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4月才开始,70岁的张国立就以这样的方式,败光观众缘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10 14:15 4

摘要:当70岁的退休教授在医院走廊高喊“上天让我住院就是为了与你相遇”时,弹幕飘过的不再是感动而是“快打胰岛素”。

文|在望

编辑|南烛春之晚

究竟该如何评价《我的后半生》呢?

或许用老年版《小时代》来形容会更加贴切。

2013年《原乡》里张国立演绎的思乡老兵让无数人落泪;

2025年《我的后半生》里同一位演员的“老房着火式”恋爱却让观众直呼救命。

当70岁的退休教授在医院走廊高喊“上天让我住院就是为了与你相遇”时,弹幕飘过的不再是感动而是“快打胰岛素”。

这部号称聚焦老年情感生活的现实题材剧,究竟如何把黄昏恋拍成了大型夕阳红社死现场?

《我的后半生》一开篇,就是一场葬礼。

某大学退休教授沈卓然(张国立饰)的老伴去世,亲朋好友都来参加。

老沈表现得十分悲痛,恨不得和老伴一同而去。

为了让老沈尽快走出悲痛,朋友苟秉强建议他再找一个老伴。

老沈的亲家母孙宝琴看不下去了,双方产生了争执。

哀乐响起,老沈被人搀扶着对老伴的遗体做最后的告别。

此时孙宝琴的手机铃声一并响起,铃声居然是《好日子》。

老沈一时急火攻心,晕倒在地。

可以说,这一段的“黑色幽默”渲染得十分到位。

时间切换到一年之后。

老沈依旧郁郁寡欢,整天对着亡妻的照片诉说哀思。

身边的人害怕他得抑郁症,都劝他再找一个老伴。

但老沈不听,在中秋晚会上,他再次晕倒。

然后,一直郁郁寡欢的老沈就和照顾他的护士看对眼了。

这个俘获老沈芳心的护士是谁呢?

就是杨童舒出演的护士长连亦怜,人称“高干病房一枝花”。

亦怜和老沈的经历相似,伴侣早早亡故。

老沈迅速走出悲痛,开始迎接崭新的明天了。

亦怜对老沈的照顾十分周到,老沈也将亦怜放在心上。

当亦怜遭遇病患家属迁怒时,老沈还上演了一场英雄救美。

但是,亦怜作为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长,面对病患家属闹事这种事情居然会手足无措,还要依靠门外汉来解围,这刻画实在有些离谱。

帮助亦怜解围后,两人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之后,老沈还写藏头诗向亦怜表白。

小护士还在一旁推波助澜,全医院都嗑他们的CP。

紧接着,还上演了一场老沈在医院当众向亦怜表白的戏份。

“上天让我住院就是为了与你相遇。”

这场戏真的是让观众尴尬得直扣脚趾。

亦怜欣然答应,然后就拎包入住,直接和老沈开始了同居生活。

这进展速度,比坐火箭还快,完全不给观众缓冲的时间。

这就会让人觉得他们的感情如同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根基。

从丧妻到热恋仅用三集的节奏,编剧以倍速方式处理的情感转折,使鳏夫情深的人设瞬间崩塌为“老来俏”。

更致命的是,导演一直在努力刻画“黄昏怜”的美好,试图拍出老沈和亦怜的反差萌,但观众看到的只有“辣眼睛”。

因为两位演员的年龄实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鸿沟。

《我的后半生》的剧情几乎都透露着“刻意”。

老沈与亦怜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同居,这进展实在太快。

导演太过刻意刻画两人的“命中注定”,却显得过犹不及。

他们在床上手牵手,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俨然一对恩爱鸳鸯。

但此时飘过的弹幕都在说着“辣眼睛”。

老沈今年70岁,亦怜50岁。

而且亦怜保养的很好,老沈则老态龙钟。

光从外貌看,两人存在代差感,缺乏情侣之间的和谐感,很难让观众代入。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黄昏恋往往是含蓄的。

因为老人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往往形成了内敛、沉稳的性格,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激情和冲动。

但导演却将年轻人的恋爱模式生拉硬扯般地套用在黄昏恋上。

老沈不仅送亦怜蕾丝睡衣,情到深处时,他们还会旁若无人地拥吻。

70岁教授送50岁护士蕾丝睡衣的视觉冲击,堪比在养老院开夜店;

卧榻上十指相扣的慢镜头,让观众患上“浪漫PTSD”。

为了让亦怜开心,一个70岁的老头跑到健身房撸铁,让年轻人也自愧不如。

黄昏恋当然可以浪漫,但浪漫有许多种表达方式,绝对不应该是对青春偶像剧的拙劣复制,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小时代》翻版呢。

