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不该骂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07 15:38 1

摘要:也就是说,这档定位人文纪实类节目的初心,是以赵露思的这趟旅程为切点,传递人文关怀、勇气和治愈的力量。意外的是,节目才刚播出,就掀起了全网对赵露思的争议和审判。

2024年末,赵露思方宣布因身体健康原因暂停工作。2025年1月1日,她本人发长文表示自己被抑郁症困扰多年。

《小小的勇气》是赵露思病后复出的首部综艺,她远赴山区入住村民家中,希望在和当地村民、孩子相处中完成双向成长和彼此治愈。

也就是说,这档定位人文纪实类节目的初心,是以赵露思的这趟旅程为切点,传递人文关怀、勇气和治愈的力量。 意外的是,节目才刚播出,就掀起了全网对赵露思的争议和审判

因为与身边人交流自己疾病经历的频率,引发了公众的质疑

然而,完整看了正片后发现,当前对赵露思的讨论大多有以偏概全的可能。从当事人即山区小孩主动为她发声、感谢其行动也能看出,她确实可能有被公众误读的地方。

但吊诡的是,相当一批哪怕未看过节目的路人,似乎也不可避免地被汹涌的批判和质疑声先入为主了,很难再理性客观地看待节目本身及赵露思。

至此,这场公共舆论潮中当务之急在于 ,如何理解这种一边倒的负面舆论现象,并透过赵露思看到背后的问题根源?

当疾病、公益、山区、顶流明星、公共荧幕等众多触及公众神经的元素集合在一起时,怎样才能回归事件本身,让焦点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动机揣测,去向更有迹可循的实际效益和行动价值讨论?

01

不完美但难得真实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批评都是围绕赵露思的一言一行展开的,甚至很多只读取了网络传播的片段,导致未在结合前后因果的状况下发生了表达误解。

这就导致网友既替山区人民叫屈,也本能地代入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明星误解产生了吐槽。

尽管如此,当前对赵露思的审判程度仍然超出了理性范围。

心理学上有个共情差距实验表示,大脑存在认知漏洞, 人们理解他人的准确程度非常依赖于当下的心理、情绪状态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因成长环境、长大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其特殊性,赵露思身上有一种难得的真实感。 未经过充分社会化的经历导致她的共情反应不符合大众期待 ,无法给到一种大众眼中的“标准答案”。

在画自画像的环节中,赵露思分享心中自己灵魂的样子

其实从节目一开始,赵露思就坦言自己是带着找答案的心态来的。她表明是抱着问题身处其中,希望自己在新环境中重新思考,探索自我价值,重建与世界的关系。

关于争议片段,结合节目中的前因后果和说话情境看,赵露思是发自内心地欣赏传统手艺,也尊重并尝试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给女孩看照片不是炫耀,更像小姐妹间的分享。

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虽然她的表现不完美,但也在情理之中,不代表她“坏”或“蠢”,也并非缺乏同理心。

只是可能初到新环境,还有些局促,我们可以看到 她的很多反应都非常本能、即时且碎片的,甚至比较笨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共情差距在大众身上同样存在,他们希望赵露思给出发人深省的答案,而她恰恰没有足够经验符合大众预设的期待。于是,那些单拎出来非常容易造成曲解的碎片反应被过度传播和放大, 即便综合看来,她并无意冒犯

面对手艺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坚持,赵露思表示自己非常敬佩

当共情差距无可避免时,可能我们更需要的是跨越、缩短这其中的偏差,否则除了让敌对情绪蔓延,无济于事。

赵露思需要走出自我的思维方式,多走出去与这个世界交换能量,纠正认知偏差,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同样, 这也是大众的功课,接纳复杂多样的人性,尊重并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或者说局限性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看到人与事件本身,逐步找到理性对话的空间。

节目才刚播出,远未到下定论的时候。 况且客观地从她在节目中的一些表现看,赵露思已经展示出自己的付出意愿以及成长变化迹象。

02

一场自我实验式的袒露

在日益割裂的舆论场上,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大家普遍宁愿沉默,也不要留下任何话柄和引人误会的空间。 相应地,触动大众的“活人感”也越来越少

我相信赵露思本人和背后团队不会对可能要面对的风险没有感知, 赵露思和节目组图什么?

