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热播的警匪题材电视剧《黄雀》中,赵滨饰演的中年反扒警察李红旗,以“一地鸡毛”的生活困境和“站好最后一班岗”时的悲壮牺牲,成为观众心中的意难平。从《对手》里暖心而克制的丈夫陈华,到《黄雀》中坚韧里透着幽默的李红旗,赵滨延续了对复杂多样的普通人的细腻诠释。
近期热播的警匪题材电视剧《黄雀》中,赵滨饰演的中年反扒警察李红旗,以“一地鸡毛”的生活困境和“站好最后一班岗”时的悲壮牺牲,成为观众心中的意难平。从《对手》里暖心而克制的丈夫陈华,到《黄雀》中坚韧里透着幽默的李红旗,赵滨延续了对复杂多样的普通人的细腻诠释。
在赵滨看来,无论是陈华还是李红旗,都承载着中国人骨子里珍贵的特质——“普通人的不普通”。这种特质并非刻意拔高,而是藏在生活的细节里:李红旗嘴上说着辞职,却在关键时刻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看似被生活击垮,却用幽默消解苦难,用日常行为传递温情。正是这种“根上的火种”,让角色脱离了脸谱化的英雄形象,成为真实可感的“身边人”。
赵滨饰演反扒警察李红旗。
角色
一颗糖、一件皮衣,让李红旗落地生根
《黄雀》的创作团队与《对手》一脉相承,编剧王小枪与导演卢伦常擅长以细腻笔触剖解人性。剧中李红旗的困境:家庭危机、健康问题、职业倦怠等等,无一不是现实里中年人生活的真实缩影。剧中有场戏是李红旗和追债的人一起观看《外来媳妇本地郎》,这跟后来他和郭鹏飞(郭京飞饰)聊起自己过往经历的情节形成了微妙的互文,也成为解读角色的一把钥匙。赵滨认为这正是编剧王小枪落笔细腻深刻之处。李红旗与妻子的关系实际上是《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反面——“本地媳妇外来郎”。他渴望安定的生活,却因为“外来郎”的身份以及债务危机始终缺乏安全感。
赵滨对李红旗的塑造并未止步于展现困境,他通过一颗糖、一件皮衣、一场场即兴的对手戏,让角色的坚韧与柔软自然流淌,呈现出普通人的不普通。剧本提到李红旗有低血糖,因此随身携带糖果。至于具体带什么样的糖,拍摄时导演让演员自己定。赵滨选了大白兔奶糖,不仅因其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因为它暗含了角色的情感内核:一个中年男人兜里揣着“孩子气的糖”,既可能是对妻子的怀念,也是他内心柔软一面的外化。拍摄中,赵滨不断丰富这一细节:与郭鹏飞刚认识就很自然地分了两颗糖、追捕“四眼”牺牲时奶糖从兜中掉落……一颗糖,串联起角色的温情与悲壮。
剧中,李红旗皮衣的穿与脱也有赵滨的想法在其中。他为李红旗梳理了一条外在与内心互为映照的心理线:前期李红旗穿着皮衣,是不想让同事们察觉他过得不好,试图用硬朗的形象掩盖生活的狼狈;辞职风波后,花姐给他派了活,他又换上抓贼时常穿的衣服,那是沉下心来打算好好完成任务;最后一战前,他又重新穿上了皮衣,甚至还剃了胡须,以最体面的姿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种造型变化不仅让角色层次分明,也让观众感受到他“根上的坚守”。正如网友评价:“狼狈遮不住他的帅气,生活的风雨浇不灭他的幽默。”
李红旗警觉地观察车站动态。
合作
好的创作氛围让演员碰撞出好的表演
剧中,李红旗与郭鹏飞(郭京飞饰)、花姐(郭柯宇饰)的关系是《黄雀》的另一大亮点。李红旗和郭鹏飞,一个是本地反扒警察中的佼佼者,另一个是外地来的反扒专家,初见面互相“飞眼”的时候还有点男人间的竞争感。随着案情的进展,两个一身病痛的中年警察气喘吁吁地一起抓贼,也见证了各自生活中最狼狈的一面,又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赵滨将二人的关系比喻为“火种与火焰”:李红旗是深埋于灰烬中的火种,郭鹏飞的热忱将他重新点燃。“所以观众在剧中会看到李红旗从前期的疲惫变成后期的兴奋。”
反扒大队的队长花姐和李红旗既是上下级关系,两人年轻时还谈过恋爱,后来各自组成了家庭。因此,两人的关系相较于普通上下级更加复杂,因为还有一层“前恋人”的身份在。如何拿捏表演的分寸,对演员是一大挑战。赵滨和郭柯宇把这种复杂的关系演绎得非常到位,既有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也有互相关心的细节,比如李红旗会自然地从花姐碗里舀一勺肉吃,花姐也会递给他红花油治伤。赵滨表示:“首先是小枪老师的剧本好,好就好在并没有特别表现这两人的复杂感觉,给了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我和柯宇都是走内心的一类演员,先把角色的内心充盈,表演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了。”
赵滨提到,《黄雀》的每一个演员,大家会提前把角色在心里过很多遍,因此合作起来互相给予、一拍即合。他说,要感谢整个团队共同创造了一个好的创作氛围。“我们这个组从制片人、导演、小枪老师(编剧)到演员都热爱创作。加上之前也合作过,彼此已经建立了信任感,合作起来很有安全感,减少了很多沟通的成本。创作的氛围很浓,也很快乐。”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