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门:做自己的,“破·地狱”者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7:57 4

摘要:这部影片去年犹如一匹黑马,一上映便迅速登顶香港票房冠军宝座,还凭借18项金像奖提名刷新了历史纪录,被观众赞誉为“年度灵魂震撼之作”。

昨天看了一部朋友推荐的香港电影《破·地狱》。

这部影片去年犹如一匹黑马,一上映便迅速登顶香港票房冠军宝座,还凭借18项金像奖提名刷新了历史纪录,被观众赞誉为“年度灵魂震撼之作”。

《破·地狱》是一部以香港殡仪业为背景的影片,通过主人公魏道生从婚礼策划师转行殡葬经纪人的经历,串联起生死、执念与人性救赎的深刻命题。

影片以“破除执念,尽兴而活”为核心,借道教“破地狱”仪式隐喻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引发观众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01
破除“钱执”:从物质枷锁到心灵自由


影片中,黄子华饰演的道生曾因破产陷入“赚钱至上”的执念,甚至将殡葬业视为敛财工具。

他策划的“玛莎拉蒂纸车撞灵堂”闹剧,暴露了功利主义对人性情感的漠视。

但随着他见证逝者家属的悲恸与感恩,逐渐领悟“活着就是赚到”的真谛。

这一转变也映射了现代社会的物质焦虑:人们被房贷、职场竞争压垮,却忽视了“活着”本身的价值。

现实中,“极简主义”风潮的兴起、“慢生活”理念的流行,也都是破除“钱执”的实践案例,在提醒人们回归内心的丰盈而非数字的积累。

京剧演员王珮瑜,二十多岁时,就拿了各种大奖,还当上上海京剧团副团长。

随着名利滚滚而来的,是她不断增大的欲望。

一开始她只是买些喜欢的衣服,渐渐地,她开始购入大牌包包,经常出入高档酒店。

可她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家里虽然摆满了昂贵的物件,但她的内心反而越来越累。

后来恩师知道了,把她叫来说:“不要只为生计唱戏,没有物欲,人就自由了。”

她如梦初醒,回去后就清理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此后她开始追求物质的简单,一日三餐自己做饭,平时只买平价衣服。

摆脱了欲望的枷锁后,她把生活重心转移到了京剧上,内心越来越平和快乐。

《庄子·山木》里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意思是说,人应该驾驭外物,而不应被外物所奴役。

当我们想要的越多,欲望也会不断膨胀,最终会沦为物质的奴隶。

学会约束自己,舍弃那些无谓的欲念,降低多余的需求,我们才能摆脱欲望的控制,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

物质简单了,生活也能舒心富足。


02
破除“恐惧”:拥抱生命的不确定性


道生因经济压力拒绝女友美玉的生育请求,认为“新生命是负担”,这一情节也直击了现在人们的“生存恐惧”。

现实中,全球生育率下降、年轻人“躺平”等现象,其实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投射。

而影片结尾道生与美玉牵手走向街头的画面,呼应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抗荒诞的过程中创造价值”——

接受无常,方能拥抱生命的奇迹。

思想家马一浮说:“无常就是常。”

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也许是奋力打拼的事业突然夭折,也许是在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失常,也许是一起走过大半生的老伴忽然离去……

只有当我们将一切看做是寻常,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澄澈。

曾看蔡澜先生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的旅行时的一段经历,发人深省。蔡澜先生有一次夜间坐飞机的时候,突遇气流,就一直颠。

旁边的有个澳洲的乘客一直,一直紧紧抓住座位的扶手,一直害怕,蔡澜却还一直在饮酒小酌。

气流平定后,这位乘客问他:“老兄,你死过吗?”

蔡澜听后笑了笑,当下酒杯说:“我活过。”

人生似梦,富贵如烟,只有明白人生无常,才能云淡风轻,视一切为寻常。

《菜根谭》中说:“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无论是什么事情降临在身上,持一颗平常心,守心如一,事情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就是心无挂碍,随缘自在,闻震雷而不惊,涉风波而不惧,直挂云帆济沧海。

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当我们明白了无常,一切都是寻常,生死也不过是大梦一场。


03
破除“遗憾”:超度他人亦是自我救赎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令人泪目且引人深思的情节:

一位母亲一直执着于借助科技的力量“复活”已离世的儿子,最终在道生的帮助下,她得以与儿子完成了一场特殊的告别。

而在“眼泪不可滴落遗体”的细节中,也巧妙地隐喻了生者心中那些未了的遗憾,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前行的脚步。

心理学上“未完成事件”理论认为,那些未曾表达的歉意,或是未能释怀的失去,都可能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形成创伤。

正因如此,日本出现了著名的“风之电话亭”,在那里,生者能拨打无人接听的电话,向逝去的亲人倾诉思念。

这一特别又充满仪式感的行为,能帮助人们逐步放下心中的遗憾。

而影片也传递给了观众这样的理念:

直面遗憾,并不是要否定过去所经历的一切,而是为了让生者能够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更轻盈地前行。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里,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遗憾。

有人实现了梦想,却失去了最爱的人;有人蹉跎了半生,还是过不上想要的人生……

面对这些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又该怎么办?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高赞的回答:“这一生,你只能拥有不可能无悔的人生。关于遗憾,不翻篇,你想让人生就此停滞吗?”

