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8日,乐华娱乐旗下女团NAME成员金子涵突然宣布退圈:“我将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决定。”这条微博迅速登上热搜第一,阅读量破3亿。乐华娱乐和杜华紧随其后转发祝福,却难掩事件背后的暗流涌动。
4月8日,乐华娱乐旗下女团NAME成员金子涵突然宣布退圈:“我将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决定。”这条微博迅速登上热搜第一,阅读量破3亿。乐华娱乐和杜华紧随其后转发祝福,却难掩事件背后的暗流涌动。
这位26岁的山东姑娘,曾是《青春有你2》的“意难平”——凭借蓝发公主切造型和《R&B All Night》的甩发wave镜头,直播播放量24小时破千万,被粉丝称为“人类蛊王”。2021年加入NAME组合后,她在《Say My Name》打歌舞台贡献教科书级ending表情,却因公司“7选4”淘汰赛机制陷入生存焦虑。去年12月海影节后,她再未公开露面,直到4月3日清空微博引发退圈猜测。
更值得玩味的是,今年已有多位艺人退圈:高泰宇直言“娱乐圈的聚光灯晃得人发晕”,利路修则在亚洲电影大奖红毯宣布“最后一次走红毯”。金子涵的退圈,不过是娱乐圈“逃离潮”的最新注脚。
1. 流水线造型的“屠宰场逻辑”。乐华娱乐的“偶像批发”模式早已引发争议。NAME组合成员从训练到出道仅用11个月,2023年更推出“100天淘汰赛”,要求7人竞争4个出道位。这种“快消式”培养导致成员身心俱疲:金子涵曾因身体原因退出《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录制,队友冯若航在直播中崩溃大哭:“每天只睡3小时,练舞练到尿血”。
2. 数据绑架下的“虚假繁荣”。金子涵的退圈,撕开了偶像产业的遮羞布。她的微博超话曾拥有百万粉丝,但真实互动量不足1%——超话排名靠“脂粉”刷帖维持,商演报价却从20万暴跌至5万。这种“数据泡沫”在行业内已成常态:某女团成员为冲销量,被迫自掏腰包购买5000张专辑,最终因欠款被公司起诉。
3. 粉丝经济的“情感勒索”。去年生日会上,金子涵哽咽读粉丝手写信:“以前总被说‘美丽废物’,是你们让我相信金子真的会发光。”这种“养成系”捆绑看似温情,实则暗藏PUA:粉丝要求她“24小时营业”,稍有懈怠就被骂“吸血”。
4. 行业寒冬下的“末路狂奔”。偶像产业正在经历“大逃杀”。2024年全国新增练习生超10万人,出道率不足0.3%。NAME组合2024年演出邀约同比减少60%,成员被迫转型直播带货,金子涵曾在抖音卖货3小时,销售额仅1.2万元。这种“出道即失业”的困局,让越来越多艺人选择“及时止损”。
当金子涵在微博写下“回归生活”时,她或许想起了《青春有你2》初舞台的自己——那个在镜头前紧张到发抖的女孩。4年娱乐圈浮沉,她看透了流量的虚幻,也见证了行业的荒诞。
你如何看待艺人退圈潮?如果是你,会选择留在娱乐圈还是回归平凡?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行业的未来!
来源:末将龙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