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说陈德容不是因为讨厌她,也不是为她开脱,我这个年纪不是任何人的粉,只想借着某些事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借着一些明星,聊一聊人性和人生,聊一聊中年女性的成长。
再说陈德容不是因为讨厌她,也不是为她开脱,我这个年纪不是任何人的粉,只想借着某些事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借着一些明星,聊一聊人性和人生,聊一聊中年女性的成长。
陈德容从国民女神跌落,遭全网群嘲,晚节不保,其原因是和王蓉在节目排练中的争吵,让大家觉得她耍大牌、能力不足还脾气大。
表面看像是这样的,其实背后透露出的是人性。
发生的一切,也许不是她的本意,我相信既然选择来到浪姐的舞台,都是想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寻求改变的。
但是陈德容事件也让我们看到,要改变,真的很困难,不改变,意味着还会陷入同样的困境中。
我也相信经历此事件的陈德容是明白这一点的。
但如果她还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下面所要说的关于改变的话题,她或许能在浪姐的舞台上走得更远,也能转型成功。
还能利用这个机会,逆转翻车的人设,也不会白白浪费她大好的资源。
在探讨改变的方法之前,我们要知道关于改变的三个事实,我觉得这很重要。
第一个事实: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情景问题;
第二个事实: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
第三个事实:看似心生抵触,实则方向不明。
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个人名叫杰里▪斯特宁,他用6个月的时间,在人手不足,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帮助越南政府改善了63%的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
而且更糟糕的是,当时的越南存在着卫生状况差,生活贫困,缺乏生活用水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你或许并不相信,但斯特宁确实做到了。
这个名叫杰里▪斯特宁的人,他效力于帮助弱势儿童的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
他在1990年受命于越南政府的邀请,协助“救助儿童会”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他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帮助当地65%的儿童改善了营养状况,并让他们保持了下去。
这是一本名叫《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的书中所收录的案例。
它是一本突破认知,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告诉我们改变并非没有可能。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也看出,改变是可能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改变很难,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和情感,它存于我们的大脑中,但它们却是相互独立的。
我们的理智部分就好比是一个拿着鞭子的骑象人,而情感的部分就像一头大象,我们如果想要达到一个目标,完成改变,就必须用有效的方法,让它们同心协力,相互认同。
这个方法叫做改变三部曲:指挥骑象人、激励大象、营造路段。
我们人的大脑是双系统在工作,系统一和系统二。
系统一是情感,系统二是理智。
理智善于思考,倾向于分析与做计划,但缺点是容易陷入过度思考、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要让理智这位骑象人行动起来,就要遵循下面三条措施:
01.找到亮点,从成功案例中复制经验
斯特宁接到任务时感觉困难重重,他能用的资源有限,手中资金也不足。
他说自己感觉自己像个孤儿。
但斯特宁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到村子里四处拜访,调查各个地区的情况。
随后他发现一些特例,虽然在同一个村里,即便家里很穷,也有长得很健康的小孩。
而这些健康儿童的养育方法,跟大部分家庭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也就是亮点,这些亮点就是值得他人效仿的成功做法。
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习惯去找原因,所以造成问题不得解,如果我们能转换思路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从中找到亮点,然后复制推广,做到小办法大改变。
对于陈德容来说,她随时都在耍大牌,脾气大吗?她真的一点能力都没有吗?
