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网友甚至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与李现偶遇,他藏身于一众拍鸟的游客之中,专注观鸟并拍下照片。
最近,演员李现的一则观鸟微博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甚至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与李现偶遇,他藏身于一众拍鸟的游客之中,专注观鸟并拍下照片。
粉丝调侃,在年初大火的电视剧《国色芳华》中扮演过“花鸟使”的他,果然不负使命,以一己之力带火了观鸟这一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国色芳华》电视剧视频截图
是啊,春光灿烂,刚过完小长假的打工人也忍不住在格子间怀念这几天爬过的山,赏过的花,看过的鸟儿。
精神状态喜人的观鸟者
其实,痴迷于鸟类的人可不止李现这一个。
古代人观鸟热情可能比现代人更高
观鸟不是现代人的专属。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代人高度崇拜鸟类,并以鸟为图腾。
《鸟谱》《燕子春秋》《禽经》,从鸟类图鉴到观鸟笔记,古代人一样都不少。
《鸟谱》中记录的鸟类
据统计,诗人杜甫一生中更是创作了一百多首关于鸟的诗歌。
北宋著名诗人林逋大概是最为著名的“鸟痴”之一。他熟读经史,却选择终身不入仕途,常年隐居山林,以梅花为妻,以鹤为子,过着与世无争的单身生活。
据说,他在院子里养鹤,日常对它们进行训练。当他外出附近游玩,有客人来时,童子便放飞鹤去找他。
林逋观察鹤的习性,为它们写下诗文,“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梅花仙鹤齐做伴,恬淡悠闲自还家”记录了他与鹤的闲适生活。
第一位记录8000种鸟类的观鸟者
第一位记录8000种鸟类的观鸟者菲比·斯奈辛格曾在自传《向上帝借时间观鸟》中讲述了自己的传奇经历。
她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有四个孩子。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一样,婚姻与家庭占据了她人生的大部分精力。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给她带来多少快乐与满足。相反,家务琐事时常让她感到烦闷。
34岁时,第一次在明尼苏达州的家后丛林看到橙胸林莺,她开始观鸟,并以此作为家务劳作之余的一种放松活动。不过,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她逐渐成为更为专业的观鸟者。
但好景不长,1981年,49岁的她确诊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如何度过人生最后这段岁月?
菲比·斯奈辛格选择拿起望远镜与时间赛跑,开启全球观鸟旅程。穿越丛林,遭遇沉船、绑架、车祸……在这个过程中,她历经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
最终她成为第一位记录8000种鸟类的观鸟者。
纳粹战俘营的四人观鸟团
《鸟鸣时节》一书中提到了纳粹战俘营四人观鸟团的故事。
欧亚红尾鸲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者约翰·巴克斯顿,特别的是,他是在纳粹战俘营里面研究这种鸟。
他在1940年结局悲惨的挪威战役中被俘虏,二战结束前的五年里一直在德国当战俘。
被囚禁的人们(《美丽人生》剧照)
4月的一个清晨,他发现一对欧亚红尾鸲在战俘营里轻快地飞进飞出,于是决定在接下来的繁殖季里每天观察它们的行为。
他招募了几位狱友一起参与,由此建立了有史以来对这种鸟的繁殖行为最为详尽的记录。
他们的工作获取了有关欧亚红尾鸲生活的令人着迷的洞见,战后巴克斯顿也出版了有关该鸟种的经典专著。
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巴克斯顿和他的“战俘鸟类学家”同仁还发现了观察鸟类是让人在失去自由时也能保持正常心智与尊严的一个关键方式。
从儿童文学硕士,到警察
再到环境教育工作者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部长、《鸟鸣时节》的译者王西敏也有传奇的观鸟经历。他在一次分享会上解释自己成为观鸟者的心路历程。
有一年,他和朋友在山东荣成看到一家子鹤,鹤爸爸、鹤妈妈、一只小鹤,在滩涂上觅食。这个场景一下子就吸引住他,从此他爱上了观鸟,并因此走上了一条有趣的人生道路。
灰鹤
Davidvraju /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4.0
王西敏本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同时又是一个野生动物爱好者,特别是鸟类爱好者。
二十年前他就开始观鸟了,并在观鸟过程中发现中国鸟类面临的问题。“我就想做点什么,那时候很年轻,觉得要做就做立竿见影的事——很多人抓鸟,我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所以我(文学硕士毕业后)就当警察去了。”
然而在当警察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在野外抓鸟、卖鸟的人,其实都生活在底层。
王西敏
这让他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做这样的事情?他能不能做点事情让这种行为变得更少?
后来因机缘巧合,王西敏去往美国学习环境教育。从美国学成回国之后,他就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做这方面的工作,告诉小朋友们大自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观鸟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从明星,古代诗人,与绝症抗争的伟大女性,到纳粹战俘营中的学者,痴迷于鸟类的人可能远比你想象得更多。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跟鸟类有关的故事、知识,那么下面这份“天际线”系列书单不容错过。
《怎样理解一只鸟》
这是一部聚焦于鸟类行为的精彩科普图文书,它从觅食、环境适应能力、求偶、繁殖、社交等方面,全景式地描绘了全球鸟类的复杂生活。书中包含大量摄影作品和科学图例,以及多幅刻画鸟类行为细节的水彩插画。
《鸟类的天赋》
人类与鸟类在演化之路上走向不同的分支,我们习惯于以自身的尺度衡量智力,从而严重低估了其他物种的潜能。《鸟类的天赋》从工具制造、沟通、鸣唱、审美、时空感、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展示了鸟类的智力奇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精灵。
《鸟类的行为》
这本书是《鸟类的天赋》姊妹篇,Science期刊这样推荐它:“阿克曼用高超的叙事技巧绘制出一幅丰盛的图景,抓住了读者的想象力,让有时令人难以理解的科学研究变得通俗易懂。”
《鸟鸣时节》
这本书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书中收录274帧精美版画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天际线”系列
来源: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