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的哪吒,有属于他的数字“风火轮”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0 19:53 2

摘要:脚踏风火轮,激起千层浪。这位淬火重生的红衣少年,从“娘家”可可豆动画的“炼丹炉”中破茧而出,也从背后恢弘的数据洪流里踏浪而来。

2025年初,可以被称为“魔童”时刻。

在全球影史里搅动风云,《哪吒2》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乘风破浪,一跃登顶世界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脚踏风火轮,激起千层浪。这位淬火重生的红衣少年,从“娘家”可可豆动画的“炼丹炉”中破茧而出,也从背后恢弘的数据洪流里踏浪而来。

2400多个镜头、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哪吒2》以登峰造极的银幕体验,拉爆了视觉上限。无数个在观众眼里可能并不起眼的小细节,却凝聚着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

那么,《哪吒2》的画面精细到了什么程度?

哪吒中了穿心咒后,皮肤抽搐的血管都清晰可见;敖丙的冰墙在结霜时,竟有572种折射角度;陈塘关覆灭时,砖瓦四溅的轨迹、岩浆泼洒的形态、百姓衣袂的浮力模拟,都真实到令人窒息……

在终极大战中,倾巢而出的龙宫妖兽也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每个将领的服装、花纹和兵器均经过精心设计、互不相同。任挑一个小角色,都采用独立建模的动态交互,光渲染数据就能塞满10块硬盘。

正是这些难以察觉的细节堆叠,成就了整部电影细腻饱满的质感。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是诞生于数据洋流中的“琥珀”。

这是一个极度消耗数据资源的过程:从角色建模、材质贴图、场景构建到特效渲染,每一步都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

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需要3D模型细腻刻画;场景的设计需要大量环境数据、光效数据进行交织呼应;而像火焰、水流、烟雾等特效的制作,更是包含上千万个多边形元素数据,进行复杂的物理模拟、计算渲染。

要完成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离不开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这时,一旦画面精细度再度优化,例如码率、分辨率、音效、色彩种类、色域空间的提升,都会导致素材的容量数倍扩张,且除了原始素材外,各种中间环节还将膨胀数倍。倘若数据存储扛不住数据读写和容量的高压,设计师们的渲染工作站就很可能在等待中卡成了“申公豹”,数年的筹备便可能成了遥遥无期。

换句话说,画面越生动,对底层的数据基础设施——存储的磨砺就越深。

《哪吒2》的制作团队可可豆动画,便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与片中哪吒对抗玉虚宫百万天兵一样,面对每秒巨量数据的蓄势待发,可可豆动画需要一个称心如意、所向披靡的数字“风火轮”。

在三昧真火的淬炼下,“魔丸”哪吒剔骨削肉,挣破穿心咒以彻底完成了肉身的涅槃。

同样的,对于可可豆动画来说,漫长制作周期里的精雕细琢,也注定了对数据底座的重塑。

“《哪吒2》机房里的灯光永远比玉虚宫的还亮。”可可豆动画技术总监打趣道,“这一部的配角精细度甚至超越了前作的主角,所以制作的数据量也是前作的好多倍。每帧画面就要处理10GB数据,若没有强大的存储底座,我们很难完成这样的挑战。”

这股看不见的数字力量,便来自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

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如一枚深扎厚土的支点,稳稳托举起可可豆动画的夙愿与雄心:

首先是“乾坤圈”,伸缩自如。

得益于其全对称分布式架构,可线性平滑扩容至4096节点,满足未来EB级容量的增长。此外,弹性EC冗余算法加持,可随集群扩容、节点数增加时进行动态EC调整,灵活可靠。

然后是“火尖枪”,一击必达。

其具备负载感知能力,采用智能预读取算法,精准识别并加载片段进缓存,实现稳定的超高性能。同时,一套存储既支持单帧渲染阶段、数万个KB级小文件的高IOPS读取;也支持多帧放映阶段、多个GB级大文件的大带宽修改,制作丝滑无卡顿、无丢帧。

再有是“混天绫”,灵活运转。

OceanStor Pacific的智能分级技术,可以打通数据在热、温、冷不同池间按需流动。同时,从3D渲染、AI渲染,到云渲染、大数据平台、媒资库等多个子系统,华为提供了文件、对象、大数据等数据协议互通能力,一份数据即可匹配不同平台间的访问差异,数据随心流转。

这样一座数字引擎,正承载着无数中国动画人的梦想,冲破技术壁垒,走向世界舞台。

当“魔童”遇上“数海”,一场有关艺术与技术的碰撞就此绽放。

《哪吒2》的摄影团队有一个执念:“要让观众相信神话真实存在。”历经五年的“死磕”,他们跋山涉水,终见星辰。

而那些包括可可豆在内的动画电影人们,藏在东方故事的美学密码里,藏在中国动画冉冉崛起的缩影里,熠熠生辉。

就像与哪吒团队“五年磨一剑”一般,今年也已是OceanStor Pacific诞生的第五年。华为在泥泞中不惧风浪、大步流星,以汪洋之势海纳数据。

可以预见,中国存储,也将会和中国动画一样风火全球、书写传奇。

来源:魔法科技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