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皇帝生死金兰:最拆不散的CP,双双自杀,陈丽君李云霄意难平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14:45 1

摘要:去年,越剧新秀陈丽君与李云霄的《新龙门客栈》爆红全网,两人“金风玉露”般的舞台默契让观众直呼“嗑生嗑死”。

去年,越剧新秀陈丽君与李云霄的《新龙门客栈》爆红全网,两人“金风玉露”般的舞台默契让观众直呼“嗑生嗑死”。

然而近期因剧团调整,这对荧幕CP被迫拆伙,各自带徒闯荡,引发戏迷唏嘘。

其实,越剧史上的“拆CP”故事更为跌宕。

上世纪四十年代,越剧界有一对公认的“金兰姐妹”尹桂芳与竺水招。

她们曾以绝代风华缔造越剧黄金时代,却因命运捉弄分道扬镳。但乱世中的离散,终未磨灭她们对艺术与情谊的坚守。

沈家门的初遇:从流浪戏班到上海滩的黄金搭档

尹桂芳与竺水招的缘分始于浙江黄岩的流浪戏班。彼时两人不过十几岁少女,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甚至遭遇恶霸逼迫,以布带悬身江边逃命。

这段生死相依的经历,让她们结下深厚情谊。

1940年开始,两人在上海重组“芳华越剧团”,以《沙漠王子》《宝玉与黛玉》等剧红遍沪上。

尹桂芳的儒雅小生与竺水招的俊美花旦堪称绝配,戏迷称她们“台上夫妻,台下姐妹”,连周恩来总理都赞尹桂芳“品格高”。

分分合合:姐妹情与艺术理想的角力

然而,这对黄金搭档并非一帆风顺。据老报载,两人曾因“朋友纠纷”多次闹翻,竺水招甚至登报辞职回乡,尹桂芳亦赌气另寻搭档。

但最终在同行吴小楼的调解下,她们放下成见,以一句“小别重逢倍亲切”再续前缘。真正让她们分道扬镳的,是艺术路线的分歧。

尹桂芳坚持扎根上海,竺水招则率团赴南京发展。临别时,竺水招承诺:“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永远为越剧而活。”

至暗时刻:生死相隔的遗憾

1968年,竺水招因特殊年代的压力自戕身亡,临终前误信尹桂芳已离世的消息。尹桂芳得知后悲痛欲绝,吞药自尽未遂,却伤了自己的嗓子,此后半生很难再唱戏。

她始终珍藏竺水招的戏服与照片,想念着已故的姐妹,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竺水招女儿的义务。

尹桂芳后来被评为“越剧皇帝”。对于她来说,这些荣耀远远不如姐妹情深重要。

这段跨越生死的姐妹情,成为越剧史上最凄美的注脚。

落魄才女遇上“越剧皇帝”

1950年代,曾以《结婚十年》轰动上海的女作家苏青因政治风波陷入绝境。

彼时尹桂芳顶着压力收留她进入芳华剧团,甚至在她编剧的“三反”题材剧《新房子》票房惨败后,仍坚持为其转正。

尹桂芳说:“戏可以改,但才情不该被埋没。”

艺术救赎:《屈原》与《卖油郎》的涅槃

苏青以市井笔触为尹桂芳量身打造《卖油郎》,将市井爱情演绎得细腻动人。又大胆改编《屈原》,让尹桂芳从才子转型为挂髯老生。

为写剧本,苏青自费赴京向郭沫若求教,尹桂芳则苦练身段,甚至因过度劳累晕倒后台。

最终,《屈原》轰动华东戏曲会演,尹桂芳斩获表演一等奖,苏青却因“历史问题”未能署名。

乱世中的温情:一杯咖啡与一句承诺

特殊年代里,尹桂芳偷偷给下放劳改的苏青塞粮票。

苏青则写信鼓励她:“戏在,人在,希望就在。”两人以文人式的含蓄,守护着这份知遇之恩。

后来,苏青在 1982 年因肺病与世长辞。而在这之前,政府已为苏青的丈夫以及竺水招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名誉。

然而,对于尹桂芳来说,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姐妹都已离她而去,这份痛苦和遗憾,成为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晚年的时候,她只能一个人哼着苏青为其写的词。如果那时没有这个女作家的呕心沥血,中国越剧舞台上也不会流传那么多优秀作品,更不会诞生这个“越剧皇帝”。

如今,当我们看到陈丽君和李云霄这样年轻一代的越剧 CP,在舞台上展现出深厚的姐妹情谊时,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尹桂芳与竺水招的影子。

记得陈丽君说,世上没有永远的CP。但是时间沉淀下来的是一段段姐妹情,也是一种在心底的默契。

当这种默契与情感超载了时空与距离,那么CP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这不仅是一种越剧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时代的慰藉。尹桂芳与竺水招的故事,是越剧黄金时代的缩影。

她们用生命诠释了“戏比天大”,即便离散亦以艺术传承延续情谊,像是竺派传人竺小招继承母亲衣钵,尹派弟子茅威涛开创越剧新美学。

而她与苏青的相知,则印证了艺术救赎的力量:在至暗时刻,一份才华、一份善意,足以点亮彼此的人生。

正如尹桂芳晚年所言:“戏台上离合悲欢,戏台下聚散随缘。但只要有人唱尹派、演竺派,我和水招就永远在。”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