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贴5万单试用!先雷军一步做卫生巾的黄子韬,说不定真能火?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17:03 2

摘要:暗访镜头下,沾满污渍的棉芯被搅碎、翻新,贴上大牌标签后流入市场。生产过程令人触目惊心,涉及品牌更是远超我们的想象。

近期经历小米SU7事故而停更多天的雷军,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没敢做的卫生巾,有人在持续推进中。

01

黄子韬“跨界”卫生巾,有后续了!

今年央视3·15晚会的一记重锤,将卫生巾行业的黑幕彻底砸开。

暗访镜头下,沾满污渍的棉芯被搅碎、翻新,贴上大牌标签后流入市场。生产过程令人触目惊心,涉及品牌更是远超我们的想象。

网友们震惊之余惊呼:“这哪是卫生巾,简直是生化武器!”而且这已是卫生巾行业半年内的第二次“塌房”。

早在2024年11月,多家品牌就曾因“尺寸缩水”、“细菌超标”等问题被曝光,女性同胞无奈自嘲:“每个月那几天,命都是玄学。”

卫生巾安全问题引发担忧和热议的同时,网友们呼吁雷军和小米做卫生巾的呼声响彻了全网!

面对行业乱象,愤怒的网友们发起了一场“赛博许愿”,纷纷涌入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评论区刷屏:“雷总,救救女性健康!”、“小米快做卫生巾!”

甚至有人替小米设计好了产品海报和包装方案。这款产品就叫“小米SU吸”,在“小米 超熟睡 防侧漏 芬香超薄无感卫生巾”的广告语下,雷军侧卧于花丛中安睡。不知道的还真以为雷军入局了。

为何选中雷军?因为小米以“性价比屠夫”的形象深入人心,其生态链从手机到智能家电再到汽车,也许这些产品的品质不是最顶尖的,但却能保证足够的下限。

小米生态体系的成功以及雷军亲民的网红形象,直击广大女性消费心理,也给了大家一种莫名的期待。

大家都希望雷军来一场“小米式整顿”,能打破传统品牌垄断,重塑卫生巾行业的形象和标准。

然而雷军和小米并没有接这个招,毕竟隔行如隔山,卫生间与小米的产品生态和定位也不符。

不仅雷军没有公开表态,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更是删除了之前的回应微博。

既然雷军都不敢做,还有谁敢呢。除了雷军的好友凡客创始人陈年表示已经布局外。明星黄子韬居然站出来表态,已经在做了。

在3月的一场直播中,黄子韬直言:“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真的太恶心!”,他想做透明化卫生巾工厂,生产过程可以让大家24小时看见。而且还打算让妻子徐艺洋当“小白鼠”,尽管不能保证完全无瑕疵,但绝对干净安全。

男明星跨界做卫生巾,多少有些抽象了。很难让人不怀疑是在借势博眼球。

但是黄子韬作为公众人物,既然敢放这个话,相信早已开始布局。如果能上市,说不定真能火?

就在大家以为黄子韬只是说说而已的时候,这件事又悄悄有了后续!

4月9日,黄子韬又在直播中进一步公布卫生巾进展。

他表示:“工厂已完成自动化改造,仅包装环节需人工;产品历经10多个版本迭代,吸水率、渗透率等指标远超行业标准。”

更重磅的是,他宣布将于4月11日也就是今晚8点以“1分钱试用”形式发放5万单卫生巾,并称这是“赌上所有信誉”的背水一战。

消息一出,黄子韬再次登上热搜,评论区既有支持黄子韬,强烈要求行业必须革新的呼声,但也不乏男明星割女性韭菜的质疑。

有大量网友支持黄子韬,这并不奇怪。毕竟黄子韬作为明星,有庞大的女性粉丝群体。而且他虽然是富二代,却一直比较低调,并不像一个靠噱头博出位的人。

当然,有人质疑他也同样在意料之中。明星和网红一样,表面光鲜,实则危机四伏。

言行上稍微有些出格的举动,就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贴上争议标签。况且黄子韬去年圣诞期间直播送车也惹来不少争议,这次难免会有人质疑他。

02

富二代的流量游戏与商业野心

黄子韬到底是蹭流量,还是真心实意为女性同胞着想,铁了心要干这一行。相信大家更愿意相信后者。

如果从时间线来看的话,黄子韬还真不像是蹭流量。毕竟深入布局某个行业,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虽然卫生巾安全问题常年被探讨,但真正形成广泛的热度也只有半年多时间。

