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红李美越因给 “甲亢哥” 当翻译时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波澜。4 月 5 日,央视《新闻周刊》播出 “本周人物 甲亢哥:奇幻中国行”,眼尖的网友发现李美越被打码,这一细节让此前他的翻译争议再度引发关注。
网红李美越因给 “甲亢哥” 当翻译时出现的问题,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波澜。4 月 5 日,央视《新闻周刊》播出 “本周人物 甲亢哥:奇幻中国行”,眼尖的网友发现李美越被打码,这一细节让此前他的翻译争议再度引发关注。
事情源于李美越在给 “甲亢哥” 当随身翻译期间,出现曲解原意、用词不当的情况。一段视频显示,“甲亢哥” 前往理发店理发,店员表示因 “甲亢哥” 的脏辫不太好剪,而李美越在翻译时却称是因为 “甲亢哥” 头发太乱。这一翻译引发了网友们的不满,认为他的行为损害了中国形象。4 月 1 日晚,李美越发布致歉声明,解释称自己并非故意毁坏中国形象,而是由于追求节目效果、存在文化差异等原因,才造成了这场误会。
4 月 7 日,九派新闻联系到涉事理发店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透露,虽然看到了李美越的公开道歉视频,门店和店员也接受了他的道歉,但李美越并没有私下向门店道歉。据工作人员描述,当时因为他们不懂英文,并不清楚李美越翻译的内容。然而,这次事件却给理发店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通过抖音平台来理发的客流量减少了 30%。理发店主要依靠线上平台引流顾客,此次客流量的大幅下降,对店铺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压力。不少原本打算来店里尝试的顾客,因为这一事件改变了选择,这让理发店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无奈。
李美越翻译事件看似是个人的一次翻译失误,但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涉事理发店的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事件反映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沟通的重要性。李美越作为翻译,本应承担起正确传达信息的责任,却因自身问题导致误会产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经过网络传播,可能会对相关方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李美越来说,仅仅公开道歉是不够的,他应该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而对于大众而言,在看待此类事件时,应保持理性,不能让舆论过度影响到无辜的第三方。同时,这也给从事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敲响了警钟,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敏感度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李美越的翻译失误不是简单的口误,而是跨文化交流中的警示灯;理发店客流量的减少不是偶然的波动,而是网络舆论影响的放大镜。当沟通出现偏差,伤害的可能是多方利益,只有重视准确表达,才能让跨文化交流之路更加顺畅。
在跨文化交流中,像李美越这样因各种原因导致沟通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这类问题,保障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呢?
来源:娱星