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迪克牛仔的歌总是和原唱有些雷同,但迪克牛仔却在唱歌时融入了不同于原唱的情感,因此爆火全国。
迪克牛仔的歌总是和原唱有些雷同,但迪克牛仔却在唱歌时融入了不同于原唱的情感,因此爆火全国。
当初,就连克林顿、奥巴马都是他的粉丝,迪克牛仔更是被广大影迷亲切地称为“老爹”!
可没想到,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迪克牛仔突然销声匿迹,甚至只能接一些商演的程度,而细究他不火的原因,发现与万梓良相似。
1959年,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取名林进璋。
谁也没想到,这个男孩日后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不过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艺名——迪克牛仔。
小时候,迪克牛仔家里开了个台球室维持生计。
可惜好景不长,10岁那年一场大火把台球室烧了个精光,家里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
为了补贴家用,他干过不少杂活——在码头检票、打扫卫生、工厂做零件。
虽然日子辛苦,但迪克牛仔却爱上了音乐,并且学会了弹吉他。
为了多赚点钱,他白天送唱片,晚上就去酒吧弹吉他,还组了个乐队,教学生弹琴。
因为年纪比其他乐手大不少,大家都管他叫"老爹"。
1996年,上华唱片要出《PUB英雄会》专辑,迪克牛仔的乐队和动力火车一起被选中。
那时候他都38岁了,长得也不帅,还不是主唱,公司压根没对他抱什么期望。
没想到的是,在《PUB英雄会》第二辑里,迪克牛仔把《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的歌词从"女人"改成"男人",居然在香港一炮而红。
好多人都专程跑去香港,就想看看这个迪克牛仔到底是何方神圣。
但当时还在湾湾的迪克牛仔完全不知道这事,因为这首歌在本地压根没掀起什么水花。
后来收到香港的演出邀请时,他还以为就是场普通的小演出。
结果到了香港最火爆的酒吧一看,现场人山人海,连谭咏麟的黄金搭档钟镇涛都坐在台下当观众。
那年秋天,他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首场个人演唱会。
在电台宣传活动现场,台下观众竟直接喊话要求他现场献唱,后来,他的处女专辑《咆哮》在香港IFPI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稳坐十周之久。
次年发行的《别港》专辑不仅打入香港IFPI销量前十,更在这个位置持续停留了整整十年光景。
要说让内地观众记住他的,还得是《传奇》专辑里的那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这首歌简直成了他的代名词——你可能不知道迪克牛仔是谁,但绝对听过这首经典老歌。
这首歌原本是首温柔的情歌,但迪克牛仔用他沙哑沧桑的嗓音,硬是唱出了撕心裂肺的感觉。
但谁都没想到,巅峰之际的迪克牛仔竟然迅速悄无踪影,经过打探,才知道退出是迪克牛仔自己的选择。
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娱乐圈的游戏规则,选秀节目、综艺咖、流量明星轮番登场,各种炒作手段层出不穷。
但迪克牛仔这个"老顽固"偏偏不吃这套,始终坚持"歌手就该好好唱歌"的原则。
他不仅拒绝参加任何音乐比赛节目,还耿直地说:
"歌手不是演员,更不是来秀身材的。"
甚至,他还直接说跨年晚会"光顾着搞灯光舞美,把音乐本质都丢了",这话得罪了不少圈内人。
渐渐地,他这种"老派作风"很快就被边缘化了。
2008年,中国地下摇滚的摇篮"迷笛音乐节"被迫无限期停办。
当时很多人都感叹:
"摇滚已死!"
而迪克牛仔也像他的代表作《风飞沙》里唱的那样,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直到有一天,有歌迷在网上感慨:
"看老电视剧时听到迪克牛仔的歌,当年可是红极一时啊,现在怎么不见踪影了?"
没想到本尊竟然亲自回复:
"我这人本来就低调,再说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拼命追求大红大紫呢?"
谈到为什么不参加音乐节目,他坦言自己性格太直,当评委肯定有啥说啥,怕得罪人,所以干脆就不去了。
最近几年,经常能在小城市的商业活动上看到迪克牛仔的身影。
商场开业、楼盘促销这类场合,舞台布置简单,台下观众也不多,但他依然顶着一头标志性的长发,卖力演唱那首经典老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不少网友看到后唏嘘不已,不过迪克牛仔本人倒看得很开,他回应说:
"商演怎么了?凭实力唱歌赚钱,光明正大。"
虽然不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他歌声里承载的青春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与迪克牛仔有相同经历的还有万梓良。
曾几何时,他在香港娱乐圈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各路大佬都抢着要和他合作。
可如今再看,那些当年主动示好的大佬们,见他没了利用价值,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去酒吧驻唱。
这种日夜颠倒的工作强度,连年轻歌手都吃不消,他却只能咬牙硬撑。
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每次演出都得随身带着降压药,生怕身体出问题。
这份窘迫,任谁看了都心酸。
有网友拍到他在酒吧卖力演唱的视频,看到镜头时还特别热情地打招呼,生怕丢了饭碗。
这些年他饱受糖尿病困扰,患病初期体重一下子飙升了30多公斤。
更让人唏嘘的是,视频里他穿的西装皱皱巴巴,皮鞋都开胶了,处境之艰难可见一斑。
4月7日,媒体爆出消息,已经快70岁的万梓良仍在坚持登台表演。
而万梓良从当红男星到如今,也是因为行业的转变,他没有抓住机会。
当年,电视台行业开始走下坡路,万梓良接不到什么戏拍,就学着别人下海经商,跑到广东开了家服装厂。
可惜生意没做成,等再回到演艺圈时,发现早就没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万梓良虽然赚钱困难,但赚到的钱,一大部分都捐给了公益机构,真是令人佩服。
这两位曾经的巨星,都因为时代的变化,自身的坚守而走向没落,大家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
来源:怔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