这场明星“跨界”女性私密产品的实验背后,是黄子韬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

卫生巾是一个低竞争、高毛利的刚需产品,资本逐利之下,缩减成本提高利润率的优先级早已超过了产品研发和对品质的把关。

这就导致传统卫生巾品牌大多采用贴牌代工模式,从而导致品控权旁落,质量问题频发。

黄子韬选择收购工厂、引入专业团队,试图以“透明化生产”重塑信任链条。还透露工厂车间采用全透明设计,消费者可随时线上查看生产画面,甚至实地参观。

这种“笨拙却诚恳”的路径,与雷军当年亲赴供应链一线、死磕手机工艺的作风居然有些不谋而合。

而且从黄子韬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他的“跨界”也许并非一时兴起,流量游戏之下暗藏商业野心。

黄子韬出生于青岛,已经过世的父亲黄忠东是有名的企业家,当年他曾为了替儿子看病学医5年,成为企业家后又为了支持儿子追梦转型娱乐圈,于2018年成立北京龙韬娱乐。

然而作为一个富二代,他从小都以为家里很穷,直到成年后才得知其家族拥有200多亿资产的公司,富二代的身份被隐瞒了多年。

父亲离世后,黄子韬接过龙韬娱乐的控制权,涉足电竞、直播带货等领域,商业版图横跨14家企业。

虽然父亲拿出资本为他的明星事业做加持,但也没有放弃对他的严格要求。

富二代出身的黄子韬发过传单端过盘子,自己也希望能真正靠能力打出一番天下。

2024年底的“送车事件”堪称其流量操作的经典案例。当时他承诺粉丝突破1500万送10台国产车,成功吸引网友疯狂许愿小米SU7、特斯拉等热门车型,粉丝一度暴涨至4500万。

然而,黄子韬最终送出的却是30辆价值12万的宝骏云海,且没有所有权只有五年只用权。强烈的落差感最终让他挂上了“欺诈”的标签,粉丝数再度暴跌千万。

经历涨粉掉粉过山车的黄子韬多少有点冤。因为平台规定礼品不能超过五万元,超过五万元就违规。送五年使用权不过是遵守平台和法律规定。

不过这场争议损了口碑,却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即便经历掉粉,其粉丝数量还是实现了成倍增长,近30天直播带货销售额更是高达1000万-2500万元左右。

此次“跨界”卫生巾行业,黄子韬显然试图复制“送车事件”的流量逻辑。

他宣称“要为女性健康而战”,又拉来妻子徐艺洋做筹码,既获得了女性的共情,也规避了纯代工模式可能导致的信任危机。

03

明星做卫生巾能成吗

那么黄子韬做卫生巾这事能成吗?这就需要从三个维度来审视:

首先明星效应是把双刃剑。黄子韬“明星+网红”的流量优势毋庸置疑,他也深谙争议即热度的流量法则。从送车到做卫生巾,每次操作都能精准踩中用户和行业痛点。

然而,明星光环既可以带来热度和信任背书,同时也可能造成反噬。一旦最终落地的产品质量不达预期,过往的流量狂欢可能瞬间就会变为全网讨伐。

其次是行业壁垒与品控的生死考验。卫生巾生产涉及严格的医疗器械监管标准,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均需专业把控。黄子韬虽收购工厂并引入三方团队,但明显缺乏专业经验。涉及的越深入,遇到的问题就越多。

传统品牌深耕这个领域多年,技术壁垒和渠道垄断同样不容小觑。像护舒宝、苏菲等品牌在高端市场就有很多专利技术,黄子韬仅靠“透明工厂”能否突破技术瓶颈仍是个未知数。

不管卫生巾再怎么出新花样,:吸收性、安全性、舒适度这三个消费者对卫生巾的核心诉求始终未变。

黄子韬如果能在明星效应的加持下,以“高性价比+透明生产”击中这一痛点,或许真能开辟新赛道。

无论是网友对雷军做卫生巾的期盼,还是关于黄子韬“跨界”的争议,本质上依然是公众对行业变革的焦灼期待。

这背后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何女性的健康权益总需外界来“拯救”?

卫生巾作为刚需品,本应通过严格监管和行业自律保障安全,而非依赖明星或科技巨头的“英雄主义”。或许黄子韬的卫生巾成功了,才是整个业界的悲哀。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