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有个“银发剧组”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9 11:10 2

摘要:近日,在新华区芦家园村的农田里,一群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军绿色外套,戴着草帽、头巾的人们的欢笑声,与“唰唰唰”的锄头入土声相互交织……67岁的导演尹忠华透过手机镜头,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这是短剧《知青岁月》的拍摄现场。剧中的各个角色

近日,在新华区芦家园村的农田里,一群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军绿色外套,戴着草帽、头巾的人们的欢笑声,与“唰唰唰”的锄头入土声相互交织……67岁的导演尹忠华透过手机镜头,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这是短剧《知青岁月》的拍摄现场。剧中的各个角色,都是由平均年龄65岁的演员演绎的。

这个“银发剧组”,用一年半的时间创作了240部短视频。其中,他们拍摄的《北京人在沧州》《南川情思》《运河缘》《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车站枪声》等涉及多种题材的约150部短剧,将沧州元素与历史记忆、生活感受等融合成一段段光影故事。

尹忠华在讲戏

“银发剧组”成立

他们的故事要从2023年夏天说起。

尹忠华的家,就在沧州大运河畔。近年来,运河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弃的码头重焕生机,崭新的景观步道蜿蜒伸展,老街古巷也在修缮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平时,尹忠华总会背着母亲下楼,沿着大运河漫步。后来,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无法再出门,但他对母亲的陪伴从未缺席。他拿起相机,穿梭在运河两岸的各个角落,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回到家,他坐在母亲身旁,耐心地为母亲展示这些照片,讲述拍摄时的见闻,让母亲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大运河畔四季变换的美景。

2023年,他的母亲去世后,大运河在他心中的分量愈发沉重。他决心拿起手机,将身边有意思的故事,用独特的视角拍摄成短剧,让更多人了解沧州的城市底蕴与魅力。

尹忠华的这个念头,点燃了身边摄影爱好者心中的火种。大家积极响应他的提议。

说干就干,一支由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组成的短剧创作团队成立了。“银发剧组”的成员多才多艺,身兼数职。尹忠华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身兼摄像师;72岁的张有才身材挺拔,大多数时候演男主角;61岁的刘静被大家称为“才女”,会编剧,会剪辑,还会演戏,不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67岁的白凤花性格温婉,散发着母性的光辉,频频出演“妈妈”一角。61岁的王志梅入戏快,拍摄哭戏时,情绪可以瞬间到位……其他队员在拍摄中也是各放异彩。

拍摄《知青岁月》

无脚本拍摄

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胡同纵横交错,巷弄幽深曲折,构成了一幅古朴而又“神秘”的图景。那天,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街区,一场惊心动魄的“情报传递行动”悄然拉开了帷幕……

这部抗战题材的短剧《地下交通站》,是“银发剧组”创作的第一个系列作品。

“南川老街、园博园、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都是我们剧组的现成取景地。”尹忠华笑着说,“团队成立后,根据南川老街的建筑特点,大家最先想到了这个故事题材。”

那天回家后,尹忠华从整体的故事架构出发,将交通站传递情报的故事,拆解成环环相扣的情节。接着,精心设计分镜头,包括大远景、中景、特写等。

台词创作阶段,尹忠华更是绞尽脑汁。“同志,情报务必送到!这关系到数百人的安危!”“放心,就算拼了这条命,我也不会让情报落入敌人之手!”……

拍摄那天,尹忠华满怀期待地来到南川老街。可开拍后,问题接踵而至。

“我当时有一句台词说了四五遍,特别拗口,怎么也不过关。”男主角张有才有些心急,频频忘词;扮演交通员的吴小英在紧急关头,一时紧张,竟没有掏出怀里的手枪……其他演员也因为没有拍摄经验,无法准确按照脚本走位,时不时走出画面。

看着现场混乱的局面,尹忠华意识到精心打磨的脚本在现实拍摄中难以完美呈现,预想的节奏被完全打乱了。

经此波折,团队后续拍摄短剧时,大胆做出了改变。大家不再依赖提前写好的脚本,而是一边拍摄,一边依据当下场景即兴创作台词。他们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节走向,自由发挥。