肯定不是,不管怎么说,她也是曾经的国民女神,她有美貌,她擅长抒情歌她有表演经验,对不对?她还有资源,有一大批喜欢她支持她的人,找到她身上的亮点,然后成功复制经验。
02.制定关键举措,简化决策,避免瘫痪
越南这一部分有健康儿童的家庭,他们的喂养方式与食物和别的家庭不同,这些亮点妈妈给孩子喂食少吃多餐,而且很主动,他们还在食物里添加甘薯叶和田里捉到的虾蟹,补充了营养
斯特宁把儿童健康不良的家庭定时集合起来,借鉴亮点家庭的做饭方法,这样可以增加参与者的信心,避免这些措施陷入瘫痪。
陈德容如果要改变也可以借鉴一下,自己不是唱跳专业的,参加浪姐的很多姐姐也不是全能的,也是非专业出身,可以向她们借鉴经验,自己私下多练习。
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把这些动作一个个拆解开。比如今天在多长时间一定要练会哪一段?在吃饭前或者睡觉前一定要练习哪个动作?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抗拒改变,实则方向不明。”
03.指明目标,用具体愿景激发行动
有时候我们无法完成自己的计划,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目标不够清晰,因为目标模糊会导致骑象人迷失方向。
案例中的斯特宁,它采用的方法是先让50户家庭试行计划,然后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清晰具体的计划,推广到越南的265个村,220万民众。
最后成功改变了越南这个国家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
陈德荣在这里犯的错是将自己自我合理化,觉得自己不是专业的,我是弱的,你们要同情我考虑我的感受。把自己出现的问题合理化。
但你要明白的是,你的目标是上浪姐,最终成团,你就是来挑战自己的,每一公都要足够优秀才能留下来,才不会被淘汰。每位能成团的姐姐到最后都是演、唱、跳俱佳的。
(二)激励大象:情感驱动的力量
骑向人虽已找到方向,找到目标,但要让情感这头大象继续前进才可以。
可这头大象有时不听话,它怕麻烦,一冲动喜欢及时行乐,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三种途径来驱动大象前行:
01.找到感觉用情感共鸣替代理性说服
陈德容二公是和吴宣仪在一个队。
和一公不同,这次有了一些变化和进步,没有了浑身的刺,整个人柔和了许多,还被吴宣仪用“哄”,成为了新生代唱跳担当。
网友说,这是浪姐唯一靠“哄”上台的姐姐。
吴宣仪能“治”陈德荣,其实就是用情感共鸣来代替理性说服。
吴宣仪连哄带骗说:“需要德容姐姐身上的东西给到她”,这就让陈德容觉得自己是被人需要的、有价值的,而不是别人的累赘。
她在吴宣仪那里找到了归属感。
王蓉是专业的,唱跳很强,她觉得别人都应该和她一样,她没有共情到陈德容,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盲区”,就是越专业的人越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
02.缩小改变幅度,降低行动门槛,积累小胜利
大象对于庞大的目标会产生畏难,需要将任务进行拆分,以小任务、小步骤的形式就容易执行。
其实在一公排练的时候王蓉虽然也急,也有些不耐烦,但她建议将全部动作先学完再来一点点抠,其实也是有照顾到对方的。
但陈德容可能想到要两个小时就学完整个舞蹈,这个大目标一下子却吓住了她,她心态马上就崩了。
所以她是希望按照顺序来学,学会一个,然后再推进学习新动作,这本身也没有错,因为她需要缩小这个幅度,降低门槛,一个一个动作学会让自己积累一些胜利,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只是时间有限,两个人沟通不够,共情不够,所以注定改变失败。
03.影响他人,塑造身份认同与成长心态
影响他人作出改变,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对建议产生认同。
陈德容对王蓉的建议是不认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心生抵触的,她觉得她们不像是一个团体,对方没有包容心,对自己不够体谅,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面子自尊心,这样的认知导致王蓉没有办法影响到陈德容心态上的转变。
认同感几乎在所有改变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产生有效改变的关键。
(三)营造路径,让改变自然发生
虽然通过指挥骑象人和激励大象能发生改变,但是不能忽视环境对改变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如果你没办法改变人性,只需要通过单纯改变环境就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
比如实在想吃爆米花就吃个小桶的;需要减肥的人,将大碗换成小碗,控制食量。
把家里的零食清空。
给陈德蓉营造一个轻松有安全感的环境,没有打击到她的自尊心和面子,也许她的改变就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当社会在歌颂乘风破浪的女性能量时,是不是也容得下笨拙的成长和缓慢的改变?
能不能在我们改变的过程中,给予我们脆弱与试错的勇气呢?
当然,对于像陈德蓉一样的中年女性们,如果决定要改变、要转型,就应该认识到曾经的辉煌只是曾经,如果选择重新开始,就要有直面残酷世界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都住着一个骑象人和一头大象,当我们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一定要让骑象人与大象保持一致、通力合作。
除此以外,还要帮助大象与骑象人营造出可执行的路径,这样改变才容易获得成功。
我是喜欢读书追剧的伴夏,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鼓励,和朋友们一起共勉!(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来源:眉澜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