剧集的话题热度与上佳品质,成功捧红数位一线偶像艺人,同时欢瑞世纪出品剧集多采用与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或演艺经纪代理协议的艺人,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演员与剧本的匹配度,形成“以剧造星,以星辅剧”的业务闭环。
不过,欢瑞世纪的核心艺人不断流失,令这一赫赫有名的“造星工厂”星光暗淡。近两年最被关注的莫过于杨紫的离开。
2021年11月,杨紫宣布与欢瑞世纪解约。从2015年开始签约欢瑞世纪,杨紫在六年时间中凭借两部爆款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和《亲爱的,热爱的》夯实了90后小花的地位。在欢瑞世纪2021年半年报中,艺人经纪(艺人一)贡献了2039.26万元,占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高达33.08%。
杨紫离开后,欢瑞世纪在2022年1月拉来了实力派演员李小冉,但好景不长,仅过了1年多时间,李小冉选择跳槽。到了2024年6月,欢瑞世纪“一哥”任嘉伦也选择了解约,在此之前,杨洋、李易峰也相继离开了欢瑞世纪。
截至目前,欢瑞世纪的艺人已经从高峰时期的40多位降至20余位。艺人经纪曾为欢瑞世纪带来了诸多收入,但随着艺人离开,该业务的收入也出现波动。2020年—2024年,欢瑞世纪艺人经纪收入分别为9721.30万元、1.07亿元、7773.93万元、8798.15万元、1.64亿元,对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52.57%、27.53%、13.04%、26.20%及42.71%。
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欢瑞世纪此前走的是娱乐路线,培养的艺人也多以流量为先,以内容等为根本的底层建设薄弱,一旦旗下流量明星们出现负面消息,也给欢瑞世纪带来不小的压力。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流量明星的市场号召力在减弱,而影视剧倡导内容为王,实力派演员备受推崇。
奇怪的是,在2024年,欢瑞世纪艺人经纪收入还上涨86.86%。向凯分析,“高流量明星通常更具有话语权,因此在与公司的分成时可能会拿到更多收益,但如果是新艺人,可能公司就能拿到艺人收入的大头。”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本报记者分析,艺人经纪收入的一个来源是拍摄,随着短剧火爆,艺人也能接到更多的拍摄机会,这会增厚公司的艺人经纪收入。
开展“自救”
由于所处困境颇多,欢瑞世纪早已开启了“自救”,其围绕着主营业务,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产业,积极探索布局短剧、互动剧、AIGC、影视科技等方向,不断优化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
对于扩展新业务,张毅认为是欢瑞世纪的必选之路,除了AI赋能内容生产外,他提及了利用科技的手段挖掘用户的需求,从而在艺人培养与内容生产方面更具针对性。“传统经纪公司、影视公司利用数据、AI去挖掘用户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加强;此外,对于新艺人的培养,艺人要被塑造怎样的人设,也需要结合消费市场需求,以获得广告主的青睐。”张毅如是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欢瑞世纪布局的具体方向来看,短剧、互动剧等新型内容形式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观看习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AIGC、影视科技等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提升影视制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制作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些布局不仅有助于欢瑞世纪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还能够提升其在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江瀚认为。
向凯则表示,“由于中国的文娱产业处于低迷期,欢瑞世纪依靠影视剧、艺人经纪等传统业务很难打动投资人,欢瑞世纪也不得不进入到新的领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其所探索的新业务更多也是跟随。”
而对于欢瑞世纪如何挖掘新艺人并留住有实力的艺人。向凯认为,如果欢瑞世纪将经纪业务作为主要重点发展战略,那要改变艺人的培养方式,不是通过炒作CP、出演S项目这样的造星模式,而是要让艺人成为实力派演员并留住头部演员,这很考验欢瑞世纪的眼光和智慧。
江瀚表示,“欢瑞世纪需要更加注重艺人梯队的建设和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新人的挖掘和扶持力度,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资源倾斜,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与更多有潜力的外部艺人合作,以丰富公司的艺人资源库。”
就公司业绩、业务发展等情况,《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欢瑞世纪方面,截至发稿时,对方暂未回复。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