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06年的春晚舞台上, 一群小朋友打扮成小羊羔的模样, 推着一辆马车,载着一家三口,唱响了《吉祥三宝》。
在2006年的春晚舞台上, 一群小朋友打扮成小羊羔的模样, 推着一辆马车,载着一家三口,唱响了《吉祥三宝》。
平凡温馨的歌词,平稳欢快的旋律, 一家三口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瞬间戳中无数人的心脏。
全球的同胞几乎都被这首歌感动了, 这首歌自然也红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歌曲的爆火,演唱者布仁巴雅尔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17年后再看他们,却只留下一声叹息。
尤其是,本来这首歌是布仁老师写给自己的女儿诺尔曼的,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登上春晚舞台的,却是侄女英格玛。
如今,她们也都早已长大成人,当初被交换了人生的她们,究竟过得怎么样了?
1
1960年,布仁巴雅尔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
因为名字比较长, 身边的人都叫他布仁。
他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布仁从小在草原上长大, 继承了蒙古族能歌善舞的优良传统,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文艺天赋。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 内蒙古草原上, 大多数都是粗犷的汉子,可布仁却是个例外。
他从小就性格内向, 腼腆害羞,即使拥有一副好嗓子,也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演唱。
上中学时,学校里举办了一场歌唱比赛,布仁很想参加, 可一想到要在全校同学面前唱歌, 他又有些退缩。
幸好哥哥跟他在同一个学校。
哥哥知道弟弟的性格, 但又不忍心让他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于是自作主张替他报了名。
等到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哥哥才告诉他这个消息。
没办法,赶鸭子上架,布仁只能硬着头皮参赛。
可在后台等待的时候,由于害羞,他又退缩了,迟迟不敢上台,主持人在台上叫了好几遍他的名字,他都不敢出现。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背后突然出现一双手,猛地一推,将他推到了舞台中央。
就这样, 布仁才勉强完成了演唱。
不过,别看布仁平时害羞,但只要开始唱歌,他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非常自信,非常优秀。
毫无例外,布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而第二名,则是一个可爱的女生。
领完奖回教室的时候,布仁又看到了第二名的女生。
女生和朋友们也注意到了他。
朋友们故意说道:“乌日娜, 你看你,非要多管闲事,让人家把你的第一名抢走了吧。”
布仁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刚才把自己推上台的,正是这个第二名的女孩乌日娜。
布仁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平时害羞的他, 现在居然想主动跟乌日娜说话。
他鼓起勇气,走到乌日娜面前,本想感谢她帮助了自己。
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开口,乌日娜就抢先说道:“你唱得确实不错,不过我也不差, 下次比赛我一定会赢你的。”
乌日娜是鄂温克族人,同样在草原上长大, 同样地能歌善舞。
每次学校里举办唱歌比赛,从海选开始,大家就开始打赌,赌这次的冠军是布仁还是乌日娜。
毫无疑问,冠军每次都在两人中间产生。
也正因为这样,布仁和乌日娜越来越熟,但两人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没怎么说过话。
直到有一次,学校要选出几个最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比赛。
为了增加胜算,学校让布仁和乌日娜合作,以男女搭档的形式出现。
没想到两人合作的效果出奇地好。
布仁的嗓音温暖醇厚,乌日娜的高亢明亮,两人一唱一和,配合的天衣无缝。
借着这个机会,两人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乌日娜在说,布仁只是安安静静地听着。
没过多久,布仁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活泼热情的女孩。
但是,由于害羞,再加上当时她们年龄也不大, 他始终没有开口表白。
没想到这一耽误,他们就毕业了。
刚一毕业, 布仁就被县文工团选中,成了一名独唱演员。
布仁多才多艺,不仅歌唱得好,乐器更是不在话下, 什么马头琴,蒙古长调等等,他都信手拈来。
由于工作繁忙, 布仁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渐渐也就和乌日娜断了联系。
两人有将近五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
在县文工团工作了几年后,团里的领导们觉得布仁一直待在这里屈才了, 于是建议他报考呼伦贝尔艺术学校。
布仁也不负众望, 以优异的成绩进大学深造。
他没有想到,大学里,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他。
2
刚进大学不久,布仁就参加了学校里举办的校园歌手大赛。
经过几年的磨练,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害羞到不敢上台的小男孩了。
没想到在比赛后台,他居然遇见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女孩乌日娜!
两人一见如故,开心地聊了起来。
布仁这才知道,原来乌日娜也考进了这里。
两人都感叹着缘分妙不可言。
布仁突然来一句:“冥冥之中,是我的心指引我到这里来的。”
虽然说的很含蓄,但乌日娜却听懂了。
一想到布仁害羞的性格,乌日娜觉得,他能这样隐晦地表白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她主动对布仁说:“我想追你,可以吗?”
布仁被她的直截了当搞得不知所措,害羞地点了点头算作回答。
两人总算是正式走到了一起。
他们约会的方式也跟一般情侣不一样, 别人都是一起逛街看电影。
他们却是找块草坪,布仁弹琴,乌日娜唱歌;或者布仁唱歌,乌日娜跳舞。
两人琴瑟和鸣,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有一次放寒假, 两人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布仁思念乌日娜,决定去找她。
可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 更何况他们都住在草原上,普通的交通工具根本不管用。
又因为内蒙古地广人稀,所以相互之间见一面很困难。
可是对乌日娜的思念压过了一切, 布仁决定骑马去见心上人。
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路上行人很少,布仁一个人骑着马往乌日娜家里赶。
等他赶到时,乌日娜一家正在门口准备烧柴做饭。
看到浑身是雪的布仁,乌日娜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乌日娜的家里人看到这一幕,也都在心底默默认定了布仁以后就是他们家的女婿。
毕业后,他们又被一起分到了呼伦贝尔艺术团,继续着这种神仙日子。
不过,乌日娜并不满足于现状,她想去中央民族大学进修,因此一直在努力备考研究生。
其实这是跟布仁重逢之前乌日娜的想法。
跟布仁在一起之后,乌日娜的想法就变了。
因为她觉得,要是自己真的考上了, 那就得去北京上学, 那不就意味着她要和布仁分开了吗?
