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浪姐6》这个争议值直逼综艺顶流的赛季里,房琪,成了最具话题性的“非典型姐姐”。
三期节目,三个热搜。
在《浪姐6》这个争议值直逼综艺顶流的赛季里,房琪,成了最具话题性的“非典型姐姐”。
她没大牌流量的咖位,却屡次抢镜;她不是最强唱跳,却总能站在C位。舞台上,她大气开朗、金句频出;舞台下,她却频频被质疑“情商堪忧”、“仗势欺人”。
观众一边为她的控场力鼓掌,一边又忍不住吐槽她的“情绪输出”。她到底是天选剧本,还是一出人设崩塌的“逆袭样本”?
这个在《你好,星期六》里靠“综艺感”小火一把的主持人,怎么就成了“浪姐史上争议最大”的一位姐姐?
风波的起点,是第一期初舞台结束的后台采访。
张含韵含着泪表达自己在舞台上的不自信,情绪感染了一众姐姐们。正在大家沉浸在这份感性氛围中时,房琪突然举手:“我可以说句话吗?”
紧接着,她滔滔不绝地聊起了自己“毕业10年都在搞主持”、“从没站在舞台中央”、“终于敢做自己”——说着说着,张含韵还没干的眼泪,就被彻底冷了场。
那一瞬间,弹幕炸了,评论区翻车:
“她是来抢镜的吧?”“这是张含韵的主场,不是她的演讲时间!”“她到底想表达什么?怎么突然就开始cue自己了?”的确,房琪说的内容并不过分,甚至还蛮真诚。但问题在于——时机错了,立场也错了。
大家在共情张含韵时,她把情绪焦点转向了自己。这不是抢词,这是“情绪劫持”。你想自我表达没错,但不是每一个场合都该你站C位。
更何况,这不是她第一次用“抢话筒”的方式制造记忆点。
争议升级,来自第二次公演。
房琪被打散后拥有“抢人”权,她毫不犹豫跳过老队友叶童,转身选择了徐怀钰队伍。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极点。
按理说,这种选择权是节目组给的,谁选谁不选,都属于“合理战略”范畴。但令人窒息的,是她给出的解释:
“因为担心姐姐精力不太够……”
这一句话,秒伤叶童。
观众瞬间炸锅:“你是她医生吗?”、“谁给你判断别人精力值的权利?”、“你连这个都敢评价?”
叶童那句“我老是拖累大家”的回应,像刀一样戳在所有中年姐姐的心上。而房琪的“诚实”,则像一把不知轻重的锤子,毫不犹豫敲了下去。
“直率”和“无脑”,往往只隔着一句未经修饰的话。
网友总结得很到位:“房琪最大的问题,不是恶意,是没有‘换位’的能力。她太急于表达自己,以至于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到了第三期分组现场,房琪彻底“放飞自我”。
她不仅直接主导选人流程,还在排练时情绪高涨、指挥动作、安排动线,整段表演像是她一人主导的舞台。
组内成员一度被她的“能量风暴”冲得措手不及。
段奥娟和李溪芮虽然嘴上没说,但眼神里藏不住的疲惫感,已经说明一切。现场排练也出现“声音盖过对方”、“动作节奏冲突”的混乱局面。
弹幕已经开始刷:“好吵!”、“控制欲太强了吧?”、“能不能给别人点空间?”
但神奇的是,节目播出后,这段舞台反而效果不错。她控场、她爆发,她C位当之无愧。
这就是房琪的“悖论”:她确实有实力、有表达、有感染力,但在合群这门课上,她始终不及格。
她是舞台上的光,也是后台的雷。
必须承认,房琪并不是“坏人”。她也不是那种有意制造冲突的“作精”。
但她的问题在于——她太真实了,真实到不加滤镜、也不懂“节目社交的潜规则”。
在早期的浪姐里,我们看到的是姐姐们彼此搀扶、携手逆风翻盘的温情。到了第六季,这份温情开始被“镜头感”所稀释,取而代之的是:
谁能爆点多?谁更容易出圈?谁更懂剪辑和话语权的博弈?房琪是聪明的,她知道怎样表现才能“有记忆点”。但她低估了这个舞台对“情绪控制”的要求,也忽略了“观众的共情阈值”。
尤其当她站在一些“集体意志”对立面时,她就天然成了“情绪替罪羊”。
她没得罪谁,但她让所有人都“不舒服”。
如果回溯房琪的成长线会发现,她从来不是一个靠流量上位的明星。她主持过高考直播,做过一线记者,参与过节目策划,也上过不少“非典型热综”。
她不是花瓶,更不是炒作体质,她是实打实靠“表达”混出来的职场女性。
但在浪姐这个舞台上,“表达”往往不是硬通货,“共情”和“适配”才是生存法则。
她最大的悲剧,在于试图用真实打破滤镜,却反被滤镜反噬。
就像网友说的:“她不是不适合浪姐,是这个舞台已经不适合真性情。”
节目可以容得下演技,可以包装成长线,但它装不下过度的“自我中心”。
而观众,也越来越不耐烦去“理解一个不讨喜但有理的人”。
有网友这样形容房琪:“她是那个永远在表达,永远在争取,又永远走不进‘姐姐圈’的局外人。”
但换个角度看,这不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
在职场、在社交、在关系中,我们都曾因为“说了太多”、“抢了太快”、“太想被看见”,而被误解、排斥,甚至讨厌。
房琪不是浪姐的反派,她只是个不太会“合群”的女主角。
她说得太真、做得太满、来得太猛,却也从没遮掩自己的脆弱和坚持。
那么问题来了: 你觉得在《浪姐》这样的舞台上,是该尽情做自己,还是学会“人设克制”?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看法
别忘了点个【在看】和【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不那么完美,但依然发光的“问题姐姐”。
来源:综艺少女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