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梦华录》长尾效应:被编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影视系列教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4-08 13:56 2

摘要:从影视行业的角度看,《梦华录》的初始成功已足够耀眼:网播之后在北京卫视上星后,接连几个卫视轮番播出,几度引发观剧热潮,更一举斩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成为当年唯一同时入围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三大电视剧奖项的剧集,并最终将金鹰奖收入囊中。

2022年首播的《梦华录》,在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让观众见证了它的长尾效应:被编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影视系列教材,作为网络剧项目研究案例。

从影视行业的角度看,《梦华录》的初始成功已足够耀眼:网播之后在北京卫视上星后,接连几个卫视轮番播出,几度引发观剧热潮,更一举斩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成为当年唯一同时入围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三大电视剧奖项的剧集,并最终将金鹰奖收入囊中。

但真正奠定其行业地位的,是2022年12月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45项优秀网络数字版本之一永久馆藏,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古装剧作。这一认证不仅肯定了其艺术价值,更将其纳入国家文化记忆的保存体系,使其成为研究当代中国影视发展的重要标本。

正是这样的文化高度,推动《梦华录》在2025年4月被编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影视教材,标志着网络剧首次以“现象级文化事件”而非单纯娱乐产品进入学术视野。

剧中精致的服化道设计、考究的宋代市井风貌还原,连同导演杨阳对镜头语言的创新运用,都成为高校研究影视制作的鲜活素材。这种从娱乐产品到学术案例的跃迁,标志着主流学界对网络视听作品价值的重新评估——当其他同期热播剧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时,《梦华录》却通过教材编撰实现了影响力的代际传递。这种学术认定,使该剧成为研究Z世代文化消费的典型样本。

更为难得的是,这部作品的辐射力早已突破影视范畴。2025年,由上海歌剧院改编的同名歌剧《梦华录》开启巡演,将剧中“女子贵自立”的精神内核以古典艺术形式重新演绎。这种IP的多维开发,不仅延续了原作的传播周期,更在歌剧受众中开辟了新的文化共鸣空间。与此同时,该剧还作为唯一一部电视剧入选《100个热词了解新时代中国》,其创造的“东京富贵迷人眼”“顾盼生辉”等网络热词至今仍是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语汇。这种从剧情到社会话语的渗透,印证了优质内容跨越媒介形态的持久感染力。

作为核心创作力量的刘亦菲,其个人IP与剧集的长尾效应形成深度绑定。她塑造的赵盼儿既有古典仕女的婉约,又具现代女性的果敢,这种角色魅力经得起时间考验——杭州取景地成为文旅新地标,清明上河园推出“赵盼儿同款茶坊”体验项目;音乐方面,张靓颖演唱的主题曲《不惜时光》在Spotify平台累计播放超2亿次,成为年度影视金曲;衍生品开发更突破常规,上海歌剧院推出的同名歌剧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将“赵盼儿击鼓退敌”场景搬上舞台,首轮演出票务收入突破千万。这种全产业链开发模式,为网络剧商业化提供了新范式。

《梦华录》的“长尾现象”,本质上是精品内容与时代精神共振的结果。它既满足了观众对女性成长叙事的需求,又以考究的传统文化呈现回应了文化自信建设的命题。当一部作品能同时承载娱乐功能、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时,其生命力的延续便成为必然——这或许正是它从“热播剧”进化为“文化符号”的终极密码。

来源:年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