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世纪20-40年代,有四位风华绝代的女神惊艳的世人。张织云眼波流转成就初代影后神话,阮玲玉用默片时代的眼泪浸透半座上海城,胡蝶顶着"民国第一美人"光环穿越战火硝烟,周璇的金嗓子至今仍在老唱片里婉转低徊。
在上世纪20-40年代,有四位风华绝代的女神惊艳的世人。张织云眼波流转成就初代影后神话,阮玲玉用默片时代的眼泪浸透半座上海城,胡蝶顶着"民国第一美人"光环穿越战火硝烟,周璇的金嗓子至今仍在老唱片里婉转低徊。
她们在镜头前演尽悲欢离合,却不知自己的人生剧本早已写满时代的裂痕。
1926年的上海,35家电影公司举办了我国第一届电影博览会,轰动一时。张织云就是当年票选出的“电影皇后”,比第一届奥斯卡还早三年。而她的故事像她主演的默片般无声却震撼。
张织云原名张阿喜,出生在广东。父亲去世后,她随养母去了上海。1923年,电影公司招考演员的广告让18岁的张阿喜动了心。这个在照相馆当学徒的少女不会想到,她随手填写的"张织云"将成为中国影坛的传奇。
初入摄影棚,张织云展现出惊人的镜头天赋,无需台词,仅凭眼神流转就能让观众落泪。
1926年,导演卜万苍的《玉洁冰清》彻底点燃了她的星途。胶片里的失恋的乡村少女,在爱情与伦理间挣扎的凄楚眼神,让上海滩的观众在影院里哭湿了手帕。
随后的《未婚妻》《爱情与黄金》《梅花落》接连打破票房纪录,南洋片商捧着银元等在片场门口。1926年《新世界》杂志的"电影皇后"评选,她以压倒性票数摘冠。
张织云在刚入影坛时,便与与导演卜万苍相恋并同居。但随着她的知名提升,应酬也越来越多,渐渐被奢靡的生活所感染。当花花公子茶商唐季珊带着缅甸翡翠与法国香水出现时,她毅然选择和卜万苍分手,并跟随唐季珊远赴美国卖茶叶,最终以失败告终。
当1933年张织云重返影坛时,有声片时代已然来临。而张织云不会说普通话,也就没人找她拍片。更残酷的是,曾经的影迷早已移情阮玲玉、胡蝶等新星。她也就从一线沦为二线。同时感情上,她也受到重挫,唐季珊移情别恋阮玲玉。
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打击让张织云一蹶不振。绝望中,她只能靠出卖自己的身体维持生活。被小报记者将这事捅出来后,这更让她生无可恋。
多年后,她辗转到香港。一无所有的她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这样生活了十几年,人们不知道她是张织云,只叫她阿喜。1975年某个寒夜,71岁的张阿喜死在香港街头。张织云的人生轨迹恰似她最擅长的悲剧角色,流星般的闪耀与坠落型的注脚——当胶片开始转动,有多少灿烂注定成为时代的剪影。
阮玲玉是默片时代最闪耀的女星,被观众称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阮玲玉原名阮凤根,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早逝,尽管家境贫寒,但母亲仍坚持送她到崇德女校读书,这段教育经历让她接触到文学与艺术,也让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气质出众。
16岁时,她因与张家四少爷张达民相恋辍学,这段感情成为她人生转折的起点。1926年,在张达民兄长张慧冲的引荐下,阮玲玉考入明星影片公司,首部电影《挂名夫妻》让她正式踏入影坛。
阮玲玉的演艺事业顺风顺水,让她迅速成为影坛女神。早期作品如《白云塔》《故都春梦》多扮演风尘女子或传统女性,后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她在《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中塑造了觉醒的工人、抗日手艺人等进步形象。
1934年的《神女》中她饰演的妓女为抚养儿子受尽屈辱,却在母爱中展现圣洁。导演卜万苍评价她为“天生的悲剧演员”,即便毫无表演经验,她的眼神与肢体语言却能精准传递角色的哀愁。
但她的事业辉煌与感情坎坷形成鲜明对比。16岁与张达民同居后,她成了对方的经济支柱。张达民挥霍家产后,不断勒索她的片酬,甚至以公开隐私相要挟。她试图结束这段关系,却因社会对女性“道德”的苛责而妥协。
此时,茶商唐季珊以温柔攻势介入,承诺带她脱离苦海。阮玲玉很快沦陷。他们同居后,唐季珊仍不改花心本色,甚至在张达民起诉二人“通奸”时,逼迫阮玲玉独自面对舆论。
拍摄《新女性》期间,导演蔡楚生成了她最后的希望。两人因戏生情,但蔡楚生顾忌社会压力选择退缩。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吞服安眠药自杀,年仅25岁。葬礼当天,上海30万民众自发送行,甚至有人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选择自杀。美国《纽约时报》称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
今天我们回望这位默片皇后,她的艺术成就早已超越时代,而她的陨落仍警示着:女性的独立之路,从来不只是银幕上的剧本。
胡蝶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奇影后。她因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被誉为“民国第一美女”。胡蝶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不仅是因为她在电影上的取得的成就,也因与戴笠的非同寻常的关系而惹人关注。
胡蝶原名胡瑞华,1908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官员家庭,家境优渥。从小她跟随父亲的工作辗转各地,这也让她有着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见识。16岁那年,受电影《孤儿救祖记》的感染,她考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从此将名字改为“胡蝶”,寓意破茧成蝶。
