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汪小菲带小儿子参加麻六记峰会,父子同台带货引关注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16:23 2

摘要:“买爸爸的酸辣粉”——这一句话,炸出了汪小菲的“好爸爸滤镜”。原以为是陪伴儿女治愈丧母阴影,结果转头就把孩子带去峰会站台,再贴上一句营销话术,瞬间让无数网友直呼:“情感诈骗现场!”他真的是在陪孩子,还是在借孩子顺水推舟做生意?这事儿,得掰开了说。

“买爸爸的酸辣粉”——这一句话,炸出了汪小菲的“好爸爸滤镜”。原以为是陪伴儿女治愈丧母阴影,结果转头就把孩子带去峰会站台,再贴上一句营销话术,瞬间让无数网友直呼:“情感诈骗现场!”他真的是在陪孩子,还是在借孩子顺水推舟做生意?这事儿,得掰开了说。

看似陪孩子,其实“安排得明明白白”

网上一开始对汪小菲那是一片夸,尤其是孩子刚刚失去母亲时,他第一时间把姐弟俩接到身边,这种举动确实让人看着鼻子发酸。网友都说:“这才是父爱啊!”可气氛刚暖热几天,他又在事业场合上安排起了“亲子出镜”。这转场速度,比他酸辣粉下锅还快。

小箖儿跟着他出席麻六记峰会,照片上一脸疲惫,眼神飘忽,全程像个小跟班。观众一看不对劲,再看那句“买爸爸的酸辣粉”,疑问直接从心底冒出来:你说这是小孩自己打的字?谁信啊!

孩子站台,味道不对了

真带孩子见见世面没人反对,可把孩子带去商业活动,还硬加上宣传文案,确实有点操之过急。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积木,他家的孩子已经成了品牌的“代言人”?网友纷纷表示,陪伴可以,消费孩子不行。说白了,这就像是你带娃出去逛街,结果拉着他在商场门口举牌吆喝:“快来买我爸的酸辣粉!”你说违不违和?这味道,不太对。

不是不能晒娃,是得分清人设和真心

再看另一边,马筱梅的做法就显得克制得多。她带着孩子做手工,拍照都不露脸,从不主动炒作孩子的动态,也没在朋友圈写过“买我继子的玩具”之类的“惊世营销”。明知自己是后妈,她知道舆论多么敏感,她守住了分寸,也赢得了尊重。

孩子不是流量密码,不是生意棋子。父母要晒娃,可以;想营业,得自己来。人家马筱梅都知道这事不能碰,难不成亲爹就能放飞自我?这话说得有点冲,可网友不是没眼睛,啥是真情,啥是套路,一看就懂。

小箖儿那双眼睛,写满“我不想营业”

那天峰会现场,小箖儿坐着不说话,看着远方,表情像极了被带错地方的小学生。这不就是典型的“我爸让我来,我也没得选”?一个小孩能自己主动配合做广告,还喊人买产品?大家可没那么好骗。

孩子的无助,不在哭,而在“无反应”。最怕的是,他们还没学会反抗,父母就已经在替他们下场表演。这时候的大人,真的是在“为孩子”吗?还是在“拿孩子”?

汪小菲的“好爸爸人设”,塌得太快了

原本大家看他陪孩子吃喝玩乐、出席活动,都挺感动的。哪怕被拍了几次,网友也愿意相信他是认真在陪伴。可惜他非要把亲情转化成产品价值,还写上营销标语,这就不是“陪孩子”,是“用孩子”了。

本来孩子的丧母之痛还没缓过来,就被安排“卖货营业”,不累吗?不痛吗?哪怕真想让孩子以后接班,也不该从现在就开始上阵冲业绩啊。

星二代不该从娃娃开始卷入商业逻辑

有网友说得好:“等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觉得自己童年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张宣传图?”那多难受啊。现在的曝光量太大,动不动就上热搜,小孩要是没有边界感,长大之后对人际关系都有影响。你说他以后交个朋友,是不是都得先想一句:“你是不是想买我爸的酸辣粉?”

光是想想这种画面,都觉得窒息。孩子还没成年,根本无法判断现在的行为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大人就得负责任。别觉得“带着玩玩”没什么,小孩的童年只有一次,大人的每一次决定,都可能成了孩子长大后不愿提的回忆。

陪伴不能夹带私货,亲情别做生意筹码

汪小菲带孩子本是一件好事,观众也从不吝啬夸奖。问题在于,一旦这份陪伴和流量绑定,亲情就变了味。不再是纯粹的情感连接,而是精心安排的“温情场景”。观众不是反对你做生意,是看不惯你做生意的时候,把孩子往前推。

亲子关系是最值得敬畏的感情,它不是随便包装一下就能变现的“情绪资产”。真父爱不是带着孩子去卖货,而是给他们一个干净、不被利用的童年。什么叫做“好爸爸”?不是出镜次数多,也不是语录会写,而是在镜头外,能为孩子挡住那些原本该大人承担的风雨。

别再让孩子帮你“带货”了,让他们先好好当个孩子吧

汪小菲对孩子有没有爱?当然有。他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这是现实中很多父亲都做不到的。但凡事别太急,亲情不是资本,它是用来保护孩子的壳,不是用来包酸辣粉的包装袋。

孩子不是“品牌形象代言人”,是需要被悉心呵护的小生命。他们不该活在镜头中,更不该在成长路上被安排去完成大人的KPI。别再消费他们的童年,把这份爱,用在该有的地方,就已经很珍贵了。别等他们长大后说出那句——“我爸爱我,但更爱他的品牌。”那可真是亲情最大的反噬。

来源:摸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