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短剧一哥”柯淳在综艺里自曝片酬,一句“我们是按天算的,我虽然现在是2万,但是还没接过2万的”直接让打工人破防了。日薪2万是什么概念?按一个月工作20天算,月入40万,年薪直奔500万!这数字,让多少社畜默默打开了招聘软件,看看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
最近,“短剧一哥”柯淳在综艺里自曝片酬,一句“我们是按天算的,我虽然现在是2万,但是还没接过2万的”直接让打工人破防了。日薪2万是什么概念?按一个月工作20天算,月入40万,年薪直奔500万!这数字,让多少社畜默默打开了招聘软件,看看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
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当打工人还在为KPI焦虑时,短剧演员已经轻松实现“日薪过万”的小目标了。
1. “我演霸总,月薪3000;他演霸总,日薪2万……原来差的不是演技,是这张脸。”
2. “短剧演员:一天2万;普通社畜:一天200。这世界就是个巨大的霸总文学。”
3. “建议查查他税务,不是眼红,主要是关心国家税收。”(这条建议入选“年度最酸发言”)
4. “我每天上班也像在演短剧,只不过剧情是《社畜的自我修养》,片酬是老板画的饼。”
5. “短剧演员:日薪2万;观众:看一集9.9。原来我才是那个被收割的‘副总’。”
柯淳能拿这么高的片酬,背后是短剧市场的疯狂增长。一部爆款短剧,可能几天拍完,却能狂揽上亿流量,甚至带动演员一周涨粉百万。但高片酬背后,争议也不小:
“演技配不配?”——有网友吐槽:“短剧演员的演技,全靠BGM和慢镜头撑,2万一天是不是有点贵?”
“行业能火多久?”——短剧现在像当年的网大(网络电影),疯狂内卷后,可能很快迎来洗牌。
“普通人能入局吗?”——答案是:难!头部演员吃肉,新人可能连汤都喝不上。
柯淳在节目里说,自己不仅能演“霸总”,还能演“副总”,试图打破标签。但网友并不买账:
“从霸总到副总,这不还是‘总’吗?敢不敢挑战‘打工人’?”
“建议直接演‘总裁的贴身保镖’,反正都是高冷人设。”
“短剧演员的终极宿命:要么转型,要么过气。”
确实,短剧演员的职业生涯往往很短暂,能像柯淳这样火出圈的极少。大多数人在演了几部同质化严重的剧后,就被市场淘汰了。
看完柯淳的片酬瓜,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也有人开始研究怎么转行拍短剧。但现实是,短剧行业就像一场“幸存者游戏”,能赚到钱的永远是少数。
最后,借用网友的一句神总结:
“别人演霸总,日薪2万;我演穷鬼,本色出演,片酬0元。”
来源:老朱综艺星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