导演显然错把黄昏恋当青春剧拍。

《我的后半生》想要通过老年人亲密戏份来标新立异也没问题,但最后依旧落入了“黄昏恋必涉利益”的俗套中。

亦怜人设割裂

亦怜前期表现得温柔体贴,对老沈百般照顾,俨然一副贤妻良母的形象。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又表现出另一副模样。

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大医院护士长,她本应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经济能力。

但在剧中,她表现的十分功利,一心惦记着老沈的房产。

以至于让观众觉得:她和老沈同居,就是为了房子。

在还没有领结婚证的情况下,她居然张嘴就要把老沈家的房本改成她儿子的名字。

并且,老沈的儿子身体健康,思想开明,而她的儿子患有慢性肾炎且性格自闭。

试问哪个正常人会在婚姻还没成为定数的时候提出这种要求呢?

为了让儿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亦怜不惜利用老沈的人脉和资源,将亲情与利益挂钩。

当老沈拒绝将财产转移到她儿子名下之后,她不惜通过冷暴力等手段逼老沈就范。

老沈依然不从,之后两人关系破裂。

最后,亦怜迅速找到了新的归宿,嫁给了一个86岁且卧病在床的房地产大亨。

亦怜严重割裂 ,这种不合理的人设塑造,让观众无法对角色产生认同感,也难以理解剧情的发展。

这究竟是单亲母亲的无奈,还是剧情传达的价值观有问题?

老沈作为退休教授,在学校有着相当高的人气。

那场面,学生们都要排队要签名,堪比明星见面会。

导演为了表达老沈的“德高望重”,实在太过刻意。

剧中还安排几位年轻的女大学生对老沈星星眼:

“他要是再年轻点,我都想追他!”

真是让人尴尬得脚趾头抠出三室一厅。

而相亲场景,仿佛变成了 “菜市场”。

沈卓然被包装成相亲市场的 “抢手货”,一堆年轻女性对他趋之若鹜。

这种剧情完全脱离实际,只存在于导演的臆想之中。

并且,老沈作为退休教授,还是教国文的,那么他的气质本应是儒雅的,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形象。

但在剧中,他却像个挖野菜的恋爱脑。

面对连亦怜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他不做任何思考就轻易答应,甚至为了她和家人产生矛盾,完全不顾及自己儿女的感受,完全失去了教授应有的理智和稳重 。

人家《都挺好》这样拍,是符合苏大强的人设,一个老教授总不能和苏大强一个人设吧?

这部号称聚焦老年情感的现实剧,却用青春偶像剧的剂量给黄昏恋注射工业糖精。

从《我的后半生》的争议可以看出,老年情感题材在创作中遇到两难境地。

一方面,人们呼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生活,肯定他追求爱情的权利。

另一方面,人们对老年人亲密戏份的接受程度太低,帅男靓女接吻是浪漫,老头老太亲吻就是油腻。

我们到底在反感年龄差,还是厌恶被强行喂工业糖精?

当老年情感题材陷入创作争议的旋涡,演员的表现无疑成为破局关键。

究竟什么样的演绎,既能跨越年龄偏见,又能摆脱俗套叙事?

在这样的行业困局下,张国立也被卷入舆论风波之中。

张国立的困局

近几年,张国立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老先生》被嘲“东八区的老先生们”,《坚如磐石》因为种种原因口碑扑街。

他在《我的后半生》中尽管演技依旧稳健,但始终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仅表演风格单一,在剧中的人设也不讨喜,这让他败了不少观众缘。

张国立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但近年来角色类型逐渐固化,常以 “油腻中年男” 等形象出现。

观众长期观看类似角色后易产生审美疲劳。

作为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观众可以接受他退休,也可以接受他产出速度变慢。

但观众不希望他频繁出演烂剧,最后落得一个“晚节不保”。

毕竟,我们都见证过张国立最巅峰的时刻是什么样子的。

结语

如今,《我的后半生》豆瓣评分仅5.4。

有人说罪不至此,但最多也就值一个6.5分,白瞎了如此豪华的演员阵容。

既想打破年龄偏见,又不自觉用青年审美绑架银发情感,最终呈现的“代际穿越式恋爱”,反而加深了社会对黄昏恋的误解。

真正的暮年爱情,应是洗净铅华后依然倔强绽放的生命力,而不是硬套偶像剧模板的塑料玫瑰。

部分参考资料:

豆瓣|《我的后半生》

浙江日报|当一个老头决定去爱:论现实题材浙产电视剧《我的后半生》

钱江晚报|潮剧评|浙产剧《我的后半生》:一场勇敢的“夕阳红”叙事实验

来源:南烛春之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