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地都在喊李现过来“打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08:31 1

摘要:如今最容易偶遇李现的人,是北京公园里打鸟的大爷?近日,李现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去北京玉渊潭打鸟的视频,不少网友表示震惊:“不是,你是说这一堆大爷里有李现?”评论区还有网友调侃他“兴趣爱好跟我大舅一模一样”。

如今最容易偶遇李现的人,是北京公园里打鸟的大爷?近日,李现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去北京玉渊潭打鸟的视频,不少网友表示震惊:“不是,你是说这一堆大爷里有李现?”评论区还有网友调侃他“兴趣爱好跟我大舅一模一样”。这不是李现第一次打鸟了。在视频中李现碎碎念“我这次带卡了,哼”,因为他3月份就去过玉渊潭,结果忘记带SD卡,“第一句话还没开口,就收拾收拾回家咯”。

3月22日,李现就去过|图源:小红书@李现 截图这一次终于打鸟成功的李现,不仅被生态环境部点赞,还被多个文旅部门喊话来打鸟。

图源:微博@大理文旅发布厅 @生态环境部 @辽宁文旅有网友调侃,果然大家都倍速发展到了爱打鸟观鸟的年纪。

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打鸟?

什么是打鸟?

“打鸟”可不是真的用枪打鸟,而是摄影圈行话,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而这个词除了摄影,还有“打”的意思。再加上打鸟时所用的摄影设备镜头都特别长,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的过程,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这与打靶类似,打鸟活动因此得名。

网友在一波超长摄影设备中发现李现|图源:小红书@Cheese少女呀(已授权)为什么打鸟装备都像“大炮”?这主要是受焦距影响。上海摄影业行业协会在《干货分享 | 焦距与焦段》一文中介绍,焦距越小,视角越大,拍摄的画面内容多且离摄影设备近;焦距越,视角越小,拍摄的画面内容就越少,离摄影设备更远。较长的镜头能够形成长焦距,因此很多远距离摄影都会选用长镜头。像李现打鸟用的设备,拼装前看起来仅有一个保温杯大小,拼着拼着就变成了“大炮”镜头。

图源:微博@李现 视频截图鸟类通常胆小机敏、警觉性高,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能够在较远处就拍摄到“目标对象”,并且长焦镜头的视角窄,具有良好的空间压缩感和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可以更好地聚焦鸟的主体,拍到羽毛、眼神等更多的细节。对于不熟悉摄影摄像装备的朋友而言,想要一眼判断打鸟者手里设备的价值,只要牢记“越”字口诀即可:镜头越长,价格越贵,钱包越要大出血。不过,对于i人来说,拿着长枪短炮打鸟,还要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毕竟设备太过显眼的话,很很难说不会被路过的e人围观或搭话,尤其是在自带松弛感的大爷面前,李现也只能“社恐式融入”。好在社恐只是暂时的,在见到漂亮的鸟儿,不约而同发出一声“哟”后,社恐感立即烟消云散。

打鸟前VS打鸟后|图源:微博@李现 视频截图当然,鸟类观测行为的专业术语不止打鸟一个,还有观鸟,即通过望远镜观测鸟类行为,为了观鸟、打鸟,扛着全套装备,跟着鸟的迁徙而到处跑叫作“推鸟”,等等。在我国,观鸟、打鸟群体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壮大。据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一众组织于2024年7月发布的《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的观鸟爱好者人群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已达34万人。其中,像李现一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在小红书,“鸟门”成了2023年搜索中“春节最热的门”,“观鸟”词条浏览量达4亿次。

图源:小红书截图2024年,SEE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全民观鸟节”活动,在阿拉善、青岛、北京等11个城市举办城市观鸟大赛,吸引了超1800位观鸟爱好者实地参与,从官方发布的活动照片来看,其中不少都是年轻人、儿童等年轻面孔。2024年4月,中国绿色时报《候鸟飞在“两山”间——观鸟经济观察》一文也表示,目前,中国大陆观鸟爱好者年龄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以中青年为主体。

