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助中断”到公共讨论,孙俪与向海清事件中的慈善争议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7 20:24 2

摘要:你好,六零后的我来了,带着半生经历和经验,来一起看人间悲欢故事,品世上真善美丑,悟天下人情道理,修以后平安人生。

嗨,你好,六零后的我来了,带着半生经历和经验,来一起看人间悲欢故事,品世上真善美丑,悟天下人情道理,修以后平安人生。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

虽然这件事,事件三方,都不想再被人提及。

但是,我还是想说其中带给我们的警示意义:

事件曝光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好心捐助最后成了双方陌路,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讨了。

01

孙俪是在2002年3月10日的早上,看到了电视里正在播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希望在山区》节目。

里面正在报道重庆某中学贫困的高一学生向海清艰苦求学的情况。

这个节目正是邱朝举的作品。

孙俪叫母亲通过节目中的热线传呼,联系了邱朝举和向海清,并且开始资助他的学业。

资助计划是每月500元,一直到他大学毕业。

2004年向海清高考名落孙山,在孙俪母女的鼓励下,选择复读。

2005年考取上海水产大学。

在接站以后,向海清知道了,这么多年来一直资助自己的,就是孙俪母女俩。

当时,孙俪母亲给他交了第一年的学费5000元,还给了一个月的生活费500元,也告诉他好好学习,有什么需要就给她们打电话。

向海清,高兴之余,告诉了邱朝举这一信息。

邱朝举也为他高兴。

同时,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题材,决定将这段奇缘纳入2007年拍摄的《十年变迁看山区》的报道计划。

2006年国庆后,邱朝举在跟向海清通话时,知道了孙俪母女已经终止了对他的资助。

邱朝举很惊诧。

同时他联想到自己的相同遭遇:9年间,他一直资助大巴山区一个家境贫穷的农家女孩,视如己出不说,还帮助她考上了大学。

可是那女孩却对恩人渐生恨意,最后反目为仇,摔门而去。

他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了详细了解情况,他让向海清把他跟孙俪母女的交往过程和交恶细节,用书信的方式寄给他。

11月5日,向海清给邱朝举写了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叮嘱他不要对外公布。

他在信中解释道:“你要的材料还没有写。我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我不想伤害一个曾经给我重要帮助的恩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我才会心安。这是我一直没法写的原因。”

接着他又写道:“今天,我想以您的孩子的身份给您写这封信,向您讲述我与邓阿姨(孙俪的母亲)、姐姐(孙俪)的交往。恳请您替我理一理我的思绪,好吗?”

然后,他详细回顾了孙俪母女资助他的过程。

02

向海清如此信任邱朝举,绝对不会想到邱朝举还是公开了这封信。

尽管,做了处理。

但是,吃瓜的群众,对于明星,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邱朝举在“西祠胡同”的“重庆记者之家”论坛上,发帖预告将披露“一对明星母女与一个贫困大学生的恩怨情仇”。

2006年11月29日,邱朝举以《为什么善良的种子结下的都是变异的果实——一个贫困大学生与明星母女的恩怨情仇》为标题,将向海清的信全文发表在自己的天涯博客上。

文中仅仅做了一个技术处理——将孙俪的姓名改成了“明星SL”,但又特别提示,这位明星“来自上海,在国内荧屏红透半边天”。

后来有媒体说,看到他的博客,很容易推断这位明星的真实身份。

这种既有明星信息又有复杂内涵的新闻,让众多媒体趋之若鹜,国内很多网站、BBS、博客和媒体,都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很快就将受助人的真实情况和所在学校给曝了光。

舆论已经超越了邱朝举的初心。

很多人批评向海清有点恩将仇报。

韩寒甚至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普通老百姓在市内连个大型犬都不允许养,凭什么孙俪就可以在上海养狼?”

也有评论孙俪母女的,捐款也不应该附加条件。

邱朝举后来在央视《社会与法》节目中说,孙俪捐助没错,向海清也是感恩之人,但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

他就是想从社会伦理角度,去探讨慈善、捐助、爱心这个话题。

央视《大家看法》在2006年12月,以《孙俪捐助惹风波》为题,详尽报道了此事;

央视2007年1月9日《社会记录》节目以《种子与果实》为题,将邱朝举与他捐助的贫困学生的来龙去脉展示给了观众,引发了社会对于捐助形式和怎么对待爱心的思考。

03

其实,造成这个事件,要我说,谁都没有错,但是,谁又都有错。

先说邱朝举。

如果你想了解这件事,可以选择不公布信件,然后同时去找孙俪母女了解一下为什么停捐,也可以达到你想了解事情真相的目的。

也可以选择从中调停,解开误会,从而帮助向海清继续拿到捐款,不是更好吗?

或者你还想公布此事,那么,就你了解的双方陈述的事实,再予以报道不可以吗?

再说孙俪母女。

既然答应捐款到向海清大学毕业,其实应该履行诺言。

中途停捐,应该是发现向海清自己勤工俭学、申请助学贷款、有别人也在资助以及主动要钱等行为,引发了她们的停捐的行为。

他们以为向海清过度消费或者有其他想法。

实际上,2005年的上海,每个月大学生的生活费,500元,够吗?

我查了一下,2005年上海月社平工资2235元。

又回想了以下,87年我在石家庄上大学,每学期生活费500元,相当于每月一百吧。

那还是三线城市。

这么一比较,我觉得还真有可能向海清的生活费不够。

而且,大学生活不比高中。

校园里也有各种社会活动,向海清也从一门心思学习的学生,会有其他的社会活动。

如果能和孙俪他们好好交流,减少误会,估计也不至于发生直接停捐的事情。

最后说说向海清。

从他的信中,我认为他还是比较理性和知道感恩的。

他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但又不敢再去找孙俪母女。

如果不是邱朝举让他写出来,估计这件事就会埋在他心里了。

再说,他把助学贷款用作给父母看病有错吗?

我不认为有错。

我不相信一个人父母有病等钱救命呢,他还有心思握着钱在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学习。

对于这次的事件,孙俪的回应只有一句话:“我一直想不通,我真的想不通,我很无奈,我妈妈失眠,我也失眠。”

但还是恳请媒体不要去打扰海清,也说明了孙俪的善良:

“只希望小孩把心放在学习上,珍惜好现在的一切,毕业之后回馈社会。”

据说,向海清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工作。

其实呢,援助从来不是单纯的金钱付出,爱心付出更为重要。

如何把握爱心的尺度,让双方都感觉到尊重与感恩,温馨与平等,不造成两败俱伤,真的是一门学问,永远值得我们讨论和探索。

来源:雄安胡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