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8日,刘德华主演的灾难片《焚城》正式上线网络视频平台,没想到这部当初电影院公映时只收获了2.6亿票房的亏本大片,居然还能成为一部回炉爆款。《焚城》上线仅仅一天就登顶热播榜,热度值就达到了5400,超过了50亿票房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
2025年3月28日,刘德华主演的灾难片《焚城》正式上线网络视频平台,没想到这部当初电影院公映时只收获了2.6亿票房的亏本大片,居然还能成为一部回炉爆款。《焚城》上线仅仅一天就登顶热播榜,热度值就达到了5400,超过了50亿票房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
在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看《焚城》是需要交钱开通VIP的,同时,一些电影资源下载平台上也在3月28日这一天放出4K国/粤双语高清下载资源,所以,《焚城》能达到这样的热度真的很神奇。
2024年11月1日,《焚城》在中国大陆上映,最终内地票房2.58亿人民币,全球票房3760万美元。
《焚城》由刘德华监制并领衔主演,潘耀明执导,白宇、莫文蔚及谢君豪、王菀之、王丹妮、廖子妤、林保怡、王敏德、周文健、郑则仕、黄德斌、何启华、魏浚笙、梁仲恒、林家熙、黄恺杰和吴彦姝、童瑶、姜大卫、许恩怡、区嘉雯、郭伟亮、张达明、白耀灿、张达伦、张松等共同演出。【有3个金像奖/金马奖影帝,还有亚洲影展影帝、白玉兰金鹰奖视后等等。】
作为一部星光闪耀,投资高达2.5亿的视觉大制作,这样的票房成绩是很惨淡的,特别是我们刚刚还见证了一部150亿的现象级大片《哪吒2之魔童闹海》的诞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部《焚城》在几个月之后能够找回第二春?
首先,《焚城》豆瓣评分最高达到7.2,评分人数超过10万,证明了它的品质和口碑还是过得去的。男主角刘德华一直被认为是偶像派,可人家分明是三届金像奖影帝两届金马奖影帝,早已获得了专业的认可。
在《焚城》刘德华也确实表现出了影帝级的演技水平,而且坚持全程素颜出演,深深的眼袋和皱纹成为角色疲惫感的天然注脚,早已把当年的偶像包袱丢掉了。片中,刘德华在办公室吞火酒长镜头(生理性不适的职场隐喻)、与AI语音管家的深夜对话(数字时代的孤独显影)和火场废墟中寻找婚戒(物质主义对情感的吞噬)等经典镜头,都是表现演技的名场面。
《焚城》的反类型叙事,披着灾难片外壳(全城火灾),实则聚焦中年职场人的精神坍塌;火灾现场的浓烟成为职场PUA、房贷压力的视觉隐喻,这种解构传统类型片的做法带来两极评价,也是票房不佳的原因,但更多刘德华的粉丝却并不在意这些。
刘德华多年来一直是华语娱乐圈的第一巨星,粉丝深度超过所有的当红流量巨星。他们也许不一定能买票进电影院支持《焚城》,但在网络平台上,有更多的方式去支持刘德华。
《焚城》从影院票房平淡到网络爆款的逆袭,反映了当下影视行业传播逻辑的深刻变迁。因为院线与流媒体受众的割裂性,电影院主力消费群体偏好强视效/强社交属性的类型片(如《哪吒2》),同样也受一定宣传的影响,而《焚城》的慢节奏心理剧特质更适合家庭场景的沉浸式观看。
猫眼数据显示该片影院观众35岁以下占比68%,而流媒体端40+观众贡献52%播放量,印证刘德华粉丝群体的长尾效应。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网友渐渐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一部电影经常是几天或几个周末才看完,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观影兴趣。《焚城》也有很多碎片化传播点,如电影中"火灾中独舞"(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12.8亿)、"天台对峙台词"(微博热搜TOP3)等具有强视觉冲击力和情绪张力的片段,天然适配短视频传播。B站涌现387个二创视频,其中"赛博焚城"AI重制版播放量破千万,赋予作品超越本体的文化意义。
事实上,很多观众一年也看不了几场影院电影,但能通过网络平台几乎把所有的主流影片看个遍。这部分观众,就是《焚城》成为网络爆款的核心推动力。
因为影院公映票房不理想,电影出品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回本,而开拓海外市场和网络市场,是最主要的选择。相比不可预期的海外市场,有雄厚群众基础的网络市场是第一选择,所以《焚城》选择的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也是一次重要的营销推广,是一种发行策略的降维打击。【而且网络平台的分成方式也更直接,不用担心被偷票房。】
片方在影院窗口期后启动"埋梗计划",提前在知乎、虎扑等平台释放19个剧情悬念点,引导用户自发组建解密社区,使影片生命周期延长至上映后182天(行业平均43天)。《焚城》涉及的职场压榨、中年危机等议题,在春节后失业率小高峰期间被重新语境化,知乎"焚城隐喻"话题引发2.3万职场人故事分享,实现艺术作品与社会情绪的同频共振。
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报告》显示,40岁以上用户(80后)流媒体付费率同比提升27%,这批成长于港片黄金时代的观众,通过弹幕互动重构集体怀旧体验,形成独特的数字乡愁消费。
《焚城》的网络热度逆袭翻红,本质是流媒体时代内容价值的多维释放,标志着影视作品已从单一票房竞争,进阶为跨平台、跨周期、跨形态的立体化生存竞赛。未来电影制片方或将刻意设计"影院+流媒体"双重叙事结构,在院线保留视听奇观的同时,为流媒体端预埋社交传播基因。
当然,一部正规的院线电影,始终还是追求票房为王,谁不想成为《哪吒2》,谁不想有百亿票房。既然院线上拿不到,那就想办法从网络或其他渠道上再找回来,就像当年港片黄金年代录像带和影碟一样。
来源:小胖胖趣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