1925年,17岁的胡蝶在《战功》中饰演卖苹果的女孩,镜头前的灵动眼神让导演惊叹。次年,她凭借《秋扇怨》崭露头角,与男主角林雪怀假戏真做,成为轰动影坛的金童玉女。
此后十年间,她主演了《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自由之花》《孔雀东南飞》《姊妹花》等数十部影片。1932年,上海《明星日报》发起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她以最高票被选为“电影皇后” 。之后连续三年当选,成为默片时代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星。
胡蝶的感情生活比电影更跌宕。1927年,她与林雪怀高调订婚,男方却因事业停滞心生嫉妒,不仅挥霍她的片酬,还流连风月场所。这段关系终以对簿公堂收场。长达一年的离婚官司让她身心俱疲,甚至被报纸嘲讽为“水性杨花”。
低谷时期,商人潘有声走进了她的生活。他温文尔雅,默默支持胡蝶的事业,甚至在杜月笙试图强娶胡蝶时挺身而出。1935年,两人在教堂完婚,潘有声一句“你的戏演给千万人看,我的心只给你一人”让胡蝶重燃对婚姻的希望。
然而战乱打断了平静——1937年上海沦陷后,夫妇俩逃往香港,30箱家当却在途中被劫。为追回财物,胡蝶求助军统头子戴笠,却不知这是噩梦的开始。戴笠早对胡蝶痴迷多年,借机扣押潘有声,并以家人性命要挟胡蝶就范。之后三年间,胡蝶被幽禁在重庆杨家山公馆。直到1946年戴笠空难身亡,她才重获自由。
与潘有声团聚后,两人移居香港。但多年折磨已让潘有声油尽灯枯,于1952年病逝。胡蝶重新开始自己的演艺事业,先后拍了《春之梦》《锦绣天堂》《苦儿流浪记》《新姊妹花》等十余部作品。1969年,61岁的她在拍完《明月几时圆》后,彻底告别了影坛。
晚年她移居加拿大,过着低调的生活,远离了世间的纷扰。1989年4月,胡蝶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1岁。根据她的遗愿,她与丈夫潘有声合葬,他们终于得以长相厮守,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周璇是中国最早的双栖明星,一生唱过200首歌曲,赢得“金嗓子”的美誉。主演了43部电影,《马路天使》更是成为中国影史经典。
周璇的一生始于一场被至亲背叛的悲剧。1920年,她出生于江苏,原名苏璞,父母是教师与护士。6岁时,她被抽大烟的舅舅拐卖至王家,改名王小红。王家夫妻离异后,她又被送给了上海的周家,更名为周小红。养父周文鼎沉迷鸦片,曾试图将她卖入妓院换钱,幸得养母叶氏拼死相护。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11岁那年,她在帮佣时因歌声清亮被明月歌舞团团长黎锦晖发掘,从此踏入演艺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周璇就发行了自己的首张唱片《特别快车》,改名为周璇。
周璇的歌声很快就引起了各大电台的注意,并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比赛中获得亚军。14岁的她便赢得了“金嗓子”的称号,与白光、李香兰等人被称为“上海七大歌星”。
1935年,周璇初涉影坛,在《风云儿女》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次年,就和金山主演了《狂欢之夜》,让她在影坛崭露头角。1937年,17岁的周璇因电影《马路天使》一炮而红。片中她饰演的歌女小红,以一曲《天涯歌女》唱尽乱世浮萍的哀愁,成为旧上海的集体记忆。
此后十年间,她主演了《三星伴月》《长相思》《孟姜女》《恼人春色》《渔家女》《红楼梦》《凤凰于飞》等佳作,演唱的《天涯歌女》《夜上海》《四季歌》传遍大街小巷。可以说,四十年代周璇的名字已经成为上海的名片。
周璇的感情生活比荧幕剧情更跌宕。1938年,她与比她大八岁的恩师严华结婚。这段始于歌舞团钢琴旁的爱情,却因事业差距走向破裂,严华无法接受妻子名望超越自己,更因“干爹”柳中浩挑拨猜忌,最终在报纸上互揭隐私,对簿公堂。1941年,二人的婚姻在一地鸡毛中落幕。
周璇的第二段感情更是将她推入深渊。1946年,周璇去香港发展,遇到商人朱怀德。他以甜言蜜语攻破她的心防,骗走巨额财产后,竟在她怀孕时消失了。当周璇生下大儿子时,却遭到了朱怀德的质疑,并要滴血认亲。心灰意冷的周璇选择离开,并登报声明与朱怀德再无关系。
连受情伤的周璇此时精神已经有要崩溃的迹象。在好友赵丹的帮助下,她回到了上海。然而却在《和平鸽》片场因“验血认亲”的台词精神崩溃,从此住进精神病院。
期间,周璇遇到了她的第三任伴侣唐棣。唐棣是一位美工师,他给了周璇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的照顾下,周璇的病情得以好转,并且怀了孕。1952年,正当他们准备办婚礼时,周璇的养母以欺诈罪将唐棣告上法庭。尽管周璇竭力辩护,但精神病人的话不被采纳,最终唐棣被判三年。
虽然她产下次子周伟,但精神再次受打击后,周璇的病复发并住进疗养院。此后的五年里,周璇时而清醒地给友人写信,计划复出拍戏;时而对着墙壁嘶喊“我要证明自己没病”。
1957年,37岁的她因一场急性脑炎离世。讽刺的是,她的生母顾美珍曾以护士身份照顾她,却因院方阻挠未能相认。周璇终其一生未能走出命运的黑夜。
这四位民国影坛女神,她们在镜头前替千万人活过悲欢离合,自己却困在命运的NG镜头里反复重拍悲剧。她们用最美的年华照亮中国影史,却在时代转身时,成了最苍凉的剪影。
来源:影视麻辣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