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莫困于畸形的爱里,求而不得的东西皆可抛弃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3:47 1

摘要:前不久看完让我收获百爪挠心之感的电影《万箭穿心》后,我“老毛病”又犯了,不多时,就开始看原著小说。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完一部精彩的电影后,忍不住又跑去看电影的原著小说。

前不久看完让我收获百爪挠心之感的电影《万箭穿心》后,我“老毛病”又犯了,不多时,就开始看原著小说。

我得说,这多少有点自虐的感觉在里面了,看原著小说比看电影更加苦闷,电影剧本对原著小说做了大量删减,故事更加紧凑,悲伤还来不及彻底弥漫开来,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而《万箭穿心》小说就没有任何遮遮掩掩,直接把李宝莉、马学武的家庭故事细细掰扯开来,让读者看到没办法愈合的伤口,还有接连不断的人生打击。

你甚至没有办法去抽离和闪躲,小说里那些真实的桥段扑面而来。

它们就是生活的真相,你可以假装不看见,但是你没办法假装听不见、假装不去联想。

欺骗。

《万箭穿心》的故事真的不复杂,哪怕是原著小说,也不过是7万字中篇小说的体量,但考虑到小说内容丰富、反转密集,刺痛读者的情节一个接一个,我很难说服自己硬起心肠、一口气看完这部小说。

最终,我用了三个小时、分三次看完这部小说。

合上小说,我首先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欺骗。

马学武和李宝莉成为夫妻这件事真的很荒诞,马学武自己是农村出来的,有大专学历的他,在那个年代好说歹说也是一个知识分子。

李宝莉小学学历,性格泼辣,颜值挺高,是一个城里女孩,年轻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马学武不过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

但李宝莉有自己的考量,她觉得颜值这个东西不太重要,她就是看重马学武的高学历,想着以后能生一个优秀的宝宝。

看起来,这段婚姻是双方各取所需,但是,恋爱和婚姻终究不一样。

马学武在追求李宝莉的时候,会各种放低姿态,可一旦步入婚姻,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顺从,他尤其受不了老婆李宝莉对他的责备,他也不喜欢老婆在外人场合“不给面子”。

尤其是当马学武从普通技术员变成厂办主任后,马学武彻底不装了,他已经有了非常坚定的离婚的想法。

可是啊,离婚这件事哪有那么容易。哪怕马学武提出自己可以净身出户,李宝莉也不允许。

这个时候,马学武开始了自己那不能被原谅的欺骗行为。

马学武居然勾搭上了单位里的女打字员,两个人都是有家室的人,但是两个人臭味相投。

打字员喜欢马学武的权位,马学武则倾心于打字员的温柔。

在马学武看来,打字员年轻,能够给与他一直想从家里得到却从未得到的崇拜和温柔对待。

但这没啥好说的,马学武做出婚内出轨这样的混账事,他之后被惩罚,完全是他自作孽。

马学武在婚姻中欺骗,李宝莉同样有欺骗马学武的行为。

李宝莉首先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的,她选择跟踪马学武,看到马学武和打字员去开房,她思索再三,决定报警,她告诉警察有人在宾馆卖淫嫖娼。

也因为她这次报警,马学武的工作状况急转直下,他先从厂办主任变回技术员,然后又成为了单位第一批下岗职工。

相比于马学武的欺骗,李宝莉的欺骗更像是一种隐形欺骗,又或者像“借刀杀人”。李宝莉忍住委屈和屈辱,用计谋暂时杀灭了马学武离婚的冲动。

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李宝莉本来是占着道理的,她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惩罚甚至毁掉婚内出轨的丈夫,她也可以直接离婚,但是她最后用一种奇异的方法,试图去挽救这段奇葩的婚姻关系。

隐隐之中,她为后来自己的曲折人生埋下了不安定因素。

马学武因为欺骗而失去生命,而李宝莉也没有因为欺骗,而守住她真正想要的东西。

隐忍。

李宝莉的泼辣还有“刀子嘴”,其实在恋爱阶段就已经露出了端倪,但是农村出来的马学武就是看中李宝莉的颜值和城市身份,进而义无反顾地和李宝莉步入婚姻。

婚后,长期在婚姻中处于弱势、且自动放弃各种权利的马学武,随着自己工作职位的晋升,而突然想要硬气起来。

这个怎么说呢?

不是不可以,但是马学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在走极端。

他能够在婚前,也就是自己人生微时,说服自己放低姿态,而一旦有了事业起色,他就眉飞色舞起来,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这真是让人喜欢不起来。

马学武不应该毫无铺垫地提出离婚,更不应该做出婚内出轨的荒唐事,他这些坏事全做了,难道还指望自己有一个好结果?

