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曾被一部剧深深打动过?是否好奇剧外的主创与原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山花烂漫时》热播,让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走进更多人心里,而主演宋佳也因完美诠释这一角色备受赞誉。
前言
你是否曾被一部剧深深打动过?是否好奇剧外的主创与原型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山花烂漫时》热播,让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走进更多人心里,而主演宋佳也因完美诠释这一角色备受赞誉。
这部剧虽然播完了,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却从未止步。如今,宋佳再次回到华坪女高看望张桂梅,还带来一份特殊礼物....
宋佳再次回华坪女高看望张桂梅
4月8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创团队,包括导演费振翔、制片人李行,以及主演宋佳,一同重返了华坪女高。
而距离这部电视剧收官已经过去了整整6个月,这一次,是宋佳与张桂梅校长的再度暖心同框。
在此次回访华坪女高的过程中,一见到张桂梅校长,宋佳便快步上前,与校长深情相拥,这个拥抱里,满是思念与敬意。
随后,宋佳还与女高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唱响了张桂梅校长最钟爱的《红梅赞》。
张桂梅校长在与主创团队交流时,毫不吝啬对他们的赞赏,她高度评价这部作品贴近百姓生活,称赞主创团队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创作者”。
说起宋佳与张桂梅校长之间的缘分,简直就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回溯到拍摄《山花烂漫时》的那段日子,宋佳为了能在剧中将张桂梅校长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付出了诸多努力。
巧的是,两人同为豪爽热情的东北人,相同的地域背景,让她们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距离也迅速拉近。
宋佳曾由衷感慨,张桂梅校长是那种眼睛里始终闪耀着坚定光芒的人,不管面对多少艰难困苦,这束光从未熄灭。
最终,这部饱含着主创团队心血的《山花烂漫时》一经播出,便收获了无数赞誉,以豆瓣9.6分的超高成绩,荣获2024年国产剧口碑榜的冠军。
而宋佳也凭借着在剧中对张桂梅校长的出色演绎,成功斩获了多个极具分量的奖项,这无疑是对她精湛演技与努力付出的最好认可。
早在2024年9月举办的《山花烂漫时》创作座谈会上,宋佳就展现出了她满满的爱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当时,她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名义向华坪县捐赠了100万元善款,而整个剧组也积极响应,共同捐出了600万元。
在捐赠仪式上,宋佳态度谦逊,她只是轻描淡写地将自己的捐赠行为描述为“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小事”。
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希望能够为张桂梅校长一直坚守的伟大教育理念提供一些实际的支持与助力,希望能为那些奋力前行的孩子们,创造出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而此次宋佳捐赠的100万元,有着明确且重要的用途,将专门用于建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
《山花烂漫时》和《我本是高山》对比
与之相比的是,电影《我本是高山》自上映以来,口碑遭遇滑铁卢,观众吐槽之声此起彼伏,让人大跌眼镜。
这部本应以张桂梅校长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为蓝本,传递伟大教育精神与女性力量的作品,却在诸多方面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为什么电影版被喷的狗血淋头,而电视剧版则近乎拿下本年度最佳呢?
从电影版的剧情呈现来看,整部电影的情节设置极为松散。故事线犹如一盘散沙,在几个女学生和支教老师的经历之间毫无逻辑地穿插跳跃。
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是槽点满满。影片中对张桂梅校长的刻画,充斥着陈旧的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电影将张桂梅校长描绘成在学校里雷厉风行,回到家中却因亡夫的缘故而尽显脆弱的形象,这无疑是对一位坚韧不拔、心怀大爱的女性教育者的严重矮化。
张桂梅校长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她独立而坚定的精神内核,以及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强大信念,而非仅仅被塑造成一个围绕着男性情感而存在的附属形象。
与此同时,电影对其他角色的改编也备受诟病。
比如,将原本家庭贫困的女学生,改编成半夜偷偷溜出学校去镇上厮混的“精神小妹”形象,这种与现实中山区学生努力求学、渴望改变命运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
更为关键的是,电影在核心矛盾的设置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它将高考设定为最终目标,把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家庭观念与办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当作核心矛盾来展现。
但在现实中,教育资源不平等才是张桂梅校长创办女子高中所要面对的最为关键的矛盾。
在故事改编方面,《我本是高山》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其中,将原型中“酗酒的父亲”改成“酗酒的母亲”这一情节,被众多观众指责为颠倒黑白,刻意扭曲故事情节。
而在精神寄托的呈现上,电影更是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影片暗示张桂梅校长的一切行为动机仅仅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将她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初衷和精神寄托完全归结于丈夫。
这与现实中张桂梅校长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背道而驰。
张桂梅校长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她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女孩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对其精神内核的错误改编,无疑是对张桂梅校长伟大精神的亵渎。
而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一经上线就被吐槽的原因,反观《山花烂漫时》就很好,各种情节以及核心主题都表达了出来。
结尾
宋佳的捐赠行为以及此次充满温情的回访,不仅仅是个人善举的体现,更展现了公众人物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与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他激励着更多的人,将爱心与正能量不断传递下去 。
来源:泰西太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