所以,乌日娜非常纠结, 好多次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还是布仁一直在身旁鼓励她:“有梦想就应该去追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布仁的鼓励下, 乌日娜重整旗鼓,一鼓作气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从此两人开始了异地恋。
那个时候,通讯并不发达, 两人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思念。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乌日娜正满心欢喜地准备着团聚。
没想到老师却找她谈话。
老师对她说:“你非常优秀,可以留在学校里任教,这样能为蒙古音乐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深思熟虑, 乌日娜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继续留在北京。
但这也意味着她和布仁还要继续异地恋。
布仁非常理解女友的选择, 还鼓励她要好好工作,不要因为两人不在一起就伤心。
但他自己心里却始终有一点担忧。
布仁觉得,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工团演员,而乌日娜的工作不知要比自己好多少倍,前途也更明亮。
自己要是继续跟她在一起,可能会拖乌日娜的后腿。
于是,他请了几天假, 打算亲自去北京,当面跟乌日娜讲清楚。
乌日娜听说了他的来意后,非常难过,她这才知道,男友也是需要安全感的。
于是乌日娜主动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以便让布仁安心。
两人婚后没多久,中央电视台蒙古语频道打算招聘一名主持人。
要求既要会蒙古语,也要会普通话,同时还要担任一些采访和出外景的工作。
布仁正好符合所有的条件,于是顺利被录取。
这样, 两人终于结束了异地恋,在北京开始了正常生活。
没过多久,两人的女儿诺尔曼出生。
然而,诺尔曼的出生,并没有给家人带来欢乐, 反而让他们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
因为诺尔曼出生的那天,她的爷爷,也就是布仁的父亲,刚好因病去世。
家里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根本没有心情为新生命的到来感到喜悦。
又因为当时两人的工作都比较繁忙, 所以诺尔曼刚一出生, 就被送到奶奶家, 由奶奶照顾长大。
为了纪念爷爷,诺尔曼在三岁之前从来没有过过生日。
直到她快要上学时,父母才把她从老家接到身边。
乌日娜工作繁忙, 无暇顾及家里,布仁就承担起了照顾女儿的责任。
小孩子的好奇心非常旺盛,诺尔曼常常指着家里的家具问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布仁从来不会感到厌烦,相反,他为女儿能有这么大的好奇心感到非常欣慰。
在与女儿的相处中,布仁突发灵感,将自己和妻子以及女儿的日常对话写成了一首歌。
而这首歌,就是著名的《吉祥三宝》。
3
歌曲录好之后,布仁将它拿给朋友们听。
朋友们都被歌里洋溢着的浓浓亲情所打动,建议他将歌曲推广。
在推广的过程中,正好被春晚导演郎昆听到了, 于是邀请布仁一家在春晚舞台上唱响这首歌。
可是,那个时候,两人的女儿诺尔曼年龄已经大了,早已经过了童声的年龄,不适合再演唱这首歌了。
乌日娜觉得,自己的小侄女, 弟弟家的女儿英格玛更适合,于是夫妻俩决定带着她一起上春晚。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也直接改变了布仁和乌日娜,以及小侄女英格玛的命运。
通过这首歌, 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蒙古族的音乐, 布仁和乌日娜也通过各种方式,将民族音乐推向全世界。
英格玛则留在北京上学, 乌日娜将她当做亲女儿看待,大学刚一毕业就结婚生子,生活非常幸福。
而布仁和乌日娜真正的女儿诺尔曼,则继承了父母优秀的音乐细胞,一直坚持做自己的音乐,还曾去国外留学。
留学回来后,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一直坚持推广民族音乐。
除了女儿和侄女外,乌日娜和布仁还有一个儿子。
在一次公益演出中,布仁和乌日娜认识了一个名叫乌达木的小男孩。
他嗓音很好,非常有音乐天赋,但却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乌达木也成了孤儿。
乌日娜和丈夫听说了他的遭遇后,不忍心他的才华被埋没,于是收养了他。
夫妻俩对乌达木视如己出,还送他去国外专门学习音乐。
本以为一家四口能像歌里唱的那样,一直幸福下去。
可是2018年,布仁老师突发心梗, 猝然离世,年仅59岁。
由于他离开的太过突然,家里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尤其是妻子乌日娜,在葬礼上泣不成声,久久不愿离去。
丈夫去世后,三个孩子每天都会轮流过来探望她。
乌日娜作为老师,培养了不少著名的歌手,桃李遍天下。
许多学生也会经常过来探望她,并且抢着帮她干家务,比如说会帮她打好水,或者把家里坏了的东西修理一下。
在孩子们的陪伴中,乌日娜渐渐走出了伤痛。
只不过,她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也很少参加演出,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待着。
毕竟,那个能跟她默契十足,琴瑟和鸣的人已经不在了。
但无论如何, 还是希望乌日娜老师能一直健康平安。
来源:小飒妈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