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李美越被央视打码,流量的尽头是价值观的较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8 15:25 3

摘要:近日,网红李美越因在担任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翻译期间的不当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作为翻译,本应扮演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李美越却曲解理发师的原意,误导“甲亢哥”认为“中国店员嫌弃他的脏辫”,将热情粉丝描述为“非正常人”。

近日,网红李美越因在担任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翻译期间的不当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作为翻译,本应扮演文化交流的桥梁,然而李美越却曲解理发师的原意,误导“甲亢哥”认为“中国店员嫌弃他的脏辫”,将热情粉丝描述为“非正常人”。

尽管李美越随后发布了道歉视频,但公众并不买账。4月5日,央视《新闻周刊》对其画面进行打码处理,释放主流媒体对其行为的否定态度。 第三方数据显示,李美越个人账号在短短一周内掉粉35万,其合作品牌纷纷终止合作。网友和商家的选择表明,靠哗众取宠博取流量的行为,终将被市场所摒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许多网红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度,不惜利用文化、习俗的差异进行炒作和投机。就拿李美越来说,此前凭借“让东北大花袄征服世界”的话题登上热搜,视频中,美越混血的李美越穿着东北大花服饰、戴着墨镜走在国外街头,用夸张表演营造出的反差效果快速出圈。然而,这种“中国文化输出” 不过是浮于表面的摆拍,缺乏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只是简单地照搬、模仿或曲解文化元素来制造话题和噱头。

相比之下,“甲亢哥”以真诚体验中国文化赢得赞誉。他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参观名胜古迹、体验非遗剪纸等中国文化……不刻意讨好也不居高临下,用平等视角展现真实的中国,这种“原汁原味”的中国体验,不仅满足了外国网友的好奇心,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

流量经济的尽头,永远是价值观的较量。李美越的“塌房”并非偶然,而是公众对虚伪文化表演者的“集体批判”。在全球化传播时代,网红若仅靠文化“投机”博眼球,而无真正的文化共情与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尊重,终将遭到流量反噬。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槿色凉秋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