观鸟、打鸟,也上了年轻人户外活动的榜单。

年轻人为什么爱上观鸟、打鸟?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而言,观鸟、打鸟是无痛且高效的健身活动。绕着公园走一圈,聆听鸟的叫声,驻足寻找,举起望远镜或摄像机观看,走走停停寻找最佳观测角度,一天下来步数轻松上万,这是“公园20分钟效应”和健康慢走的双结合。由于鸟儿经常在树梢或高空,观鸟者需要经常抬头,这对都市白领的“痛点”——脊椎病的预防方面卓有成效。加之许多生活在城市的鸟儿不仅个头小,而且栖居的位置十分隐蔽,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在树梢、芦苇中发现它们,对于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的打工人来说,这可是缓解视觉疲劳的“天然眼保健操”。观鸟时的手持装备也对锻炼效果有加成。对于像李现一样的打鸟爱好者而言,拎着接近7斤重的拍摄设备,还要坚持在抓拍时手不抖,这健身效果不亚于举哑铃。

图源:微博@李现 视频截图更何况,确实已有理论和实验证明,观鸟行为有益心理健康。从理论层面看,观鸟行为能够触发人们的“心流”状态,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1990年,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在他的著作《幸福的秘密(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系统阐述了“心流”(Flow)的概念。他指出,当人们专注于某件明确目标和及时反馈的活动时,就很容易进入一种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感觉时间飞逝、感到愉悦和满足的状态。当人们受好奇心驱动观测鸟类时,无论是使用望远镜、摄像机还是手机,都会将目光和精力集中在鸟儿身上,加上受身边其他观鸟者的带动,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完全沉浸在识别鸟类品种、观察鸟类行为活动中。在这种心流状态下,人们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米哈伊认为,心流状态会让人们感到极大的满足,是提升个人幸福感的关键。相关研究也有,2024年5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尼尔斯·彼得森学者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中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研究人员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五项幸福感指数(WHO-5)来评估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普遍使用的STOP-D问卷测量心理困扰水平。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参与观鸟活动、散步等自然活动能显著地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WHO-5指数提升),并降低心理困扰水平。其中,参与观鸟活动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和心理困扰水平降低程度,比参与散步活动的大学生更显著。

控制组、散步组及观鸟组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困扰水平指数变化|图源:参考文献[3]观鸟、打鸟活动不仅有益身心,“成本低”也是其一大优势。鸟类不仅生活在大自然中,也生活在城市里。无论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小县城,都有鸟群:北京北归的野生雁鸭、深圳出现过的扁嘴海雀,在城市生活圈中即可观测,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即可亲近大自然。实际上,观鸟很容易入门,甚至对装备都没有什么要求,只需要出门观看即可。打鸟对装备的要求也不复杂。尽管有玉渊潭公园大爷手里像望远镜一样的长枪短炮,但也有打鸟爱好者偏爱用手机拍摄,拎起手机就出发,拍出来的照片一点不差。

图源:小红书@采蘑菇的小男孩(已授权)正如首届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获奖者、《中国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地理》供稿人徐可意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所说:“没有高级的装备,我们依然可以去北京的城市公园里面,去记录这些飞羽们迁徙的过程,或者是它们的一些形态……只要有对自然的热爱,有一份好奇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拍鸟人,或者是一个观鸟爱好者。”所以,下次见到公园里带着“长枪短炮”的大爷们,别怕,勇敢地融入他们,或许你也能和他们一同,为一只粉粉的小鸟心动。

参考文献

[1] 上海摄影业行业协会:干货分享 | 焦距与焦段.

[2] 摄影世界:从回忆到期待——18年后再拍大师赛.

[3] Peterson, M. N., Larson, L. R., Hipp, J. A., MacIntyre, M. E., & Grubbs, J. (2024). Birdwatching linked to increase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n college campuses: A pilot-scale experimental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92, 102306.

[4] 中国绿色时报:候鸟飞在“两山”间——观鸟经济观察.

[5] SEE任鸟飞:2024全民观鸟节回顾|每一次看见,都是守护.

[6] 中国环境APP:李现“打鸟”也社恐,普通人如何入门?一起来听大咖说.

[7] 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等. (2024). 中国鸟类观察年报2023.

头图图源:小红书@李现

作者:敏敏 章南

点击图片阅读 | 餐饮排队王,流行“吃木头”了?

点击图片阅读 | 朋友圈晒这种杯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来源:壹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