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羊毛月”三个字在抖音平台就是流量的代名词。从“撞脸”系列到“城市盲盒”,这位坐拥近900万粉丝的顶流网红,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素人到明星主持人的华丽转身。然而,一场关于“嘲讽大学生就业难”的风波,让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曾几何时,“羊毛月”三个字在抖音平台就是流量的代名词。从“撞脸”系列到“城市盲盒”,这位坐拥近900万粉丝的顶流网红,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素人到明星主持人的华丽转身。然而,一场关于“嘲讽大学生就业难”的风波,让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2024年11月,一则被指“嘲讽大学生就业难”的视频,将这个风光无限的网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连夜发布道歉视频,但网友的怒火已然燎原。随后,账号封禁、粉丝暴跌、MCN解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这个曾经的流量宠儿尝到了“凉凉”的滋味。
如今,虽然账号已经解封,但675万的粉丝数与巅峰时期相比,已经蒸发了近200万。更值得玩味的是,解封后的账号至今未发布任何新作品,这种“沉默”背后,或许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场风波折射出的,是网红经济时代的残酷生存法则。羊毛月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行业的三个真相:
第一,流量是把双刃剑。曾经让羊毛月一夜爆红的“毒舌”人设,最终也成为了反噬他的利器。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红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放大解读,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第二,MCN不是护身符。事发后,星辰互娱传媒迅速与羊毛月解绑,这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做法,暴露出网红与机构之间脆弱的利益关系。天眼查显示,“羊毛月”商标早已被他人注册成功,这或许暗示着网红IP保护的缺失。
第三,转型之路充满荆棘。从短视频博主到《抖音美好奇妙夜》主持人,羊毛月的跨界尝试原本堪称成功案例。但这次风波无疑给他的转型之路蒙上了阴影,也给其他想要“出圈”的网红敲响了警钟。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这场风波中,大学生群体展现出的强大舆论力量。这或许预示着,未来的内容创作需要更多共情,而非居高临下的说教。
清扬君点评: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粉丝可以把你捧上神坛,也可以让你摔得粉身碎骨。羊毛月的故事告诉我们,比流量更重要的是责任,比人设更珍贵的是真诚。
来源:清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