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灿灿
编辑丨别喝我旺仔
他与朱时茂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奉献的经典小品,是几代人共同的欢乐记忆。
《吃面条》里那个为了表演真实,不断猛吃面条的陈佩斯,让全国观众捧腹大笑,也开启了中国小品的黄金时代。
然而,自1999年后,陈佩斯却突然从舞台消失,关于他被央视封杀的传闻甚嚣尘上,各种阴谋论不绝于耳。
直到最近,他才在访谈中打破沉默,揭开了这段尘封二十载的内幕,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故事要从1999年说起,陈佩斯和朱时茂惊觉央视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竟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将两人在春晚舞台上的经典小品制成光盘售卖。
在那个知识产权意识逐渐觉醒的年代,这一行为无疑是对他们著作权、表演权和获得报酬权的公然侵犯。
发现此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多次尝试与央视沟通,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毕竟他们对春晚舞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不想将事情闹大。
可换来的,却是央视方面轻蔑又不屑的回应,那种高高在上、满不在乎的态度彻底激怒了他们。
气愤之下,两人决定不再忍气吞声,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将央视告上法庭,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166万余元。
这场官司打得耗时又费力,但正义最终还是站在了他们这边。
法院判决央视侵权成立,停止侵权行为,还需赔偿二人33万元经济损失。
这本是一场维护自身权益的正义之举,可胜诉后的陈佩斯却在央视上彻底消失,大家纷纷讨论猜测他们被央视“封杀”。
网友们义愤填膺,痛斥央视“心地狭窄”,甚至把赵本山、赵丽蓉等演员的离开也与这件事联系起来,一时间舆论哗然。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多年后的采访中,陈佩斯透露,离开央视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版权问题或所谓的“封杀”。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离开的,是他在央视舞台上表演喜剧时,内心产生的强烈不适感。
他直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了,冷得都不太正常。”春晚的舞台环境让他感到压抑,大家互相防备,生怕自己的表演精髓被人学走,这种氛围与他所追求的喜剧创作环境大相径庭 。
陈佩斯对喜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他希望观众能因他的作品而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而不是在充满功利和防备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和表演。
他曾说:“我的喜剧理念,还有对春晚的看法,跟他们是不同,甚至有些背道而驰。”
他不愿意去扮演一个又蠢又笨的小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喜剧的魅力和价值。
回顾过往,早在1994年春晚小品《大变活人》排练期间,陈佩斯就因创作理念与导演组爆发激烈争执。
导演组要求删掉所有带讽刺的台词,连“官僚主义”四个字都不让提,这让陈佩斯难以接受,因为在他看来,喜剧应该反映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而不是简单的插科打诨。
最终呈现的版本被删改7次,陈佩斯在后台愤怒地摔了剧本,直言:“这不是艺术,是戴着镣铐跳舞!”
此后的几年里,类似的冲突不断升级。1998年表演《王爷与邮差》时,导演组临时撤掉关键道具,导致朱时茂当场忘词。
下台后,陈佩斯对着监控镜头怒吼:“这么搞,以后别再找我!”这一系列事件,都表明陈佩斯与央视在艺术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版权官司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离开央视舞台后,陈佩斯并没有消沉,而是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艺术探索之旅......
开辟新喜剧之路他用那笔赔偿款投身于话剧表演,自导自演了《托儿》、《阳台》、《阿斗》等多部精彩的话剧。在话剧舞台上,他拥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喜剧理念和艺术追求。
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还让他找到了一条与自身价值观相符合的中国式喜剧之路 。
陈佩斯的话剧作品,往往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产生思考。
比如《托儿》这部话剧,以婚介所的“托儿”为主题,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假现象;《阳台》则聚焦于城市拆迁中的种种问题,展现了普通百姓在生活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与春晚小品那种追求欢乐祥和、避免尖锐矛盾的风格截然不同 。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陈佩斯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2001年,他的影视公司因投资失利破产,最困顿时连女儿280元的学费都凑不齐。
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坚守,他曾坚定地表示:“让我回去说违心话,不如去种树”。
他在北京延庆包下万亩荒山,一边种树,一边沉淀自己,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喜剧的新形式和新方向。
陈佩斯的离开,对于央视春晚和中国喜剧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在他离开后,春晚小品的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那种充满生活质感和深度的作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追求表面笑料和娱乐效果的节目。
而陈佩斯则在话剧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喜剧人才,为中国喜剧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如今,虽然陈佩斯已经不再频繁出现在舞台上,但他的作品和理念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喜剧人。
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知识产权的捍卫以及对喜剧独特的理解,都成为了中国喜剧界的宝贵财富。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打倒,只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就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陈佩斯与央视之间的这段往事,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创作背后的复杂与艰辛,也让我们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曾经的误解和猜测在真相面前烟消云散,留下的是对一位喜剧大师的由衷钦佩。
在话剧领域深耕多年,陈佩斯携其经典作品《戏台》一直活跃在大众视野。
近期,他在抖音发布的一则新视频,再次引发网友关注。视频聚焦话剧《戏台》,并记录了他与儿子陈大愚关于剧本的一段讨论,为观众揭开话剧舞台背后的点滴故事。
视频里,《戏台》的舞台布景率先映入眼帘,华丽又充满古韵,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剧组的用心。
陈佩斯站在舞台中央,神情专注地给陈大愚讲解《戏台》中戏里戏外的门道。从演员走位到剧情编排,从角色塑造到舞台节奏把控。
陈佩斯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陈大愚则在一旁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眼神中满是对父亲的敬佩与对表演艺术的热爱 。
随后,准备为《戏台》拍摄宣传照。他耐心地教陈大愚如何捕捉舞台的精彩瞬间,强调光线、构图和人物表情的重要性。
这一关于拍照的情节,看似普通,实则意义深远。它不仅体现了陈佩斯对《戏台》这部作品宣传的重视,更反映出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在他看来,一张好的宣传照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话剧的魅力。
同时,这也是陈佩斯对儿子的一种言传身教,希望陈大愚在艺术道路上,无论是表演还是与表演相关的宣传工作,都能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对这则视频好评如潮。有人感叹陈佩斯对艺术的执着,即便在宣传环节也如此用心。
也有人为陈氏父子的传承感到欣慰,看到陈大愚在父亲的教导下不断成长,仿佛看到中国话剧未来的希望。
还有人借此回忆起自己观看《戏台》时的震撼,对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赞不绝口。
总的来说,陈佩斯这则抖音视频,通过《戏台》和拍照这两个元素,展现了他作为话剧艺术家的专业素养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它让观众看到话剧舞台背后的创作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传承的力量。
相信在陈佩斯的影响下,陈大愚会在话剧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而《戏台》这部经典作品,也将继续在舞台上散发独特的魅力。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息来源:
陈佩斯的再次抵达. 杭州政协新闻网. 2020-11-09[2023-05-17].
《金牌喜剧班》陈佩斯恐怖箱“触摸”喜剧本质,不可“斯”议班演出强强对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1-03-12[2023-05-16].
《老面新吃》,北京台春晚上,陈佩斯朱时茂看自己孩子演吃面. 北京晚报官网. 2020-01-26[2023-05-17].
"警察与小偷"换新颜 陈佩斯朱时茂重回春晚只献声-武汉晨报. 中国新闻网. 2012-01-18[2023-05-16].
来源:玖月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