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在影视剧和电影的发展,各种特效杂技和替身演员都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甚至有不少明星会将自己替身演员的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相似的容貌身形也让观众直呼“太像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随着现在影视剧和电影的发展,各种特效杂技和替身演员都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甚至有不少明星会将自己替身演员的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相似的容貌身形也让观众直呼“太像了”。
然而在“替身演员”这个行业中有一种叫做“特型演员”,也就是无论身形还是容貌都惊人的相似,如果不仔细看都以为是同一个人,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是饰演同一个角色。
在“特型演员”中有一个人名叫古月,他扮演的人就是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之所以能够胜任也是因为容貌上的相似就连发型都差不多,你知道他们长得有多像吗?
古月原名叫做“胡诗学”,他一生曾扮演过“84”次毛主席,不仅容貌身形像就连古月的书法字迹都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只有古月将这件事当成荣誉与骄傲,那么古月究竟又是怎样被选中成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的呢?
在过去那个年代,社交通讯是非常落后的,并不像现在有各种社交软件,如果谁神似明星就会被扒出来放网上,日后需要替身时也能方便寻找。
但是从前却没有这样的便捷,古月能够成为毛主席的扮演者,也是因为他真的太像了,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动作或某个神态相似,而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就非常像。
即便是在平日里也有不少人会开玩笑称他和毛主席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像,起先古月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自己只是普通人又怎么能够和毛主席相提并论呢。
可命运就是如此奇妙,因为太过相似,古月的名字也被传到了北京,那时候毛主席已经离世,中央为了能够纪念他因此决定要拍摄关于他的影视作品。
虽说拍摄工作和故事发展比较简单,但是演员的敲定却非常复杂,那时候的化妆术可没有现如今这般“出神入化”,能够饰演的也都是在容貌上有些相似的人。
当胡可得知古月和毛主席长相相似以后当即就决定去拜访他,那时候胡可刚准备去昆明军区检查,借此机会也去找了这位被人一致赞同的古月。
见到古月以后胡可也是非常激动,因为他的长相的确和毛主席太过相似,为了能够让古月同意拍摄,他也说明了来意,并明确的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拍摄任务,这对党内以及个人都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
能够扮演毛主席这是多么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情,因此古月和他的夫人当即就答应下来,在胡可返回北京前古月就去拍摄了定妆照。
自身的容貌加上妆容上一些精细的修改,几乎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当他的照片被带回北京后,中央也震惊了。
因此没过多久北京方面就给古月打去了电话,让他把底片也寄过去,虽说古月的照片初步得到了认可,但是这也只是“敲门砖”,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中央有关的领导手中。
之所以需要古月的底片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分发到各个领导的手中,让他们都能仔细的查看到底谁才是适合毛主席的扮演者。
当时交到叶剑英手里的底片就有20多张,在全国人民中去细细筛选,最终被认可的也就才20几个人,而这些人也还需要进行再次“比拼”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叶剑英作为曾和毛主席交往紧密的人,自然在人物挑选上就具有权威性,不过对待此事他也没有马虎,反而是十分认真的拿放大镜仔细的查看。
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虽说最终敲定的人是古月,但是在此之间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古月也差点和“特型演员”这个工作失之交臂。
那时叶剑英还没有看到古月的照片,因为另一个人的长相比较相似,所以叶剑英就准备拿起红笔将这个人定下来。
可就在此时他看到了古月的照片,当即就让自己的军委秘书介绍他的详细情况,得知此人本就是昆明军区的文化干部,叶剑英也非常满意。
而最终敲定他的原因也是因为“实在是太像了”,就连叶剑英都忍不住连连点头,直接拿起红笔在古月的照片后面画了一个圈。
