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刘亚东:莫言和司马南,好人坏人一目了然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8 12:58 1

摘要:第一类,是极端民族主义与狭隘爱国主义者。第二类,是流量至上的网络喷子与不良自媒体。第三类,是文学审美单一与理解能力匮乏者。第四类,是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者。第五类是文化水平很低且未读过作品者。

前几天,报人刘亚东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攻击莫言的都是些什么人,指出主要有以下5类:

第一类,是极端民族主义与狭隘爱国主义者。第二类,是流量至上的网络喷子与不良自媒体。第三类,是文学审美单一与理解能力匮乏者。第四类,是别有用心的政治操弄者。第五类是文化水平很低且未读过作品者。

4月7日,刘亚东又写了一篇文章,把莫言与司马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文章题为《莫言和司马南,好人坏人一目了然》。我觉得这个题目有些过于偏激,因为直接用“好人”“坏人”下定语,应该是不大合适的。

但是,文章把莫言与司马南放在一起对比,也的确可以立竿见影地说明问题。

文章一上来,就为读者展示了2025年以来的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则新闻:

一是司马南偷税,二是莫言捐款。

刘亚东这样说第一则新闻:

一边是坐拥6000万粉丝的“爱国大V”司马南因偷税537万被重罚926万,税务部门铁证如山地揭露其“隐匿收入、虚报成本”的四年系统性逃税;

这里存在两处小问题:第一,司马南不是被罚926万,而是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万(取整数);第二,是五年而不是四年。

刘亚东这样说第二则新闻:

另一边是作家莫言将刚刚获得的19万美元“爱心奖”奖金全额捐赠,用于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这不过是他20余年慈善之路的寻常一步,累计捐款已达1130万元,连国务院特殊津贴都化作云南希望小学的砖瓦。

然后,刘亚东总结了对比之下的讽刺性,大意是说前者以“骂”收割流量获取利益,后者被“骂”却往外掏钱行善。

在一上来的简要对比之后,刘亚东接着把两个人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对比,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个长段落,并且写到了“外部舆论环境”,即社会部分人对二人不同态度——这部分人具有很大的重叠性。

刘亚东揭露了司马南甩锅,称司马南面对铁证的狡辩堪称“甩锅教科书”——甩锅给MCN,而税务部门定性“主观故意”是一针见血。刘亚东还指出,这与司马南“人设的崩塌史一脉相承”。

这里,刘亚东应该是创造一个新鲜的短语——人设的崩塌史。比较符合实际,司马南的人设不是现在才崩塌的,从他之前第一次被发现撒谎就开始了,现在只是一下塌到底了而已。

刘亚东说司马南“靠骂美国、批联想、撕莫言单月吸粉500万,一条广告报价280万”,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一条广告报价280万,靠,这够韭菜们半辈子或者大半辈子奋斗的了吧?乖乖,两条广告就是韭菜们的一辈子。

“在美购房并按时纳税”——“对国内税务账簿‘ 精打细算’”,呵呵,这个对比真够狠的了,如此反美与爱国,却享受着“集体癔症般的忠诚”。

然后,刘亚东介绍了莫言这两年的境遇与作为,说“莫言面对长达两年的网络围攻,选择用玉米地里的笔和手术台上的救命钱回应”,拯救了405个先心病孩子,而且家长说“莫老师连面都没露过”。

刘亚东把这叫作“沉默的慷慨”,其实就是默默地行善。所以,刘亚东下面这段话,值得与大家分享:

这个时代从不缺声嘶力竭的“领袖”,缺的是低头做事的身影。当司马南们忙着在镜头前表演“正义”时,莫言们正用稿费修补世界的残缺。

不愧是报人,写作水平很高,文章语言,当犀利处犀利,当温情处温情,当点睛处点睛,论据充分,情理交融。

总结一下个人感受吧:

莫言从来就是不做声的,司马南现在想发声也不能,等同于两个人都身置舆论之外。所以,现在围绕这两个人的争论,基本算是公平的了。

但是,这场争论,其实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偏见是永恒的——司马南偷税未能改变这种偏见。因此,这场争论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了,改变不了什么。

既然这样,那就一切交给法律吧。

来源:悦读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