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颜值即正义”的浪潮中,都市剧《以美之名》以冷峻的笔触切入长期被影视作品忽略的医美整形行业,成为今年春季荧屏的独特存在。这部由李少飞执导、姚晨与贾静雯等主演的剧集,以“首部医美行业剧”的标签引发热议,却未止步于猎奇,而是以现实主义视角,剖开行业光鲜表象下的伦
在“颜值即正义”的浪潮中,都市剧《以美之名》以冷峻的笔触切入长期被影视作品忽略的医美整形行业,成为今年春季荧屏的独特存在。这部由李少飞执导、姚晨与贾静雯等主演的剧集,以“首部医美行业剧”的标签引发热议,却未止步于猎奇,而是以现实主义视角,剖开行业光鲜表象下的伦理困境与人性温度。
行业双面性:女性叙事打破标签
《以美之名》的叙事核心,是医美行业在医学伦理与商业利益间的撕裂。剧中,黑诊所的“美容贷”陷阱、过度整容导致的毁容风险、网络暴力对患者的二次伤害被赤裸呈现,如先天面部肿瘤患者方婷的“保命还是换脸”抉择,直击医疗决策的重量。
而另一方面,高难度修复手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如家暴受害者的疤痕修复,又彰显了医疗技术的人文价值。
这种双面性并非虚构——主创团队历时七年深入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调研超百例真实案件,并邀请亚洲首例换脸手术主刀医生郭树忠等专家全程指导,从手术细节到伦理争议均力求真实。
与传统医疗剧的男性主导叙事不同,《以美之名》以双女主设定重构职场女性角色。姚晨饰演的乔杨是坚守底线的“毒舌技术派”,贾静雯诠释的周静雯则是深谙市场规则的整形专家。两人从医科大的同窗宿敌,到联手对抗黑医美乱象的战友,其关系演变打破了女性角色“温柔隐忍”的刻板印象。剧中许多互呛台词,既呈现专业交锋,亦隐喻女性在男性主导行业中争夺话语权的现实。这种“强强对抗”的设定,展现了女性如何以专业实力突破性别桎梏,而非依赖情感化叙事。
美的祛魅:从容貌焦虑到自我和解
剧集并未沉溺于“贩卖焦虑”,而是以思辨姿态叩问美的本质。金句“整形整的不是脸,而是心”“医生最好的脸面是把病看好”,直指社会对容貌的集体迷思。
通过家暴受害者因修复疤痕反遭网暴、先天缺陷患者追求正常生活等案例,剧集将议题升华为“美是自发需求还是社会规训”的探讨。美不能被定义,而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这种价值观与当下审美多元化思潮形成共振,传递出“女性不仅是美的追求者,更是定义者”的立场。
医疗伦理的探讨是剧集的另一重深度。医生不得不在冒进治疗与保守方案、患者心理需求与医学安全间反复权衡。例如,乔杨为患者选择高风险全切手术却因流程问题被明升暗降,咨询团队为顺应市场在商业与医德间游走。这些情节折射出医疗行业的普遍困境:当技术成为商品,医者如何守护初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李滨评价该剧为“医美行业40年来首部正剧”,认为其既揭露乱象,亦彰显医者的医疗水准与人文关怀。
《以美之名》的价值,在于以医美为棱镜,映照出当代社会对美的渴望与焦虑。它未提供简单答案,却以行业真相与人性叙事,激发观众对医疗伦理、女性成长及审美标准的深层思考。当医美日益成为大众议题,此类作品的存在,或许正是一场重塑社会共识的启蒙。
栏目编辑:黄永顺
来源:小新风间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