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能迅速识别上百种国旗,能听前奏猜出歌名,更能背诵近500首古诗,令人惊叹。
2016年,一位年仅三岁的山东男孩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他能迅速识别上百种国旗,能听前奏猜出歌名,更能背诵近500首古诗,令人惊叹。
这位孩子名叫王恒屹,在六岁登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被誉为“行走的中华诗词库”。
然而9年过去,他逐渐淡出荧幕。这个曾站在光环中央的神童,如今过得怎样?
2013年,王恒屹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他自小便由奶奶何霞带大。
这位老人并不爱打麻将跳广场舞,却酷爱古诗词。孩子尚在襁褓中时,她便在床边低声诵读《静夜思》《登鹳雀楼》。
最初只是自娱自乐,没想到王恒屹竟主动模仿、重复她的诗句。
她开始使用自制的字卡片教他识字,在故事里穿插诗句,在饭后散步时背诵对仗。
到三岁时,王恒屹已能识字数千,背诗上百。他并未排斥这些学习内容,而是常常主动请求多背几首。
2016年,王恒屹3岁,被奶奶带着登上江苏卫视《了不起的孩子》。
在节目现场,他准确无误地指出世界各国国旗来源,演示诗词对答,还展示对传统歌曲的旋律识别能力。
2018年,他登上《中国诗词大会》成为最小挑战者,并在2020年第五季节目中夺得总冠军,击败多位成年选手。
2019年,他又登上《挑战不可能》,完成“古诗九宫格”挑战,十首唐诗仅给出三字提示,全部填词成功。
在主持人撒贝宁读题未尽时,他已指向正确答案。
他站姿自然、语速稳定,偶尔遇难题,他不慌不乱,仅举手示意“请跳过”,令全场为之鼓掌。
随着节目播出,争议也随之而来。有网友质疑其为“背诵型机器”,称其表现仅靠超强记忆力,难以维持长远发展。
甚至有人担忧其“下一个伤仲永”,部分声音指向家庭,认为其家人有意打造“童星”形象,以谋求商业利益。
面对质疑,王恒屹的家人并未作出回应。
他们拒绝了代言、访谈、出版等商业合作,未为王恒屹开设任何盈利平台。
2020年节目播出后,王恒屹悄然淡出公众视线,转入正常校园生活。
退回校园后,王恒屹并未因早年成就表现出任何优越。他照常排队交作业,课间与同学追逐打闹。
他在班上自发组织诗词小游戏,讲解诗人故事,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带动周围孩子。
2021年,他开始练习书法,将古诗词抄录进手账,形成自己的“诗词册”。
他还喜欢历史,常在图书馆借阅史书,讲解史实事件,有模有样,家中虽仍保持诗词阅读氛围。
王恒屹从未停止学习。
他的书桌上,诗词教材换成了中华书局的大部头。他曾在视频中表示,自己未来想成为一名历史老师。
他说希望能把从诗词中学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他的家人并未强迫他必须持续领先于人群,也未安排额外课程,仅在他提出想学时给予支持。
奶奶何霞至今仍陪他晨读晚练。
他们偶尔在社交平台发布朗读视频,镜头固定简洁,仅为记录成长,未打上水印,不加标题,也不开放打赏。
如今,王恒屹已12岁。他不再登台比赛,不再出入电视棚。他在教室里抄写唐诗宋词,在操场上讲解春秋战国故事。
他依旧和奶奶一起读书,依旧对文化充满热情。
或许他未来不会再夺冠,也不会再被热议,但在一个孩子应有的节奏中,王恒屹仍坚定地走在路上。
来源:乐以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