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琪是谁?相信许多人在看《浪姐》之前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就算知道房琪名字的观众,也可能是因为最近《浪姐》的争议,才知道原来房琪已经从旅游博主转型了。
最新一季的《浪姐》,有不少热度是房琪贡献的。
房琪是谁?相信许多人在看《浪姐》之前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就算知道房琪名字的观众,也可能是因为最近《浪姐》的争议,才知道原来房琪已经从旅游博主转型了。
可能有些聪明的读者看到这里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房琪之前是旅游博主啊。
实际上,这个判断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房琪之前确实是因为旅游博主的身份而出名。因为她解说的文案,辞藻丰富且不乏金句,再加上话语温暖且表现正向,因此有“才女”的美誉,被赞睿智、温暖、乐观等。
这次房琪被批,就有人指出,除了房琪言行引发争议,关键是房琪在《浪姐》中的焦虑、拧巴,打破了大众过去在房琪身上投射的美好幻想。
但如果翻看房琪的资料会发现,毕业于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房琪,早年曾在央妈某节目中短暂担任过外景主持人,后来除了继续做主持,也演过剧,可惜水花不大。
直到房琪开始发布旅游视频后,由于她的解说文案文辞新颖、温暖且充满正能量,粉丝数量开始飞速增长。
其实回看房琪这次参加《浪姐》的身份,也很有意思。
以往的综艺里,房琪都是以嘉宾、主持人的身份亮相,可在《浪姐》中,房琪却是以选手的身份来参加节目。
房琪这个身份的选择,让月小牙想起最近勇闯娱乐圈的网红易梦玲。看得出,房琪和易梦玲一样,也是打算从网红转型艺人。
客观来说,从网红转型艺人,是易梦玲和房琪积极上进的表现。
别看网红和艺人都是公众人物,网红由于门槛低,同类竞争对手更多,可替代性更强,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过气。
此外,艺人的知名度也往往高于网红。
比如易梦玲此前虽然是网红圈的top级人物,可不关注她的人往往对她知之甚少。但易梦玲转战娱乐圈之后,其话题度和热度明显高于她之前的网红时期。
房琪也同样如此,她之前虽然是知名的旅游博主,有一定的粉丝。可许多人是因为这次《浪姐》的争议才听说她的名字。
但易梦玲和房琪从网红转型艺人,明明是上进的表现,大家这么反感呢?
关键原因是她们现有的能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也打破了自己的人设。
先说业务能力,其实不是所有从网红转型的艺人都会被嘲讽。
比如演员张馨予,由于她是以世界杯足球宝贝的出道身份,因此被一些媒体评为网红转型的艺人。
张馨予早期成名的关键在于颜值,可当演员之后,她没有像多数网红那样见光死,而是扛住了镜头的检验。
作为演员,非科班出身的张馨予虽然没有被广泛传颂的惊艳表演,但也不至于业务拖垮到演技被广泛群嘲的地步。
像2024年底开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张馨予还因为出色演绎角色而获得称赞。
反观另一位因颜值而成为知名网红的同行,大家喜欢她,的确是因为她明媚的笑容,和仿佛永远在去春游路上的满满正能量。
可是来到聚光灯下,大众关注的重点变成了她颜值的前后差距,她招牌的活力感似乎消失了。
再看房琪,她的成名,源于她在旅游视频中的一句句文案,以及通过这些文案所树立温暖、正能量、松弛却才华横溢的才女人设。
但本次《浪姐》,大家发现她并不松弛,一系列冲突更将她的温暖、正能量残酷撕碎。
在失望之余,被情绪裹挟的大众自然考古起房琪的过去,结果一考古发现,好家伙,她的才女人设也不经扒,由此带来对房琪的广泛争议。
要说这些争议完全是消极的,倒也未必。
回想起张馨予事业拼搏阶段,虽然因为感情的纠纷而不时被嘲,却也为她带来不少关注。而房琪呢,许多人是因为这次风波才知道房琪,或者因此知道房琪转型。
对于网红或者艺人来说,有道是黑红也是红。那些负面评价,更像是食得咸鱼抵得渴的成名代价。
看看同样因争议而出名的麦琳,虽然当前依然存在争议,可因为自身的热度,仍会有综艺节目向其抛出橄榄枝。要知道她当时被骂,为节目带来多少讨论度?
有句话玩笑说得好,没有什么是一个综艺洗不白的,如果有,那就来2个综艺。总之,综艺里的公众人物,不怕没争议,就怕没热度。
但月小牙怕的是,一次次网红成名又人设泡沫破裂的背后,是否让其他人滋生效仿的念头,让相似的故事一再上演?
不过,让房琪走红的,与其说是她曾经精心经营地美丽人设,不如说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恰好在她身上形成成功投射。
说到底,与其爱那些精心打造的网红,不如爱惜那个愿意对世界对生活抱有美好期待的我们自己。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呢?
来源:元气女文青月小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