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1980年,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引进中国荧屏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1-30 22:31 8

摘要:“记得当时正上小学,每个星期最期盼的就是电视放敢死队的时刻,一听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的片头曲响起,浑身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说不清为什么,或许紧张激动皆而有之!十六集他们挑起德意士兵混乱后戛然而止,当时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1980年,美国电视剧《加里

1992年《加里森敢死队》重回中国,停播理由:没多少艺术价值!

“记得当时正上小学,每个星期最期盼的就是电视放敢死队的时刻,一听到‘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的片头曲响起,浑身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说不清为什么,或许紧张激动皆而有之!十六集他们挑起德意士兵混乱后戛然而止,当时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1980年,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引进中国荧屏,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二战中后期,美陆军情报部加里森中尉带领一支由监狱犯人组成的敢死队,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整部电视剧共拍摄了26集,单集片长60分钟,在美国本土反响平平的《加里森敢死队》竟然于引进中国后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风靡一时。
时至今日,许多当年的观众已经从小朋友长大为中年人,却仍对其念念不忘。不过,观众的念念不忘或许还有着遗憾的魅力:当年《加里森敢死队》只在电视上播到第16集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众:本剧播放完毕。
你知道《加里森敢死队》中途停播的背后究竟有何故事吗?

引进
1958年,中国电视事业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第一台国产黑白电视,同时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
从此之后,电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不再是天外来物,但中国电视事业真正的开始蓬勃发展,还是要等到改革开放的初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几家人围挤在一台小小黑白电视机前的时代场景逐渐消失,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彩色电视。
同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大多数人开始习惯通过电视了解天下事和丰富娱乐生活。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播,到今天,已经陪伴观众四十多个春秋的《新闻联播》仍然是人们了解国家和世界大事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在1980年开始拍摄、1981年首播,在此之前,因为拍摄设备的简陋,电视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都引进自国外。
第一部引进的电视剧叫作《大西洋底来的人》,而第二部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这两部电视连续剧的制作方都是美国,它们的播出都在美国本土不温不火,而到中国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长达三十年不正常状态被打破,双方开始积极地进行交流,当然,影视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交流手段。
在《加里森敢死队》之前,1977年引进的《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一部科幻冒险片。
即便它只有一些简单的特技、模型、画面拼接,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影子,但于当时的中国观众而言,科幻元素依旧是使得这部剧引进之初就备受追捧的重要因素。

这是一部十分“干净”的科幻片,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色情与暴力,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洋研究所,男女主角是生死相依的好伴侣。
这样的故事结构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是易于接受的,所以因为这部电视剧,观众对于美剧产生了许多好印象,这造成了《加里森敢死队》在未播出前就已受到空前的关注期待。
播出
时间退回到1980年10月,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热播三年后,万众期待的第二部引进美剧《加里森敢死队》闪耀登场。
《大西洋底来的人》能够大受欢迎是因为其中新奇的科幻元素,那么《加里森敢死队》的风靡又有何引人入胜之处?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刚从单一的价值观中走出,面对着一部极大冲击认知和价值观的作品时,不同年龄的人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而这部作品将受到空前的关注和讨论也是必然的。

年纪稍长的成年人,他们从前所看过的影视作品多来自苏联,主角都是保尔·柯察金式的正面英雄。
影片主题只会是惩恶扬善、匡扶正义、保家卫国,坏人一定会被绳之以法,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几乎全是出身寒微、通过自身努力保家卫国的正面英雄。
当电视上出现一群监狱里的失足青年也成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时,他们的传统观念被颠覆了,于是绝大多是抗拒和不相信的。
但青年人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当因知青回城而出现的大批城市待业青年看到《加里森敢死队》时,心中流露出的却是由衷的向往和羡慕。
同时,这部电影来自于发达国家美国,在当时那是一个人们不了解、但充满许多美好幻想的世界,对《加里森敢死队》的追捧某种程度上是对外来文化的时尚崇拜。

1979年,城市待业人口到达建国以来待业人数最高值,哪怕是在北京,每2.7户居民中就有一人浪荡在胡同口,且大多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到1980年知青返城,青年待业问题更为严峻。
这些青年在现实中无所事事,又选择以放荡不羁和惹是生非作为保护色来掩饰无所事事的不安与自卑。
但他们的内心极度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将自我投射在了《加里森敢死队》中这群放荡不羁却屡建奇功的失足青年身上,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如他们一般成为英雄。
于是大批的失业青年开始了对《加里森敢死队》进行狂热模仿,这种模仿甚至不是只有台词、动作,而是将他们的行为也一并模仿到现实生活中。

可是,《加里森敢死队》毕竟是虚构的电视剧,毕竟电视剧中的这群英雄都曾是罄竹难书的罪犯,他们的行为是暴力的、不道德的、违法的,青年们在现实中如此模仿,只能将自己送进监狱,而不能成为英雄。
停播
《加里森敢死队》这部电视连续剧可谓命途多舛,在美国,这部剧初始的制作原因只是为了填补《战争》的下档之后的空白期,甚至播出之前就决定:
如果观众不满意就将它撤档来播放《战争》的续集,播出之后又因为越战使得美国社会反战情绪高涨,因此以战争为背景的《加里森敢死队》被一名议员在国会上提名,致使这部电视剧没能够追拍续集。

在中国,这部引进电视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随之而来的便是刮起了青少年们对片中的失足青年竞相模仿的风潮,小学生们学飞刀、年纪更大的就学偷盗、斗殴,一时间社会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导致了《加里森敢死队》被拦腰停播。
电视台的停播并没有消退《加里森敢死队》在中国的热度,反倒是添了一把柴,火烧得更旺了。
不明所以的观众纷纷写信到电视台询问,只要随便走进街上一家录像厅,可以看到空气混浊、空间狭窄的录像厅里挤满了青年人,而里面一定在播放着《加里森敢死队》。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后,电视剧的教育意义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消费意义的蓬勃,当人们不再刻意地追求能在电视剧中学到什么时,确实创作的空间更为自由了。

创作者可以在作品中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与故事,观众能观看的影视题材越来越丰富多样,促进着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
但这样的发展却未必尽善尽美:
一方面观众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力并没有提高,既以“三观”来要求主角,认为主角一定是好人,同时又会被“三观不正”的人物所吸引,因为那样的角色更多面、更饱满,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人物创作背后的讽刺意味;
一方面出品方急功近利地只推出观众爱看的内容,而不考虑其对观众的现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容易重蹈覆辙当年因《加里森敢死队》模仿而造成社会治安混乱的问题,且作品越来越粗制滥造,只满足观感刺激。

1992年之后,停播十多年的《加里森敢死队》未播内容才重回中国荧屏,而停播理由也公之于众:“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电视和电视剧的影响力虽然在近年来受到了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但其影响力依旧不容小窥。
美国式的英雄是否真的适合中国?
从《加里森敢死队》的停播就应该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可是四十年过去,美国式英雄依然享受着中国观众的追捧,而我们的影视作品中,中国式英雄却太少、形象也太单薄,怎样才能使得中国式英雄能够像美国英雄一般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今日的影视行业创作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赵贺澜

来源:影视速看打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