如果卖惨博同情、玩流量吸引眼球, 团队包装过的故事、设定一定会更精巧完整,更稳妥。从当前全纪录式的呈现,我们起码可以明显辨别出这是真实环境下的自然反应

赵露思将这趟旅程当作治愈之旅,所有反应完全来源于当下和周遭环境的真实互动,完全向公众敞开,而这无异于一场自我实验式袒露,不高明也不成熟。

但必须承认,如片名所言,这份全景式的真实袒露需要勇气和能量。如果去除明星身份这个干扰,她提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展露出的挣扎求解的状态以及强烈的求救意愿,反倒最贴近普罗大众的真实状态,有很大的讨论价值。

心理状态不好时,想去有阳光的地方。情绪和性格都非常高敏,能察觉到小狗在陌生环境里的不安全感、听工作人员说爷爷用手帮自己挡光的时候被触动,控制不住想哭。

得知闹闹因高原反应有些不舒服,确认闹闹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后,她才放心下来。而这件事也让她想到,在生病期间自己常常被当做“异类”,被给予了太多特殊的照顾。而在这此刻,她终于感受到原来感到身体不适是正常的,自己也不再是“特别的”,而是和大家一样的“正常人”。

把生病及找寻出口的过程不加掩饰地展示于公共荧幕,背后是强烈的求救意愿

包括会不自觉讲述自己的困惑、疾病体验,而这也是赵露思被严重吐槽的点。明明已经过得比绝大多数人好太多,仍然对着比自己更艰辛的对象倾吐,让人觉得不知足,甚至显得矫情,不顾及对方感受。

但实际上,疾病会平等地攻击每个人,并不会因为富有就能被豁免。从赵露思在节目里以及之前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看,正确的道理她都懂,但头脑和内心有时就是无法统一。当无法从外界得到答案时,只能刀口向内,矛盾痛苦和抑郁就此累积产生。

赵露思几乎全面且真实展示了生病是怎么发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不受控制的典型状态。 不断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表达相似的感受,“像在平行世界里看到另一个我”。

对他们而言,赵露思把生病及找寻出口的过程不加掩饰地展示于公共荧幕,相当于以身试法把长期以来难以言说的幽微心理生动且具体地描绘出来了。

尽管没给出完美答案,但这种诉说和互相印证本身就是力量。所以真正看完节目的观众会被触动落泪,会主动表示“小小的勇气刚刚好,给自己鼓起又不会压力太大”“我现在也有了行动起来的‘小小勇气’”。

03

真正要讨论的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不止他们,随着生活和经济压力的增大,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处在精神和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赵露思不是一个人,而是普遍的群体。

近几年,公众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但整体的认知率仍然较低,相关知识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即便遇到心理健康危机也选择不说,有一定病耻感。而当《小小的勇气》出现后,无论关注度还是认知度,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愿意向外界表露和讨论自己的情绪、心理状态,并且积极寻求疗愈的方法。另一方面,不断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专家等角色加入科普行列,呼吁大众关注情绪疾病。

《小小的勇气》既是科普的契机,也成为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式交流

不止一位专业人士在小红书分析,科普抑郁症患者更应该与外界交流,分析成因和建议的应对方法。

无疑,这些现象对心理健康和情绪问题良性发展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积极治愈的能量在节目中始终双向流动。村子的环境、村民的淳朴热情治愈着赵露思和屏幕外的观众,而她也在用自己的能量去回馈和滋养村民。

赵露思敏锐感知到泽仁拥吉在多孩原生家庭中被忽视,鼓励她勇敢表达;她能看到当地人充满能量的一面,也逐渐体会他们的不易,在节目后捐赠缝纫机、资助学校。

根据公开信息,她还成立了「小小的守护爱心基金」,长期支持慈善事业。同时,借着节目的曝光和明星效应,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也无形中被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就在前几天,也就是对立情绪最汹涌的时候, 有一条评论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节目里的山区孩子这样写道 ,“增加了曝光度OK……你们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地方,也让你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妈咪她们可喜欢她了,总比有些人来了,嫌弃这脏,嫌弃那脏的好多了。”

参与录制的山区孩子为赵露思发声

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怀疑精神,但过度质疑容易导向审判,引起异常猛烈的网络狂欢陷阱。 声音大并不代表着绝对正确和正义,相反它可能掩盖了真问题

越是在传播如此迅速、信息如此庞杂的网络时代,可能我们越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去伪存真的能力,耐下性子来去看事物的原貌。

如同此次《小小的勇气》事件,其实赵露思此前的风评、网友的质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整地去观看节目内容,摒除偏见重新去感受和判断赵露思在节目中的表现。

而后我们会发现,说到底这只是一个年轻人重新认识自我,再次勇敢与世界建联的过程。透过它,节目坚持探讨的是与你我都相关的情绪需求、人文关怀等社会议题。

来源:财富吹哨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