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2 年,叶琳瑯在江苏苏州出生,温润灵秀的江南水乡赋予了她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气质 ,自幼她就对文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叶琳瑯就活跃在校园的文艺舞台上,朗诵会、演讲会都有她的身影,她还积极参与话剧和秧歌剧演出,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表演能力,也让她对
初入影坛:梦想启航
1932 年,叶琳瑯在江苏苏州出生,温润灵秀的江南水乡赋予了她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气质 ,自幼她就对文艺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叶琳瑯就活跃在校园的文艺舞台上,朗诵会、演讲会都有她的身影,她还积极参与话剧和秧歌剧演出,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表演能力,也让她对表演艺术的热爱愈发炽热。
1950 年,18 岁的叶琳瑯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凭借优异的成绩,她原本有机会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深造,但内心对表演艺术的热爱让她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转而报考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现北京电影学院) ,并成功被录取,成为新中国首批接受系统化表演教育的艺术生。
在北电的学习时光里,叶琳瑯如饥似渴地汲取表演知识,她认真钻研每一门课程,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大学时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为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3 年,叶琳瑯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正式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1954 年,她在故事片《土地》中首次登上大银幕,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但这次经历让她对未来的演艺之路充满了期待 。长影岁月:角色塑造
1955 年,叶琳瑯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这里成为了她演艺事业的重要舞台,开启了她在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中的辉煌演艺之梦。进入长影后不久,叶琳瑯便迎来了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 电影《如此多情》中的女主角傅萍。傅萍是一个情感丰富却又略显滥情的女性,周旋于三个男性之间,她的感情生活复杂且充满戏剧性。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叶琳瑯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傅萍的成长背景、情感经历等方面入手,挖掘她行为背后的动机。在表演中,她通过细腻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将傅萍的多情、任性以及在爱情中的迷茫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一场傅萍与三位男性同时相处的戏中,叶琳瑯巧妙地运用眼神的流转和细微的动作变化,表现出傅萍在不同情感之间的游移和难以抉择,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情感。她的精彩演绎,让这个复杂角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让她在影坛崭露头角 。
此后,叶琳瑯在反特题材影片《虎穴追踪》中饰演女特务资丽萍。资丽萍表面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给人一种端庄贤淑的印象,但实际上却暗藏心机、诡谲多疑。叶琳瑯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从人物的身份和任务出发,注重细节的刻画。她通过一些小动作,如不经意间的眼神闪烁、整理头发的细微动作等,展现出资丽萍内心的不安和警惕。在与其他角色的对手戏中,她又通过语气的变化和表情的转换,将资丽萍的阴险狡诈表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对这个女特务又恨又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形象。1960 年,叶琳瑯在《铁道卫士》中塑造了另一个经典的女特务形象 —— 王曼莉。王曼莉刚一出场,便是一身列宁装、直发型、布单鞋的质朴装扮,颠覆了以往电影中女特务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形象。叶琳瑯抓住了这个角色的独特之处,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性格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在表演中,她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王曼莉的伪装和真实面目。
例如,她在与主角交流时,脸上总是带着看似纯真的笑容,但在不经意间,眼神中会流露出一丝凶狠和狡诈。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将女特务的阴险毒辣、诡计多端的秉性跃然于银幕之上。多年后,仍有观众偶遇她时脱口而出:“这不是《铁道卫士》里那个女特务吗?” 这足以证明 “王曼莉” 这个角色的深入人心 。
从傅萍到资丽萍,再到王曼莉,叶琳瑯在不同类型的角色之间自由切换,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天赋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她的表演风格细腻而真实,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精准地传达给观众。她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角色塑造得生动鲜活,让观众仿佛能够看到这些角色就生活在自己身边 。
配音与话剧:艺术拓展
叶琳瑯的艺术才华不仅体现在电影表演上,还在配音和话剧领域得以充分展现 。在长影工作的 40 多年里,她为《保尔・柯察金》《一仆二主》《伪金币》等三十余部译制片中的角色配音 。在为译制片配音时,她会深入研究角色的性格特点、语言习惯以及情感变化,通过对语气、语调、语速的精准把握,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融入到声音中,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比如在为《保尔・柯察金》配音时,她通过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声音,展现出保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为《一仆二主》配音时,她又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调,将角色的喜剧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配音,叶琳瑯在话剧舞台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在《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多部大型话剧、独幕剧中扮演主要和重要角色 。话剧表演与电影表演有着很大的不同,它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连续的表演,对演员的体力、耐力和表演技巧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叶琳瑯凭借着扎实的表演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话剧舞台上如鱼得水 。在《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她饰演的春妮是一个朴实善良、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叶琳瑯深入体验生活,观察农村妇女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将春妮的质朴和善良展现得十分到位。她的表演充满了感染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感受到了角色的喜怒哀乐 。
晚年之作:红楼绝响
2008 年,已经 76 岁高龄的叶琳瑯迎来了她演艺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角色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刘姥姥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广大读者和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刘姥姥更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人物之一 。接到邀请时,叶琳瑯起初有些犹豫。毕竟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她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重要的角色,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拖累整个剧组 。但当她深入了解刘姥姥这个角色后,发现原著中的刘姥姥与自己年龄相仿,这让她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深思熟虑,叶琳瑯决定接受邀请,挑战这个经典角色 。
为了演好刘姥姥,叶琳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反复研读《红楼梦》原著,深入挖掘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刘姥姥是一个来自乡下的贫苦老妇人,她质朴善良、乐观豁达,同时又有着底层人民的精明和世故 。叶琳瑯从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努力把握这个角色的独特之处 。她观察生活中那些农村老人的言行举止,学习他们的方言和习惯动作,力求将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 。在拍摄过程中,叶琳瑯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她的表演细腻而生动,将刘姥姥的各种情绪和状态都展现得十分到位 。比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中,叶琳瑯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将刘姥姥对大观园的新奇、惊叹以及在众人面前的局促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表演充满了喜剧色彩,让观众忍俊不禁,同时又能感受到刘姥姥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与其他演员的对手戏中,叶琳瑯也表现得十分出色,她与年轻演员们配合默契,将角色之间的关系演绎得自然流畅 。
叶琳瑯所塑造的刘姥姥形象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有观众评价她的表演生活化,人物特性鲜明,仿佛刘姥姥真的从书中走了出来 。与其他版本的刘姥姥相比,叶琳瑯的演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没有刻意去模仿前人,而是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感悟,赋予了刘姥姥新的生命力 。这个角色也成为了她演艺生涯中的最后一抹亮色,为她的艺术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缅怀与传承:精神不朽
2025 年 4 月 8 日 23 时 56 分 ,叶琳瑯在长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93 岁 。消息传来,整个影视界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数观众和影迷纷纷表达对她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叶琳瑯的一生,是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的一生。她从影数十载,参演了三十多部影视剧,为三十余部译制片配音,还在多部话剧、独幕剧中担当重要角色 。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无论是复杂多情的傅萍,还是阴险狡诈的女特务,亦或是质朴善良的刘姥姥,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
叶琳瑯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精神,对后辈演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表演生活化,注重细节的刻画,能够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真实地展现给观众 。她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她在塑造角色时的敬业精神,都值得后辈演员学习和借鉴 。她的作品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演员不断追求卓越,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娱乐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叶琳瑯的离去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个充满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的电影黄金时代 。她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时代的记忆,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她的艺术成就和精神财富,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供后人敬仰和学习 。
来源:少荣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