“少了脚本的约束,我们竟然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尹忠华说,短剧的拍摄过程更加流畅自然。

大家因热爱而坚持

因热爱而坚持

今年58岁的张志敏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队员。“没想到,沧州还有人拍短剧。”当初,喜欢表演的张志敏看到前几集《地下交通站》后,不禁眼前一亮。她主动联系尹忠华,要求试镜。

“说是试镜,其实没那么多门槛。只要你热爱表演,我们都欢迎。”尹忠华笑着说。

在南川老街青砖灰瓦的街巷里,张志敏完成了人生中首次出镜——从匆匆经过的路人到医馆里的患者,简单的角色却让她雀跃不已。

披着一头卷发的张志敏,显得年轻漂亮。但当她穿上家里老人的黑皮衣,用买来的黑色礼帽压低蓬松的卷发,手拿玩具手枪,大摇大摆走进角色时,一个令人恨得牙痒的“女特务”就此诞生。“有人说我扮男装是哗众取宠,可表演哪分年龄性别?”她扬起下巴的模样,倒真有几分剧中人的桀骜。

69岁的魏国英身材高挑、气质好,是团队公认的女主角。因为拍摄《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她与男主角张有才演绎的黄昏恋还闹出乌龙。原来,这部短剧发布后,竟然有朋友找到魏国英,问她是否离婚又再婚。“吓得我赶紧把前几集发给他,告诉对方这是演戏,我家老头子亲自批准的!”这段插曲至今仍是剧组的笑谈。

镜头背后的“刀哥”王树林是团队的摄影师。他今年68岁,每次跟着团队外出拍摄,肩上都要背着三个镜头、两部照相机。他每次少则拍摄二三百张照片,多的时候达到上千张。回家后,他挑出合格的剧照,进行精修后,再传到群里。他说:“这些照片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再辛苦也值得。”

面对记者采访,尹忠华不住地感慨:“我们能在一起相聚,多亏了大家的任劳任怨和家人的理解。”

队员庞桂敏说,团队中最任劳任怨的人,当属导演尹忠华。从团队成立开始,他们的视频号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更新。每次拍摄任务一结束,尹忠华就一头扎进剪辑工作中。3个小时的原始视频素材,众多演员的海量片段,剪辑工作量很大。不同于借助专业设备与软件的剪辑师,每一段画面的选取、排序,每一处转场的设计,他都要在狭小的手机屏幕上操作。为此,他一干就是半夜。

《地下交通站》剧照

处处可见沧州元素

在“银发剧组”创作的短剧中,沧州元素随处可见。这些短剧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沧州的城市魅力缓缓呈现在观众眼前。

10集短剧《我陪“非遗展馆”过大年》里,演员们带领网友沉浸式云游览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让屏幕前的网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园博园拍摄的《戏说咱家后花园》,则充满诗意与古韵。老人们身着汉服,漫步在亭台楼阁、湖光山色之间。园博园里极具沧州特色的园林景观,与老人们优雅的身姿相互映衬。小桥流水、飞檐斗拱,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随着一部部饱含沧州元素的短剧推出,“银发剧组”逐渐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群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老人,也对沧州充满了好奇。

张有才的4位北京朋友了解沧州后,专程前来游览,并拍摄了10集短剧《北京人在沧州》。在剧中,南川老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热闹的市井生活,以及大运河波光粼粼的水面、沿途的秀丽风光,一一映入观众眼帘。

吴树霞的两个外孙从澳大利亚回国过年时,在短剧《剿匪》中,客串出演了送父亲入伍征战的孩童。雪地中,她拉着孩子一路追一路哭,让人动容。看到短剧后,吴树霞天津的亲戚、海外的朋友都禁不住点赞。

“这些短剧不仅让我看到了老人们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也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厚的感情。”沧州一位网友在观看了作品后留言道。

观众的热情反馈,为“银发剧组”注入了新动力。如今,尹忠华和团队又开始钻研“DeepSeek”,希望可以借助“黑科技”,创作出更好的剧本,讲述更精彩的沧州故事。

来源:沧州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