是啊,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没有人不遗憾,只是有人选择了放下。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车夫拉着一车瓷器,小心翼翼向前走着,但还是因为颠簸,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车夫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波澜不惊,没有做出任何停留,更不要提心疼片刻了。

路人看到车夫的态度很奇怪,忍不住询问,车夫回道:“既然已经破碎,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伤心难过,不如继续用心赶路。”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便不要再为此伤神,如若执念重重,过去便会过不去。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和过去告别,慢慢去接受自己暂时的不如意,并且带着遗憾向前走,这也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方法。

正如主持人朱广权说:“再多的遗憾也要翻篇,踏上新的征途,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

太执着于过去,最终会让未来也成为“遗憾的过去”。

所以,即便有遗憾,也请学会放下吧。

然后把时间留给未来,才能书写新的篇章。


04
破除“恶习”:打破性别偏见与传统桎梏‍


影片中,文哥受困于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起初拒绝让女儿文玥继承家业。

然而,临终之际他却改变心意,让文玥主持意义重大的“破地狱”仪式。

这一戏剧性的反转,犹如一记重锤,狠狠敲碎了顽固的“性别论”。

影片高潮时,文玥手持火剑,身姿矫健地完成仪式,这一画面极具象征意义;

代表着女性成功挣脱了长久以来被扣上的“污秽”帽子,用实际行动有力地证明了生命力的展现无关性别。

回归现实生活,诸多女性依旧深受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

“女孩子就该找份安稳工作,到岁数就嫁人”

“早点生孩子,重心得放在养娃和教育上”

“要好好照顾丈夫和公婆,当个贤妻良母”

……

诸如此类的话语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女性追求自由与梦想的脚步。

俞飞鸿在访谈节目中的观点令人深省::“不能单独把女性和男性分离开来,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样的丰富。”

深以为然。

那些不甘被性别定义的人,往往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我。

就像格斗选手张伟丽,她全然抛开大众强加给女性的柔弱标签,全身心投入到拳击、巴西柔术、泰拳、散打等各类格斗技术的钻研与训练中,终至技艺炉火纯青。

在八角笼这个强者为尊、以力量说话的赛场上,她仅用42秒便击败对手,一举成为首位夺得UFC金腰带的中国选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面对“女人怎么能这么暴力”“以后嫁不出去,还会家暴”这般荒谬质疑,张伟丽毫不退缩,霸气回应:

“女孩不该被性别框定,谁说女孩只能柔弱、相夫教子,不能强壮勇敢?也不该被职业定义,谁说格斗女孩就暴力、会家暴?”

这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尊重各自的性别,就是尊重人的自由与个性。

不被性别定义,而是冲破世俗、打破常规,去自我塑造、自我成就,自然就会活得精彩,并且拥有不负生命的意义。

人生是一趟无法折返的单行旅程,在这漫长岁月里,我们都难免被各种执念束缚,困于无形的“心狱”。

电影《破·地狱》以殡仪业为镜,照见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被金钱、恐惧、遗憾、偏见困于“心狱”,却忘了“破地狱”的本质是自我觉醒。

其实,执念并非敌人,恰恰相反,它是引领我们走向解脱与成长的隐秘阶梯。

心理学家荣格曾深刻指出:“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直到你看见它,它才能被改写。”

当我们勇敢地直视潜意识里的执念,用智慧和勇气去打破它,我们也能改写命运的轨迹。

人生一世,白驹过隙。

只有实现内心的觉醒,才能拥抱未来;唯有不断突破自我设限的藩篱,才能应对世界的瞬息万变。

当我们以无畏之心,挣脱心狱的禁锢,方能真正做到尽兴地活在当下,拥抱每一个充满可能的未来。


推倒心中高墙的人,终将走向辽阔


其实,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心也本不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给自己设下了内心的牢狱。

就像《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因爱而不得执念深重,陷入愁苦;法海执着于所谓的“佛法正道”,对妖的执念生出嗔恨;唯有小青放下胜负欲等执念,心无挂碍,回归本真。可见,执念的有无,一念之间,决定了内心是被痛苦缠绕,还是能寻得自在。

正所谓善恶仅在一念之间,成魔还是成道,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唯有放下执念,想开、看淡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获得“放下执念”的能力呢?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或许能找到答案。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困扰自己的真实情绪,看到偏执坚持背后的内心冲突和根源;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茶花香道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允许一切的发生,也就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心中的执念,放下苦痛纠缠,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成长。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放下执念,是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原谅与否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疗愈自己,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也如《肖申克的救赎》所启示的:推倒心中高墙的人,终将走向辽阔。放下执念的那天,会发现——世界从未囚禁自己,是我们终于放过了自己。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七彩人生OC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