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看《封神榜》,总为比干挖心、伯邑考成饼意难平:为啥暴虐纣王能当天喜星,搅屎棍申公豹能做分水将军,反倒是忠臣义士死得七零八落?直到看懂这封神潜规则,才惊觉这场"神仙扩招"本质是场精心设计的权力洗牌——所谓"封神",不过是上位者按剧本收编棋子的阳谋。
小时候看《封神榜》,总为比干挖心、伯邑考成饼意难平:为啥暴虐纣王能当天喜星,搅屎棍申公豹能做分水将军,反倒是忠臣义士死得七零八落?直到看懂这封神潜规则,才惊觉这场"神仙扩招"本质是场精心设计的权力洗牌——所谓"封神",不过是上位者按剧本收编棋子的阳谋。
一、天庭扩招:365个编制背后的神仙内卷
故事要从"打工人"昊天上帝的烦恼说起。刚成立的天庭空荡荡,急需365个编制充实公务员队伍,可阐截人三教各自修仙搞小团体,门徒比天上星星还多(截教更是"有教无类",连花鸟鱼虫都能成精)。昊天上帝一拍桌子:既然你们扩招太狠,那就贡献点人才给天庭打工!于是元始、通天、太上老君三大教主坐下来商量出《封神榜》,美其名曰"应劫渡难",实则是给过度膨胀的修仙界"剪枝"。
但修仙者谁愿意放弃逍遥日子去天庭打卡?高阶修士好比985学霸,宁可自己创业(肉身成圣)也瞧不上天庭编制;反倒是道行浅的"学渣",比如凡人武将、截教底层弟子,把封神当"祖坟冒青烟"的逆袭机会——这就好比保送生名额给了二本学生,清北学霸根本不屑。
二、阐教的阳谋:借刀杀人的"保皇派"操作
元始天尊表面让姜子牙主持封神,实则暗藏私心:他把这差事交给"干啥啥不行,惹事第一名"的姜子牙,就是因为这徒弟悟性差、没背景,只能乖乖当工具人。更绝的是,阐教定下"只保周灭商,专坑截教弟子"的策略——自家十二金仙闭关避劫,却忽悠截教弟子下山参战。你看申公豹,明明是阐教弟子,却像个"截教猎头",靠一张巧嘴哄骗赵公明、三霄娘娘下山,看似背叛师门,实则是元始天尊故意放的"诱饵":截教死的人越多,阐教就能少填名额。
最讽刺的是纣王。这位老兄挖比干心、建酒池肉林,妥妥的暴君人设,却被封天喜星管婚嫁。为啥?他是商王朝的"人形图腾",封神榜需要用他的陨落象征旧秩序崩塌。就像职场里清理老员工,总得给个"荣誉顾问"头衔,体面地请下台。
三、截教的悲剧:草根逆袭的血色代价
截教弟子为啥前仆后继往坑里跳?看看他们的成分就懂了:龟灵圣母是乌龟成精,乌云仙是金鳌得道,大多是出身低微的"野路子"。在阐教"官二代"(比如哪吒他爹是托塔天王,杨戬是玉帝外甥)垄断资源的修仙界,截教"有教无类"简直是草根天堂。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封神榜需要炮灰时,这些在商王朝任职的截教弟子,只能为纣王卖命(毕竟公务员要尽忠),结果成了阐教刷KPI的工具。
三霄娘娘摆九曲黄河阵那段最揪心:她们本想替兄长赵公明报仇,却被元始天尊和老子联手碾杀。死后封神?不过是上位者给的"安慰奖"——你以为是凭实力上榜,其实是被算计入局,成了权力斗争的分母。
四、封神榜的真相:不是善恶有报,是天数如刀
看懂这一切,才明白《封神榜》的核心不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而是"天命之下无完卵"。申公豹以为自己能靠挑拨离间肉身成圣,结果被填了东海分l水将军的坑;纣王以为坐拥天下就能对抗天命,最后不过是天庭编制里的一个符号。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过是胜利者书写的规则——阐教弟子杀截教弟子是"替天行道",截教弟子反抗就是"逆天改命",善恶标准从来由上位者定义。
就像现实中某些行业洗牌,表面是优劣淘汰,背后却是资本博弈。被封神的"坏人"们,何尝不是被时代齿轮碾碎的棋子?他们的恶,不过是权力斗争需要的燃料;他们的神位,不过是给这场血腥劫数裹上的糖衣。
结语:当我们在讨论"坏人封神"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下次再看《封神榜》
别再纠结纣王凭啥封神——这剧真正的暗黑内核
是告诉我们:在绝对的权力规则下,善恶对错不过是工具,站对队伍、完成KPI才是生存法则。
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喊的不是友情,是KPI催收;纣王的天喜星神职,拿得不是编制,是旧王朝的"殉葬品证书"。
你觉得申公豹是真背叛还是背锅侠?纣王封神算不算"天道PUA"?
来评论区聊聊,这场三千年前的神仙扩招,藏着多少让社畜细思极恐的职场真相——毕竟比起神位,更值得琢磨的,是每个角色被封神时,眼底那抹不甘的微光。
来源:历史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