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5日凌晨,上海浦东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的一则讣告,创始人曹茜因病去世,年仅39岁。这位年轻的女性,用短暂的一生,为亨廷顿病患者撑起了一片天。
有人说,生命的长度无法掌控,但生命的宽度却可以自由书写。
4月5日凌晨,上海浦东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的一则讣告,创始人曹茜因病去世,年仅39岁。这位年轻的女性,用短暂的一生,为亨廷顿病患者撑起了一片天。
提起亨廷顿舞蹈症,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种名字听起来像艺术的疾病,实际上却是噩梦的代名词。
患者的动作会像跳舞一样不受控制,随着病情恶化,语言、行动甚至吞咽能力会逐渐丧失,20年内就会走向死亡。
曹茜之所以与这种病结缘,不是因为学术研究,也不是因为职业选择,而是因为她的家庭。
她的外婆、姨妈、母亲都患有亨廷顿舞蹈症。可以说,疾病的阴影从她出生起就笼罩着她的生活,但她并没有因此倒下,反而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可以说,没有家人的这些病症就没有后来的风信子。
曹茜是安徽大学哲学系的才女,后来又考入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创意产业管理硕士。大学毕业后她在企业做过财务管理,在云南和四川支教2年,病发后投入到公益及教育事业。
按理说,这样的履历足够让她去过上令人艳羡的精英生活,但她却选择了一条“烧钱又费力”的路——2016年,她创立风信子亨廷顿舞蹈症关爱中心。
风信子中心是国内唯一专注于亨廷顿病的公益组织。从2014年创办到现在,这里为数千名患者提供了医疗支持和健康管理,她将部分药品成功推进并纳入医保。
曹茜就像是这个病患群体的“主心骨”,用9年的时间,让很多家庭看到了希望。她曾说:“我不想让更多人经历我小时候的无助。”短短一句话,道尽了她成立这个中心的初心。
今年2月,就有传闻称曹茜因病去世,后来被证实,她确诊直肠癌后,不久直肠癌转移去世,从确诊到离世,仅仅一个月便撒手人寰。
消息传开时,许多人不敢相信,这位坚韧又充满能量的女性,竟然在39岁时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去,不仅是风信子中心的巨大损失,更是亨廷顿病患者群体的痛惜。
她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来自挪威的协会主持人、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以及欧洲神经学协会联合会主席等行业名人纷纷发文悼念,称她是“真正的先驱”。
曹茜的最初梦想并不是公益,而是教育。大学时,她曾到凉山支教,立志在山区建一所学校。
当母亲被确诊亨廷顿病后,医生和家人选择放弃治疗,但她不信命,开始为母亲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这一次选择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让她成为了亨廷顿病患者的代言人。
她为母亲制定康复计划,耐心指导,她将内容抄在纸上,一步一步教母亲练习瑜伽,肢体运动,陪着母亲进行训练。
有人说,曹茜是个“倔强”的人,她不信命运,也不信规则,她相信的是行动。
她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因为家庭疾病史而结婚生子,但不会因此放弃享受人生。她的乐观和坚韧,感染着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
她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她清楚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曹茜的离开,让人们不禁担心:没有了她,风信子中心还能继续支撑下去吗?她的朋友和同事在讣告中写道:“风信子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信念。”
正是因为这个信念,风信子中心才有可能继续为患者提供依靠。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往往藏在那些不被聚光灯照耀的角落里。
她的离去令人惋惜,但她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风信子花语是“胜利的爱”,而曹茜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点。
39年,曹茜用自己的热忱,让一群被忽视的人群重新看到了希望。
她的奉献精神让人动容,身患家族疾病,不顾自身病痛,积极为患者发声、奔波,尽自己所能地为她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
有人说她是先驱,有人说她是英雄,她自己或许只是想做个普通人,为自己和家人争一口气。她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如果可能,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健康人,只想为社会发光发热,可惜,没有如果,现实就是那么残酷,有的人可以长命百岁,而有的人英年早逝。
她虽一开始是因为母亲,最终帮助母亲在内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提供帮助,推动了医疗支持和政策改善。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患者前行的道路,她是中国人的骄傲。
风信子虽已凋零,但她播下的种子,终将开出更多的花朵。
来源:健身慢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