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福建安溪县县城驱车约半小时,来到位于龙门镇的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一栋六层高、流线型立面建筑的正门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白色大字跃入眼帘。
吴明娜 张堃鸰
工作人员在修复老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供图
从福建安溪县县城驱车约半小时,来到位于龙门镇的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一栋六层高、流线型立面建筑的正门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白色大字跃入眼帘。
步入一楼艺术展厅,老电影《再生花》海报、馆藏最早中国影片《劳工之爱情》片段、斑驳的胶片倒片台……让人仿佛穿梭在百年光影的时空隧道。
达世界级修复标准
走进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数字修复室”,10余台显示器排成两排,数字修复师在县级科技特派员、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资料库副主任左英的指导下修复老电影。
前不久,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参与具体修复工作的经典影片《神女》4K版,在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经典单元首次亮相。《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巅峰之作,此次4K版的世界首映恰逢该片主演、影星阮玲玉逝世90周年。
“这次修复,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将高新科技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与北京团队协同攻克画面模糊、细节还原等难题,最大程度还原影片的原始画面,使《神女》这部历经岁月洗礼的经典影片焕然一新,为观众带来一次全新的视觉体验。”左英介绍。
经过修复后,《神女》影片的画质和细节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世界级的修复标准。左英表示,《神女》修复项目的成功,背后是中国电影修复技术的进步,也是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打造中外影片数字备份库和全球一流电影数字化修复基地的重要成果,这里为珍贵胶片的数字备份提供了最适宜的保存与修复环境。
截至目前,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已经完成40多部老电影修复。修复的《劳工之爱情》《A计划》《武状元苏乞儿》等影片入围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如今,《神女》修复工作虽已圆满完成,但修复师们的工作仍在继续。
202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共完成29部影片修复任务,其中4K影片10部,全年修复总量达283万帧,并参与“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
随着电影《神女》修复成果获得国际认可,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成为安溪县文化发展又一张新名片,“电影修复在安溪”品牌愈来愈响亮。
形成产业发展链条
文化品牌既需匠心传承,也要构筑产业发展链条。
自2022年试运行以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以数字资源中心为核心,构建“电影修复+文旅融合”生态体系,推动文创产品销售、学术交流与公众体验等多维发展,让来馆的人有得看、有得玩、有感悟,延伸产业价值链。
202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共接待国内外考察团255批次5640人次来馆参观考察,涵盖国内外学术机构、高校师生及行业专家,参观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7.1%。
《劳工之爱情》的卫衣、盲盒和趣贴,与周家剪纸非遗工艺合作开发电影《铁扇公主》IP的“芭蕉扇”黄铜书签……为了丰富“电影修复+文旅融合”的内容,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注重非遗传承与创新,巧妙融合经典电影文化元素和现代创意设计,推出各种具有纪念意义和趣味性的文创产品。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且具纪念意义的老电影文创产品,已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尤其是那些既具实用性又能传递电影文化的产品,销量十分可观。”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王瑶说道。
市场反馈热烈,也让电影文创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202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还成立官方文创品牌“影资文创”,旨在聚合资源,深耕电影文化土壤,设计出更多“出圈”的文创产品,为电影爱好者和文化迷提供特色体验。
此外,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还在修建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建成后,每周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影片展映,并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影片修复展映或相关艺术影片展映活动,扩大安溪电影修复的品牌影响力。
左英表示,未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将继续深化电影修复事业,推动更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致力于创建集电影修复、展示、体验、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打响“电影修复在安溪”品牌,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