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4版《三国演义》开拍前,导演王扶林满心期待,却被原定的曹操演员:一个姓李的大牌,狠狠坑了一把。
你敢信吗?一部经典差点因为一个人的任性胎死腹中。
94版《三国演义》开拍前,导演王扶林满心期待,却被原定的曹操演员:一个姓李的大牌,狠狠坑了一把。
耍大牌、临时拒演,扔下一句“不适合”就走人,王扶林气得拍桌子吼:“曹操都跑了,还拍个啥!”
这不是普通的换角风波,而是无数人梦想差点崩盘的瞬间。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危机竟让鲍国安横空出世,用汗水和执着把曹操变成了几代人心中的神话。
如果那个李姓演员没走,今天的曹操会是谁?你有没有好奇过?
鲍国安接到《三国演义》剧组电话时,还以为是天上掉馅饼。
那天,他赶去试戏,演完一场就走了,心里嘀咕:估计没戏。
结果第二天,王扶林带着几个导演杀到他家,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就是曹操!”
鲍国安后来回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像中了彩票,可他没飘,接下角色后直接“疯”了:找了300个人做调查,问他们眼里的曹操啥样,还写下厚厚一摞创作手记。
他把《三国演义》翻烂了,连曹操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琢磨透了。
拍戏时,他跟中了魔似的,连剧组厨师都被震住。
有场借人头平军心的戏后,厨师故意少给他打肉,气得他找导演告状,最后导演亲自下令炒了俩肉菜赔罪。
1991年夏天,伙食太差,他跟孙彦军、陆树铭、李靖飞饿得不行,半夜跑去涿州老乡的玉米地偷玉米吃。
结果被老乡逮住,孙彦军被扣下,他们拿20斤粮票和一麻袋红薯才把人赎回来。
后来老乡还主动送玉米,关系反倒融洽了。
鲍国安说:“那几年苦是苦,可每滴汗都值。”
如今70多岁的他,依然精神抖擞。
2023年,他参加老戏骨聚会,聊起曹操眼里还有光。
最近他还透露,家里养了只猫,取名叫“孟德”,可见这份情有多深。
演完曹操后,他事业达到巅峰,虽没再出那么大的爆款,但一直在演艺圈稳扎稳打。
对比新版《三国》中陈建斌的曹操,鲍国安霸气外露,像从乱世走出来的活人。
陈建斌则内敛阴郁,像个被命运推着的谋士。
我觉得,鲍国安胜在把曹操的魂儿演活了,那种感染力,时间都洗不掉。
这得从1989年夏天说起。
那天,王扶林在怀柔村里拍戏,接到央视领导电话:“老王,《三国演义》归你了!”
他既兴奋又发怵。
兴奋的是,能拍这部史诗是梦想。
发怵的是,这活儿太硬核。
《西游记》和《红楼梦》让央视尝到甜头,四大名著全拍一遍的计划顺理成章。
可三国不一样,战争戏动辄千军万马,烧钱不说,还得有调度大场面的本事。
王扶林提了个要求:“给我一年时间,我得把三国文化吃透。”
这话不是装深沉,而是实打实的底气。
他拉了六位导演组团作战,一边啃书,一边挑人。
资金是个大坑,预算从一集40万涨到80万,7950万的总成本在当时是天文数字,剧组却还是捉襟见肘。
场景布置也让人头疼,美术指导何宝通翻烂了历史书,才还原出战场和宫殿的模样。
演员矛盾、梯子断裂、士兵摔伤的事故更是接连不断。
可他硬是咬牙挺住了,用他的话说:“要对得起老祖宗,也对得起观众。”
如今80多岁的他,退休后低调得很,偶尔受访还在感慨当年的拼劲儿。
他和妻子相濡以沫几十年,儿女成才,日子平淡又幸福。
靠这部剧,他成了名导,可他从没飘,始终是那个脚踏实地的老艺术家。
选角是王扶林最头疼的事。
他定了个铁律:六位导演全票通过才能定人。
关羽的陆树铭一拱手就征服全场,张飞的李靖飞两段戏赢得满堂彩,刘备的孙彦军也是天选之人。
可到了曹操,剧情翻车了。
他们看中了个姓李的演员,当时正当红,咖位高到普通剧组连门都摸不着。
可《三国演义》有央视撑腰,他再牛也得掂量。
结果他一开口就摆谱:“我不试戏,要么直接给我角色,要么我走。”
还要求自己挑角色,摆明了想捞个好活儿。
导演们觉得他气场像曹操,就咬牙答应了。
他挑来挑去,最后接了这个乱世枭雄。
合同签了,戏服都准备好了,大家以为大局已定。
可开拍前几天,他扔来一封辞呈:“我不适合在这儿待。”
啥理由也没多说,就走了。
王扶林气炸了,亲自打电话劝:“咱一块儿把这戏拍好,别辜负大家!”
可对方油盐不进,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剧组士气大挫,有人问:“导演,啥时候开机?”
王扶林憋着火吼:“曹操都跑路了,还拍啥!”
这事儿在圈里炸开了锅。
有人说是他耍大牌,有人猜他接了别的戏,还有人怀疑他怕演不好砸招牌。
至今没人知道真相,他到底是谁,也成了未解之谜。
后来他销声匿迹,有人说他赚了快钱,有人说他淡出圈了。
你觉得他后悔吗?错过这么个机会,换谁不心疼?
《三国演义》从1990年开拍到1994年杀青,整整84集砸了7950万,平均一集80多万。
剧一播出,观众全看傻了,有人写信问:“你们咋拍的,每个角色都跟活了一样!”
不光国内火,日本、泰国以1.5万美金一集买下版权,播完照样炸裂。
主题曲的谷建芬和王健花了三年多打磨,编剧为台词吵得不可开交,每一帧都是心血。
可这背后,是无数人的苦。
伙食差到偷玉米,设备简陋到梯子断裂,资金紧到抠着花。
可正是这股拼劲儿,让这部剧成了不朽经典。
相比那个跑路的李姓演员,鲍国安和王扶林用敬业证明:机会是留给肯下苦功的人的。
这事儿让我感慨万千。
李姓演员的任性,像一面镜子,照出傲慢和短视。
鲍国安的拼劲,是另一种态度:用汗水把偶然变必然。
王扶林的坚持,更让我敬佩,一个导演能在那么苦的条件下扛住压力,带着团队拍出经典,靠的不只是才华,还有心血。
这部剧能火到国外,不是运气,是无数人拿命换来的。
人生啊,机会就那么几次,抓不住就别怪别人光芒万丈。
编辑:小脑袋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