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视剧里惊艳过的少年帝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7 15:39 2

摘要:现在,“邪魅一笑”已经成了油腻的代名词了,晓明哥也时常在“油”和“去油”之间横跳。但,当年他《大汉天子》横空出世,这个笑,是有别于传统影视帝王塑造的标志。他长得非常端正,年轻时绝对称得上英俊,气质略下沉(你可以说“土”但也可以说“正”),配上这个笑,有一点点邪

现在的古偶都在讲仙侠,大女主,已经那就没有好好拍男频权谋了,脑海里过了一遍,惊艳过的少年天子形象,竟然都有点远了。

《大汉天子》黄晓明

现在,“邪魅一笑”已经成了油腻的代名词了,晓明哥也时常在“油”和“去油”之间横跳。但,当年他《大汉天子》横空出世,这个笑,是有别于传统影视帝王塑造的标志。他长得非常端正,年轻时绝对称得上英俊,气质略下沉(你可以说“土”但也可以说“正”),配上这个笑,有一点点邪气和轻微的“坏”——当年有多俘获人心?不然你觉得他靠什么红起来成为当时内娱一哥的呢???

这部剧里有老戏骨陈道明和王刚,也有当时大热的湾湾女星贾静雯,晓明哥以一种“初长成”的少年感,穿梭在这些气质不同的演员里,把刘彻的鲁莽但热血演出来了。

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大汉天子》刘彻和《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是晓明哥唯二的人生角色。

《少年天子》邓超

这部戏其实讲的是人性,是紫禁城里禁锢的“人”,侧重点不在“天子”,在“人”。

邓超也是“端正”型,你很难说他不帅,但不是那种有攻击性的“帅到你了”的类型,就是端端正正。但清朝服制的原因,略圆的脸,配上帽子和辫子,把“英俊”消减了一些。加上也没太讲顺治的文治武功(历史上有,但放到帝王里看,也不多),集中在与“控制欲强的母亲”,不爱的女人,怜爱的女人,不可得却非要抢过来爱的女人之间的纠葛,“帝王”感不那么强,更“家常”,对人性的刻画也更精准。

印象很深的一场戏,下着雨,小宫女花束子坐在门槛上,说着自己家里的一地鸡毛,他抱抱她——他贵为天子,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哪怕他动动手指就能给她的人生天翻地覆,他也没能主动去,他习惯了自己的软弱,自己的“什么都做不了”(后来,花束子是怀孕才被动“有”了名分)。他反抗母亲的一切,但是骨子里仍然是柔软的婴儿。乌云珠照亮他,让一向软弱无奈的他“腾”地烧起来熊熊的火,但,火烧完了,也熄灭了他。

软弱比表面的强悍难演多了。所以,其实超哥的少年天子在演技上是更胜晓明哥一筹的。

但是这部戏里出彩的人物太多了,郝蕾的静妃(果然真的爱人才更能演得爱恨交织),潘虹的孝庄,杨蓉的佟妃,大太监吴良辅,霍思燕的乌云珠,少年天子福临的光,有点被淹没了(也跟超哥后来出彩角色多有关系)

《大唐荣耀》任嘉伦

很难定义这算历史剧还是传奇古偶。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穿插,基本是符合那个时代的。

这部剧里其实出现了3个皇帝。晚年唐玄宗(秦汉),唐肃宗(王劲松),唐代宗(任嘉伦)。秦汉有点打酱油的感觉,发挥空间不大。但后面两个皇帝演得都可圈可点。

王劲松当时还没有得奖,在各种剧里演配角,把肃宗李亨那种战战兢兢的老太子演得非常到位,软弱又凉薄,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很真实,一遇权力和私利又瞬间消弭。(不过中年帝王不在本篇讨论之列)

任嘉伦的长相也是端正的北方帅哥,和晓明哥超哥一样又“英俊”又“下沉”,不知道是不是帝王角色首选这类长相。

他的角色少年感更强。当时热播时有观众评论,“像少年穿大人衣服做大人事”。虽然感情戏占了很大部分,但权谋和朝堂戏戏份很多,前期和杨国忠在朝堂斗法,安史之乱中的战争戏,和父亲及谋士对大局的谋划,都很符合历史剧的风格。

比之女性观众热议的“一秒变脸”感情戏,或安庆绪的“王爷乍见之下,怒不可遏,惊愕之余,力持镇定,怒极反笑,计上心来,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我从豆瓣抄的,据说是当时剧粉总结的),我觉得他在少年帝王气质上的展现更难得。剧开端的时候,一袭白衣长街奔马,“天皇贵胄”的形象一下子出来了。

有场戏是他和女主遇险被救,但救他的御林军发现他的死士。皇族豢养死士当时是大罪。他意识到后,一个眼神,手下便突然出手把御林军尽数灭口。极端权利的冰冷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当时我和女主一样震惊。但,作为对皇权有野心的皇长孙,再温柔善良,政治素养和权衡是流在血液里的,他演得很自然,眼神里有犹豫不忍但迅速决断)。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就,很多时候,剧的气质是权谋味儿而不是恋爱味儿。(当然恋爱场景也不少就是了。)

还有战场戏,唐军全军覆没,他半跪在地上哀鸣,一脸血的少年将军,眼神里的痛惜还带着不服。就觉得,后来他成功上位,成为唐朝的“中兴之主”,不是偶然。

李亨在剧里对这个扶他上位的儿子不咋地,靠儿子登基又防范打压儿子(这倒和二凤爹李渊有点像)。但剧外对任嘉伦不错,对这个少年帝王的塑造者评价极高:“出水芙蓉,艳惊四座,前途无量”。

李光洁《走向共和》

严格的说,我不知道光绪算不算少年帝王。死的时候算中年吧。但是他全程都活在慈禧的阴影下,从来没有以一个真正的“成年”形象立住过(尝试过但被打回去了),也勉强算一个吧。

李光洁的脸型长方,下巴略尖,从外形上和前面三个“方正”型皇帝不一样。但是他的形象,在气质上,太贴合光绪了。

走向共和又是一部老戏骨成堆的作品,出彩的人物太多太多了。但是光绪仍然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去截剧照,发现大部分他的剧照,都是在阴影里的。像光绪的一生。

他坐在阴影里,瘦弱,苍白,眼神闪躲。一有机会,他就立刻站起来,满眼热切,慷慨激昂,像一只急切想振翅飞空的鹰。但迅速坠落下来,眼里的光熄灭了,他又坐回了阴影里。

临死前的那个场景。他以为慈禧要死了。他等了这么久的自由就要来了。他穿上龙袍,在自己的“囚室”里预演,声音凄厉。我当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就,我不知道光洁叔当时多大,但,气质是少年帝王的。

来源:电视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