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曾承认:有个儿子,不是张艺谋的,原来是好心收养的失聪小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0 18:28 1

摘要:1985年初夏,全国高考的考场刚刚安静下来,巩俐也是这群考生中的一员,她参加的是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目标是考进艺术院校,追逐成为演员的梦想。几天后成绩公布时,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她的分数比艺术院校的录取线整整低了11分。

差11分,她却逆袭进了中戏

1985年初夏,全国高考的考场刚刚安静下来,巩俐也是这群考生中的一员,她参加的是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目标是考进艺术院校,追逐成为演员的梦想。几天后成绩公布时,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她的分数比艺术院校的录取线整整低了11分。

就在巩俐的名字险些从录取名单上消失的时候,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办公室里却发生了一场不寻常的讨论。她的高考分数虽然没达到标准,但她在之前的面试环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面试是在高考前几个月进行的,巩俐站在考场中央,面对几位老师的目光,表演了一段指定的片段。

她的动作自然流畅,眼神里透着一股特别的灵气,连负责记录的老师都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招生组的老师们核对完她的资料后,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决定不能就这样放弃这个考生。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取出纸笔,开始认真起草一份报告。

老师们在报告里详细记录了巩俐在面试中的表现,特意强调,艺术院校的招生不能只盯着分数看,更要看重考生的才华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份报告完成后,被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送到上级主管部门——文化部艺术教育司的办公桌上。文化部的工作人员在审核时,显然被中戏老师们的诚意和理由说服,决定给这个差11分的考生一个机会。

没过多久,一封盖着中央戏剧学院红章的通知书寄到了巩俐手中。那年秋天,巩俐背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火车缓缓驶进北京站,她提着箱子下了车,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中央戏剧学院的校门口。

《红高粱》:一炮而红的起点

1987年,巩俐接到了《红高粱》的拍摄邀请。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由张艺谋担任导演,拍摄地点选在了山东高密一带。《红高粱》的拍摄过程并不轻松,剧组在烈日下忙碌了几个月,巩俐每天穿着粗布衣服,顶着风沙完成一场场戏。

影片完成后,1988年2月,《红高粱》被送到第38届柏林电影节参展。评审团最终将金熊奖颁给了这部作品,这也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巩俐作为主演,虽然不是直接获奖者,但她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年轻的中国演员。

《红高粱》的成功让张艺谋和巩俐的合作迅速延续。1989年,他们推出了《代号美洲豹》,虽然反响平平,但紧接着1990年的《菊豆》再次掀起波澜。这部电影入围了第6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巩俐在片中饰演一个被命运压迫却不屈服的农村妇女,表演细腻而震撼。

1991年,她和张艺谋又合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银狮奖,巩俐的名字进一步传遍海外。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更是一鸣惊人,她凭借这个角色摘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演员。这部电影还拿下了金狮奖,让中国乡土题材电影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1993年,她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成为首位获此曝光的华人演员。

1989年,她和张艺谋的恋情公开,两人从片场走到生活,成了娱乐圈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感情伴随着合作不断升温,但到了1995年,一切戛然而止。那年,他们完成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拍摄。这部电影以上海滩为背景,巩俐饰演的小金宝是个风情万种却命运悲惨的歌女。影片杀青后,张艺谋宣布与巩俐分手,结束了八年的情感与合作。

“私生子”风波:真相背后的温情

2003年夏天,巩俐从国外飞回北京,落地时身边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男孩戴着助听器,走路时紧紧攥着她的衣角。第二天,各大娱乐报纸的头条被“巩俐私生子”的标题占据。照片里,男孩瘦小的身影和巩俐并肩而行,成了媒体争相解读的焦点。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们四处打听男孩的身份,各种猜测甚嚣尘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追问,巩俐始终保持沉默,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公开澄清。这件事成了当年娱乐圈的一大悬案,直到12年后真相才浮出水面。2015年,巩俐参加《鲁豫有约》录制,在节目中首次提到这个男孩。她眼眶泛红,说:“这孩子叫高炘,是拍《漂亮妈妈》时遇到的聋哑儿童。”

故事得从1999年说起。那年,巩俐接下电影《漂亮妈妈》的拍摄任务。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单亲母亲和聋病儿子的故事,她饰演母亲孙丽英。为了让角色更真实,她提出要找真正的聋哑儿童出演儿子,而不是用普通演员替代。剧组联系了北京市聋哑学校,经过筛选,找到了七岁的高炘。

