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觉得,电影和电视剧能有什么区别?都只是取悦大家,消磨大家闲暇时光的娱乐项目罢了,但是现在突然觉得确实不一样,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影视圈这么看重现实题材了,电影之所以更高级,是因为电影更有很多现实意义,而电视剧更多的是架空历史,改编杜撰,偶像爱情,是纯消磨时间
大概明白为什么电影比电视剧高级,大导不愧是大导了
最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终于想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电影比电视剧高级,电影演员比电视剧演员地位高,大导演为何是大导演了。
以前觉得,电影和电视剧能有什么区别?都只是取悦大家,消磨大家闲暇时光的娱乐项目罢了,但是现在突然觉得确实不一样,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影视圈这么看重现实题材了,电影之所以更高级,是因为电影更有很多现实意义,而电视剧更多的是架空历史,改编杜撰,偶像爱情,是纯消磨时间和娱乐的影视作品。
电视剧演员工作量大,戏份多,可能没多少时间揣摩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演出每一场戏剧本中的内容就行,演员颜值不高可以靠后期修片,演员演得不好,也可以靠剧情糊弄过去,演员台词不行,可以找配音演员,除了文替,武替,甚至还可以有手替,光替。
但是电影演员几乎都要自己完成,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连贯的复杂的表演,甚至为了特殊题材,还要亲自去实地实景感受学习,才有可能完成一个角色,每一个动作眼神都要精准到位,所以对角色付出更多,专业上也更强一些,所以角色的成功能让演员的表演得到更多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咖位自然更高。
以前的经典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内容要么是揭露封建思想,要么是歌颂奋斗精神,要么是创新历史,又或者是传播文化,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探讨,或者引起大众共鸣,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一直被观众所记住,那时候的电影更讲究艺术性,但是最近这些年好像不太一样了,能拍出高票房作品的几乎都是跨界导演,似乎他们更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
比如说徐峥的《人在囧途》系列,主打的就是一个喜剧效果,所以不管它票房多高,多年来也不会拿到任何重量级的奖项;陈思诚的《唐探》系列票房更高,主打的是悬疑和搞笑,既刺激又解压,但是电影里也没有传达出任何实质性内容。
吴京的《战狼2》可能是跨界导演执导的作品里,为数不多有教育意义的爱国电影,确实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爱国情怀;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则是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弥补了中国市场科幻大片不足的现状,贾玲的两部电影,一部是爱妈妈,一部是爱自己,她的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很强的共鸣性。
饺子的《哪吒》系列则是集大成者,有大制作特效场景,有对封建思想的揭露,有对人物精神的歌颂,有对命运不公的反抗,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既融合了神话故事,还还融合了现代科技,所以这部电影才会吸引那么多观众喜欢喜欢,才会有这么高票房。
这些高票房电影的出现,开始让观众去审判之前的那些大导,为什么大导们很难拍出这么高票房的电影?是题材不行,还是他们名副其实?但是大导之所以被称为大导,他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敬佩的。
同样是拍电影,这些大导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除了考虑票房因素,他们还会尽量去选择一些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张艺谋拍《第二十条》,难道只是为了票房吗?他肯定也想普法,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他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除了带来收益,还要有现实价值,以此来体现它的个人价值,幸运的是这部电影票房很高,而且还拿了很多奖,一切都是应得的。
冯小刚拍《向阳花》,肯定也不单纯是为了赚钱,为了票房,他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想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到出狱女子这个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甚至是让大家理解这个群体,高票房他们不想要吗?肯定也想要,他们明明有这么多题材可以选择,但是他们去选择小众题材,肯定也是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他们没有丢弃一个大导该有的责任和使命。
人去选择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就会让人觉得更加高尚,更加高级,去做一些困难的,大部分不愿意做得,也会被认为很有付出精神,作为大导,就该有这样的付出精神。
来源:八卦阿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