我一点都不喜欢马学武这个角色,但是我得承认,现实生活中有蛮多人的处境和马学武类似。

我们从马学武身上应该看到或者说借鉴的,是他应对环境变化、身份转变时的做法。

很明显,马学武给我们展示了一条极端错误的路,我们绝不应该走,但是我们可以从马学武的真实经历中明白,人生就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每个人都会想着“这也要,那也要”,我们甚至可以去为这个终极的人生目标去努力、去付出一些什么。但是,当我们看清现实发现自己必须做取舍的时候,真的要勇敢和坚决一些。

马学武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无论现实多么残忍残酷,活下去是最基本的,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可能等到转机出现的那一刻。

作为老公、老爸和儿子,本身就有错在先的马学武选择结束生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万箭穿心》中真正的主角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宝莉。

李宝莉的人生也有多次隐忍,比如隐忍冲动,压抑了自己当场抓奸的想法,比如为了儿子出人头地她在“扁担”的恶劣环境里,隐忍客户刁难和颐指气使,比如在感受不到任何爱的新的畸形家庭关系里,继续隐忍不发。

可以看出,李宝莉做这些都是出于母爱,出于对“儿子以后会报答我”的美好期盼。

李宝莉到底有没有为自己想过?我其实真的搞不明白,她好像一直在为别人而活。

或许,这才是《万箭穿心》荒唐的故事情节背后、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忍一时风平浪静,是很多老前辈常说的人生道理,但单看马学武和李宝莉,他们的隐忍其实真的毫无价值。

补救。

马学武的补救,是隐忍的,不用心甚至都无法看见。

马学武当上厂办主任后,说白了就是露出小人得志的模样,他从当上厂办主任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在思考怎么止损,怎么补救自己的人生了。

马学武有自己低级趣味,也就是得到已婚的女同事的身体、崇拜和爱慕。而这个事情真的上不得台面,是已婚男人绝对不能被原谅的事情,也是生而为人的底线。

能当厂办主任的人不多,马学武有这份幸运和机遇,却无福消受。哪怕他离婚以后再去操弄那些破事,他也不至于走到自取灭亡的那一步。

还是老话说得好,爱妻者风生水起,亏妻者百财莫入。

李宝莉的补救,主要是发生在丈夫马学武去世后。

马学武去世后,李宝莉安排公公婆婆过来住新房,将教育、照顾儿子的重任全部交给公公婆婆,然后李宝莉去做最繁重的“女扁担”工作,以此贴补家用。

为了弥补儿子,她拼了命赚钱,也顺着儿子的心意,不去和儿子过多沟通、交心,也不参与见证儿子人生中的各种重要时刻。

为了弥补公公婆婆,李宝莉拖着未好全的伤腿,冒着大雨去照顾住院的婆婆,因为不注意保护伤腿,李宝莉差点被截肢。

甚至为了儿子的一些奇葩自私想法,李宝莉拒绝了爱慕他的男人,拒绝了这个男人给的、待遇还不错的工作。

而李宝莉在马学武死后所做的一切,真的让人看了都心疼。

她几乎把一个儿媳妇、一个妈妈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到了极致。她做这些,完全是为了等到“儿子心疼妈妈、孝顺妈妈的那一天”,但是她最后等到的,却是儿子和自己决裂的那一刻。

她的儿子内心一直有一个巨大的阴谋,那就是明明早已经查清妈妈报警抓爸爸的真相,却一直隐忍不发,只为了大学毕业、有能力买房后,再给妈妈致命一击。

光是想到这些,后背都不禁冒汗。

《万箭穿心》自诩小说,作者方方也说了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一个是下岗工人跳江;另一个是在深圳和朋友闲逛,朋友说有个房子风水不好,所有的道路都冲着它,风水师说这叫万箭穿心。在这里做生意的,没一个能做成的。

但看完了整部小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时代隐喻,更像是纪录片。

我们或许不会和小说里的马学武、李宝莉一样遭遇一系列悲剧和背叛,但是我们都或多或少会去经历、或者正在经历故事里马学武、李宝莉正在经历的一些东西。

我们从这部电影、这部小说里真正要学习的,应该是映照自身、防微杜渐并思索出路。

还是要相信。

不知道是自己变老了还是其他原因,身边的朋友总是会找我吐槽当下面对的困难,且家庭困难远远多于工作困难。

我每次都耐心聆听,总体感觉是大家都一样,阳光底下并无新鲜事。

我给他们的建议看似因人而异,实则大同小异。

我还是劝慰他们去相信自己的眼光,去相信家庭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还远远没有到做出决绝决定的那一刻。你都没有为维护家庭关系用尽全力,太早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

还是要聪明。

人到中年,最难平衡的,看似是职场和家庭,其实让中年人困顿的,大多还是家庭问题。

中年人其实比年轻人,更容易展现才智和才能。

中年人知道人力有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然已经到了中年时分,就不要再抱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根据轻重缓急,耐着性子一个接着一个去解决。

至于那些不可能被解决,或者说需要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朝着解决问题的路一直往下走就可以了。

不要着急,就是大聪明。

还是要勇敢。

永远不要想着结束生命之旅。

当用尽全力也没有办法维护一段关系,当发现自己好像真的不是那么想维护一段关系了,那就勇敢地去做出决定,不要再想着“既要,还要”了。

人总是会在失去以前,自己吓自己,催眠自己可能接受不了那么沉重的失去。但我们人生这一路走来,真的还怕失去吗?

不要欺骗自己了,你只要不失去生命,无论眼下多难,未来的你,一定可以不断地得到,不断地拥有。

你要明白,一个人只有学会爱自己、珍惜自己了,才可能去爱其他人、珍惜这个世界。

来源:奔跑的写字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