这个男孩刚做完人工耳蜗手术不久,第一次见面时,高炘坐在教室里,巩俐递给他一张纸和一支笔。他低头写下“我想当飞行员”几个字,字迹工整,纸上没有一点涂改。巩俐接过纸看了看,点了点头,决定就是他了。拍摄从1999年夏天开始,持续了几个月。巩俐每天比剧组规定的时间早到两小时,带着高炘玩拼图游戏。

拍摄过程中,有一场母子吵架的戏定在下午进行。导演喊“开始”后,巩俐按照剧本提高了嗓门,高炘站在她对面,愣了几秒后突然挣脱她的手,跑出了镜头范围。他躲进道具间,背对所有人,肩膀微微抖动。剧组停下拍摄,巩俐跟过去,发现高炘正抹眼泪。他以为戏里的争吵是真的,害怕巩俐真的生气了。

1999年秋天,《漂亮妈妈》杀青,剧组在片场举行了简单的收工仪式。那天,高炘抱着巩俐送他的一架玩具飞机模型,走到她身边。他抬头问了一句:“以后还能叫你妈妈吗?”《漂亮妈妈》后来在2000年上映,巩俐凭此片拿下第24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而高炘的表现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孩子。

超越血缘的母爱:26年的陪伴

2000年春节,巩俐特意安排了一次广州之行。她带着一套崭新的《百科全书》,坐火车南下,找到了高炘的家。巩俐注意到,高炘平时写字只能趴在床上,连一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她离开广州回到北京后,立刻联系朋友,托人订购了一套特制的课桌椅,专门送到高炘家中。从那以后,她开始定期汇款给高炘的家庭,资助他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2004年,她接拍了电影《爱神》,这部由三段式短片组成的作品在当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巩俐出演了其中一段,凭借细腻的表演,和其他主创一起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颁奖当晚,庆功宴在威尼斯的一家餐厅举行,巩俐收到了一条来自高炘的短信。短信里写着:“妈妈拿奖杯的样子像超人。”那年高炘11岁,已经学会用手机发消息。

2005年,巩俐接下好莱坞大片《迈阿密风云》的拍摄任务,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但那年夏天,高炘即将升入初中,入学仪式定在8月底。巩俐向剧组请了假,从美国飞回中国,赶到广州参加仪式。她站在学校礼堂外,看着高炘穿上新校服,正式成为初中生。2015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新生报到日,高炘考上了航空工程专业。

外界很少知道,她曾在2008年推掉了一部好莱坞大片《007:皇家赌场》的邀约。那年高炘面临中考,考试时间定在6月,恰好与电影的拍摄档期冲突。巩俐接到邀请后,仔细核对了时间表,最终谢绝了制片方的提议,留在中国陪高炘复习迎考。

事业巅峰与低调的母爱

2014年,张艺谋筹备电影《归来》,这是他继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后与巩俐的首次再度合作。拍摄前,张艺谋和编剧讨论剧本时,决定加入一场女主角使用手语的戏份。这场戏安排在影片中段,巩俐饰演的冯婉瑜用手语与女儿交流。她在片场练习时,手势流畅自然,因为这些动作是从高炘那里学来的。

多年来,巩俐为了和高炘沟通,学会了基本的日常手语,这场戏也成了她和高炘关系的某种延续。《归来》于2014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随后在国内上映,巩俐的表演获得一致好评。

2015年巩俐凭《归来》横扫金马奖和金像奖,这些成就让她成为国际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与此同时,她对高炘的支持从未停下。2015年北航新生报到后,高炘开始大学生活,学习航空工程的同时,还加入了空手道社团,几年后拿到了黑带认证。

巩俐每次回国探望他,都会带回他在学校获得的奖杯和证书。2018年,高炘制作了一个航天模型,作为礼物送给巩俐,这个模型后来被摆在她巴黎家中的书房里。如今,巩俐定居巴黎,她的书房成了高炘成长的见证。架子上放着他的空手道奖杯和航天模型,窗台上还有一架褪色的玩具飞机,那是1999年《漂亮妈妈》杀青时她送给高炘的礼物,26年后依然保留着。

外界对巩俐和张艺谋合作的关注从未停止。2014年《归来》上映后,媒体多次追问两人为何在1995年后多年不再合作,又在2014年重聚。一次发布会上,记者抛出这个问题,巩俐听完后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指向观众席,说:“我现在要当好妈妈这个终身角色。”这句话指向她和高炘的关系,也表明了她对生活的选择。

参考资料:[1]李媛.巩俐在影视中的表演真实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2):116-116

来源:混沌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