被选中后的古月在1980年1月就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年后《西安事变》这部影片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虽说拍摄这部影片时古月并不是主演,讲述的故事也都是围绕着张学良和蒋介石,但是也正因如此,古月在影视剧中的“惊鸿一现”,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主要也是因为他太像了,让人一眼就仿佛又回到了毛主席时代,不得不说古月也是非常坚毅的,毛主席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拍摄出来如果有瑕疵不仅是“有辱”主席形象,更是会让观众不满。
好在古月顶住了压力,用自己的努力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主席形象”,他的出演让《延安日报》都震惊不已,当即就写了一篇新闻报道专门报道此事。
而这篇报道的标题也非常有意思,名叫《“毛主席”又回到了延安》,这个“又”字既是体现了人们对主席的不舍,又证明了古月演出的成功。
1981年是古月正式亮相荧幕的第一年,他的起点是非常高的,众所周知当你起点较高人们对你接下来的表演就会有更多的期待,如果表演不好,失望也会随之翻倍。
但是古月却没有令观众们失望,1990年《开国大典》这部影片上映,古月扮演的人物形象再次赢得了“满堂喝彩”。
当影片播放到古月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仿佛是经历了时光回溯,亲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
古月也被人们成为了最具“领袖风采”的演员,凭借这部影视作品古月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大奖,在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的评选中,古月成功拿到了这个荣誉。
这是观众对他的认可与感谢,认可他塑造的毛主席形象,也感谢他能够再次重现毛主席的风采,而对于古月来说,这个奖项既是荣誉也是激励。
不少人或许会好奇难道仅仅只是因为长相相似就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吗?
当然不是,容貌身形只是一部分,他所展现的气质与神态才是主要原因,古月的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正直、不屈的精神。
因为他是一名“烈士遗孤”,虽说从小就在孤儿院长大,但是古月的内心却非常坚毅,1949年就参军,古月这个名字也是为了保留自己“胡”的这个姓氏。
将曾经的名字拆分融进自己的新名字中,用全新的风貌去迎接未来的生活,而父辈的荣耀与辉煌也被他深埋于心中,时刻谨记自己是烈士的孩子,绝不可给父辈丢人,给祖国抹黑。
因此在他扮演的角色中也总能感受到那股“铿锵有力”的气质,这也是他在神情上能够与主席相似的原因。
而动作神态则是需要反复的练习,将一切动作全部习惯成为自己的肌肉记忆,古月在回忆中曾就表示,仅仅只是一个“挥手”的动作,他就练习了不下百次。
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在1994年播出的《重庆谈判》这部影片中为我们再次呈现出主席“挥手之间”的气宇轩昂。
虽说看似云淡风轻但实则却展现出了身为领导者的从容与自豪,就连这部影片的导演李前宽都曾公开表示古月的挥手是最像毛主席的。
说到他的相似,当你看到古月在1991年于天安门前拍摄的留影时,你会不会也在刹那间错愕仿佛真的看到了中年时期的毛主席呢。
古月站在毛主席挂像前,一时间竟真的令人分不清,他的妆造就和主席年轻时一模一样,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给人一种毛主席看到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倍感欣慰的感觉,不得不说古月的成功有一大部分原因取决于他容貌和神态都趋近于毛主席。
作为叶帅亲点的“特型演员”,他从军人转变成为演员,一直兢兢业业,27年的从影生涯中,塑造了无数个经典的主席形象。
只可惜他与毛主席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光彩后又悄然离世,成为了我们心中难以割舍的存在。
古月在2005年7月2日突发心肌梗塞,虽说进行了救治,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的荧幕,终年68岁。
古月将扮演毛主席当成了一项毕生任务,尽管自己塑造的形象早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可他依然在不断改进和探索,十年如一日的用刻苦和敬仰的心态去饰演毛主席。
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演艺事业的魅力,古月用他的演技为我们还原了毛主席的风采,他的表演既传神又精准。
透过古月我们看到了主席的影子,或许在他看来,他只是主席的“替代”,但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一位优秀的“特型演员”,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优秀男演员。
参考资料:
《 文摘报 》——古月如何成为毛泽东特型演员 ( 2013年06月15日 05 版)
搜狐新闻——古月书法以假乱真 一生扮演过84个“毛泽东” 2005-07-06
来源:万物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